本文部分文字转载于网络文章或视频。
感谢原作者。侵删。
From Liu Wen
http://www.trendsgroup.com.cn/2015/0323/198223.shtml
But I persisted through - It might be because I am from Hunan. We say that people in Hunan have a tenacity and grittiness that resonates from our bones. We can power through
What is your zodiac sign?
刘雯:我可以输 但绝不放弃
从湖南永州小城走出,历经模特大赛落选,北漂试衣模特冷遇,米兰街头深夜徘徊……T 台只有30 米,人生的路却在刘雯脚下无限延伸,七年里以火箭速度从默默无闻的末流替补到中国模特第一人。永远从容甜美的笑脸背后,刘雯一次次擦干泪水,从头迈步,“人生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向前走,前方阳光刺眼,却意味着对的方向。”出道十年,刘雯成为第一个登上《时尚芭莎》封面的中国超模,“保持一颗开朗的心,空着自己,容纳更多可能性。我不想给自己贴任何标签,所以我有自信迎接任何改变。”
勇敢就是做自己害怕的事
刘雯住在一个距机场至多30分钟车程的小区,因为她总是在飞。
膝头的帽子不时在一路颠簸中掉到地上,她不厌其烦地把它拾起来,重新放上最初的位置,仔细抹掉落上去的每一点尘埃,如同人生轨迹的某种隐喻。“你看,我是个强迫症患者,不能容忍瑕疵。”她笑着自嘲。
刘雯习惯性地保留了在狭小的空间里生存的能力。由于时间匆忙,采访在去机场的7 座商用车里完成。
对常人宽敞至极的空间,对她“世界级的长腿”而言不过是刚刚好。把高挑的身躯努力拧成一团麻花,塞入经济舱局促的空间,一下飞机又要疯狂地赶路走秀——是刘雯的匆匆那年,“职业决定了我永远都是匆匆在路上”,连抽空看《匆匆那年》的时间都没有,她只在纽约时听了听朋友圈里被刷屏的王菲演唱的主题曲。“公司打个电话给你,马上要从东头赶到西头,不管你在哪里。以前我经常迷路,也老哭。”
2008 年2 月14 日,刘雯至今清晰地记得日子,她抱着三斤重的模特本第一次踏上米兰,“第一次出国什么都不懂,因为语言不通,非常孤独,再加上刚刚过完年,特别特别想家,我每天都哭得稀里哗啦。”连续多日,她在寒冷的欧洲街头暴走,叩开一家家品牌公司大门,无一例外收获冰冷的面孔。每天她都在给自己打气,要勇敢,“做害怕做的事并把它做好,不管这件事有多难。这就是勇敢。”
直到有一天,刘雯坐了大半夜车去试装,她不抱希望地在车上睡着了。临近午夜,车在郊区一个Loft 前停住,“咚咚咚,咚咚咚”,绿色大门始终紧闭。在她几近绝望时,门开了,走出一脸茫然的工作人员……原来面试时间已经结束。刘雯用结结巴巴的英语加肢体动作,百般恳求,换来工作人员抬抬手,“5 分钟”。来不及换高跟鞋,她光脚踩在冰冷的地板上走了几个来回,就被喊停。“对方表示回去等消息,他们会通知经纪公司。我默默地出来,看着那扇门慢慢闭上,心想它也许再不会打开。”没想到,第二天经纪公司发来通知,寒夜5 分钟面试成功了,刘雯有了国外第一场大秀—Burberry。正式走秀那天,她的脑子一片空白,音乐响起,秀导在背后重重推了她一把,她才如梦初醒,“走上T 台,一切感觉都对了。那个寒夜,像一出黑白电影,我一直铭记在心。”
2008 年首闯国际时装周的早春,刘雯在米兰和巴黎以总共27 场刷新了中国模特在欧洲T 台纪录。“每一个城市都留下了我的血泪史”,如今她能笑着说,当年英文只会说yes 和no 是多么尴尬,不知道怎么坐地铁,不敢开口说话,在后台不敢拿相机拍照,“多做些需要勇气的事,勇气自会随之增长。去米兰还好,没怎么哭;巴黎的路太难找了,我经常迷路,然后就哭。因为太累了,都没有时间睡觉,整个人感觉像神经病。”
正是这样一个一无所知的女孩,凭借勇敢与天赋,逼着自己做害怕的事情,在纽约时装周拿下27 场秀邀约,此前中国模特纪录是16场。同年5 月,Chanel 邀请刘雯前往迈阿密为高级定制服装走秀,在这场世纪瞩目的超级大秀上,她是唯一的亚洲模特。
2009 年时装周时,最大的挑战变成了体力:因为国际排名如火箭般蹿升,刘雯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走了74 场秀,最高纪录一天6 场。别说睡觉、进食,连换妆都像打仗。洗头发,她用矿泉水直接往头上倒。有一场秀,刘雯被全身画满油彩文身,下一场秀紧接着要穿透明薄纱,她用卸甲水在身上使劲摩擦卸妆。
有人说刘雯的好运像从天下砸馅饼,她说,“馅饼只砸在天天在外面接饼的人头上。”时装周每天工作表出奇一致,早上5 点出门,半夜回酒店。碰上漫长的面试,从晚上10 点等到第二天凌晨4 点,结束后回到酒店洗澡,清晨5 点再去赶秀。
早上6 点通告,她由于疲惫,没有被4 点钟的闹钟叫醒,经纪人一路狂奔来到她的住处,把她从床上拉起来,5 分钟后塞上公司派来的摩托车。“开摩托车的司机特别彪悍,那次的感觉不像在坐摩托车,而是在坐飞机。”刘雯回忆,“赶到秀场以后,匆匆忙忙化完妆就上场了,等演出完我都还没清醒过来—都不知道自己干了什么,只剩下发呆。”
匆匆七年,刘雯对时装周印象最深刻的依旧是忙碌赶场,“精密计算、选择合理的交通工具,腿、地铁、出租车、飞机都尝试过,带着妆大包小包匆忙赶路。这次La Perla 的活动终于把船也用上了。”
人从时间中学习、从焦虑中挣脱,才能掌握如何不浪费情绪、不做无用功、不被意外左右。如今再从时装周打电话回家,爸爸妈妈问她还会不会哭,刘雯回答:“想哭来着,但没时间。”
“我可以输,但绝不放弃。”那年秋天,刘雯坐了十几个小时的火车来到北京,梦想着在充满机会大都市试试运气。残酷现实再次给了她当头一棒,她不懂得面试规则,穿着比别人臃肿一倍的服装去应征,屡屡落选,同屋室友接了一场又一场的工作,忙得见不到影子。
为了生存,刘雯退而求其次,除了走秀,还去试衣,即在真正主角到来之前,为他们试衣、走位,犹如替身。这是被很多模特推掉的苦活,为人做嫁衣,看不到前路。“你知道在哪里摔倒了,就站起来拍拍灰尘,人生总要继续走下去。自己不站起来,没有人会扶你。”
一次试衣时,刘雯遇到法国艺术指导Joseph Carle,“我让她们把手放进衣袋里,她们就呆呆地做,传递不出任何时尚情绪。唯独刘雯与众不同,她在镜头下会发光。” 他给了她第一个拍片机会。刘雯牢牢把握住了,大放异彩,于是有了第二个、第三个。追忆当年的坚持,她感恩于当时“没想通”,“大部分想通,其实就是‘放弃’。所有道理大家都懂,未必能做到,我赢在行动力上。”
青春会以来不及致意的速度逝去,唯有人格魅力能够让美得以延续。刘雯敬业,在业界有口皆碑。成名已久,她依旧保留出道时的习惯—睡得再少,每天早上起来都会洗头,“不管今天拍什么,头发干净点,造型师可以少花点时间。”如果不是亲身体会,我很难想到,走在一个拥有“世界级美貌+长腿”的明星身边,最大感受竟然是近乎“强迫症”式的体贴。下车时,她会对你高呼: “当心! 把手机拿好,我自己就老忘这事儿!”进机场前,她会对你高呼:“当心,看车!每次都特别害怕!”下坡道时,她又会对你高呼: “我来,我来!没问题,习惯了,踩着刹车呢!”登机口,她以无比熟练的姿势把四个大号行李箱提上托运输送带。“你觉不觉得我像个男的?”临别前,刘雯笑着对我耸耸肩:“手臂就是这么搬行李搬粗的。”
刘雯习惯于反复看走秀照片和视频,研究不足,然而改变,“2008 年时,应该是眼睛都没神的吧,后来慢慢发现照片怎么感觉怪怪,我就反复去看,反复去琢磨,从当中找哪些地方是不足的—我是这样一个人,一个执著于给自己放所谓‘马后炮’的人。”
“每个职业都是被动的,关键是看你用什么样的心情去对待它。”刘雯不讳言,自己极其想要得到别人肯定,“但我所能做的全部努力,就是做好自己。”做好自己,正是刘雯在2009 年底第一次为“维多利亚的秘密”走秀轰动后,面对蜂拥而至的中外媒体给出的答案。
“那些不断被提及的‘第一’,说完全不喜欢,是假的,没有一个人没有这种相互竞争和比较的心。但第一是可以被取代的,最重要的还是做自己。”做自己,于某些人来说可能是客套话,对于一路搏杀出来的刘雯,却是实实在在的经验。
刘雯回应那些她所创造“第一”带来的盛赞,“模特职业很被动,但被动等待的时间,其实你可以干很多—像我用来写邮件、做《纹理》、搞造型,也要学着跟人家去沟通。我现在经常总结我自己,会发现很多新的要做的事情:比如语言,我的英语讲得比以前流利,但还会有中国式思维。”太多人习惯于不断地接受人生观教育,像是长不大的孩子,毕不了业的学生,永远不愿、不敢或没机会自己去思考判断,习惯于在别人的说法中寻找答案。刘雯不同,十年风雨,她在漫长的被动等待中寻觅到了自己。
“现代人之所以会心累,是常常徘徊在坚持和放弃之间,举棋不定,想做就做,别管太多。”
回到故乡,重新休整让她再一次明确了人生的方向—追求简单,不是没有思想地去生活,而是不要想太多,好好地珍惜眼前的工作,“眼前的每一次机会都可能带来新的开始。要保持一颗开朗的心,空着自己,容纳更多可能性。我不想给自己贴任何标签,所以我有自信迎接任何改变。”
“眼前的每一次机会都可能带来新的开始。要保持一颗开朗的心,空着自己,容纳更多可能性。我不想给自己贴任何标签,所以我有自信迎接任何改变。”
如今她能笑着说,当年英文只会说yes 和no 是多么尴尬,不知道怎么坐地铁,不敢开口说话,在后台不敢拿相机拍照,“所以要多做些需要勇气的事,勇气自会随之增长。”
有人说刘雯的好运像从天上砸馅饼,她说,“馅饼只砸在天天在外面接饼的人头上。”如今再从时装周打电话回家,爸爸妈妈问她还会不会哭,刘雯回答:“想哭来着,但没时间。”
追忆当年的坚持,刘雯感恩于当时“没想通”,大部分想通,其实就是“放弃”。
“我可以输,但绝不放弃。道理大家都懂,未必能做到,我赢在行动力上。”
她珍视每一个瞬间,无论成功还是失败,“一张纸画上了画,就不要去擦掉。
重置是数码时代的习惯,但人生还是不要重置的好。”
眼前的每一次机会都可能带来新的开始。刘雯说,“我不想给自己贴任何标签,所以我有自信迎接任何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