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可不可以停止我坚持很久的事情?可以,你随时可以。但你之前的坚持又有什么意义呢?自我怀疑其实就是在怀疑你所做的事情。如果你确定你做的是正确的,那么你还会怀疑吗?不会吧。只有在你感觉没有得到想要的结果时,才会产生怀疑。不过这件事也要有个时间维度上的考虑。很少有事情是可以实现及时反馈的,大多都是需要一定时间的积累,多少都要有些滞后性。种庄稼是几个月,种树可能就需要十几年或是几十,上百年。十年树人,百年树木。你要想成为一个你希望成为的人,是不是也需要至少十年的时间呢?所以不要着急,不要想刚做了一点事情,就能有多大的变化。不要怀疑自己,也不用质疑你的行为是否正确,你只需要继续做就好了。就算是错了,也还是需要时间来发现错在哪里不是。
我们把注意力放到不同时间维度,所看到的东西是不一样的。规律有长时间维度上的,也有短时间维度上的。看问题也是有整体和具体之分。你需要解决什么维度的问题,就需要用什么维度的注意力去寻找答案。你锤子用的再好,也不可能用锤子解决所有的问题。任何时候还是都有你擅长的和不擅长的事情。你想要表达什么呢?你不可能解决生活中的所有问题,也就是你无法达到一种百分百的圆满。你再好奇,想看到更多,最终还是得回到你所熟悉的一个小范围内。就好像这个世上的所有存在,我们只是整个世界的一个小小的组成部分。是个零件。既然是个零件,就有你的使用范围。你可能是个通用件,但也不可能被用到所有地方。
所以呢,接受自己的局限性吧。知人者智,自知者明。知道自己是干嘛吃的,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你所说坚持的事情,可能就是你的本职工作。你不去做,你又能做些什么呢?你不去做,也就失去了你存在的价值。
做你擅长的事情,并发现其中的乐趣。把目标定在一个永远也无法实现的地方。但要建立阶段性的奖励机制,做,也要快乐的做。
我是想表达什么?我有时也会自我怀疑,我为什么要做这些事情,我的目的是什么?啥事都怕问为什么,多问几个为什么,我们自己就都迷糊了。可是人只有是活着,你不做这种事情,就还是总要做那种事情。至于做什么,要不是主动,要不是被动。不管如何,你都要给个理由。不过什么理由还是禁不起深究。一旦达到我们的认知边界,我们就无法回答了。这也就是为什么说人生是没有意义的。在边界之外,是未知,是混沌。
我所思考也只是为了让自己可以坚持下去。在自己的认知范围内,给自己找个理由,让自己可以持续的做一件事,并给自己找到做这件事的乐趣。但做与不做又有什么区别呢?没有。还是那句话,不做这件事,还是要去做另一件事。那还不如就认准已经事做呢。
思考这件事是一旦开始做就无法停下来。一个封闭的灵魂可以在那个封闭的环境中过一生。可一旦打开,面对的就是无限,需要你不断的去面对未知。好奇心会驱使你不停的去翻动遇到的每一块石头,对遇到的每一个问题问为什么。好奇是种生存状态,你可以选择对于未知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但你也可以选择对每一个未知追问到底。
人这一生没有个结果,结果只有一个就是死亡。我们拥有的唯一就是过程,你可以选择如何度过这一生。人与人之间能有啥区别呢?谁又会记得你呢?有钱人,有权人,那么多,你又认识几个?属于你的只有你一生的经历,名利财富你只能享受,无法带走。丰富你的人生经历,选择一个自己最舒服的方式生活。不能用大众的标准来要求自己,而是要找到自己适合的,喜欢的方式生活。不要想占据所有,要根据你的能力做取舍。专注于你可以做到的事情上。你要清楚,有些东西就算是你喜欢,你也是一辈子也无法得到的。选择你可以得到的,或者是换一种方式去拥有。
突然想到一个问题,你愿意做一个默默无闻为国家做一辈子贡献的科学家,还是愿意做一个享一辈子福的富二代呢?我选择两者兼顾,做一个既拥有财富,又可以为国家做贡献的科学家。我想二者的区别就在于,一个是精神上的存在,一个更接近物质存在。人应该是这二者的混合体,没有物质,我们无法存在,没有精神,我们又无法被称为人。为啥非要二选一呢?
昨天开始看王阳明的《传习录》,致良知,知行合一。知是精神上的概念,但知了之后,还是要落实到行。那行就是物质层面的概念了。人生来就是要与环境互动的,我们要对外界环境给与反馈。而我们就产生于这个反馈的过程中。你就是一个反馈的算法。不过你的产生又是以肉体和外界环境为基础。知行合一,就是精神和物质的统一。离开物质,精神无法存在;没有精神的驾驭,物质也失去了活力。人类可以做出的更多的反馈,让这个世界可以呈现出更多的规律。
知行合一,在我看应该是人与环境的一种和谐。我们的知也是来自外界环境,然后再通过行,反馈于环境。我们的存在只是让环境中的规律更明显了。我们没有创造什么,只是对外界环境中存在的规律做了一个分门别类的整理。通过重新的排列组合,让这个世界上的规律更容易被看到。我们人类的存在就是环境的一种自我强化,是这个世界在局部建立的一种有方向的循环。
又是胡思乱想的一个早晨。总结一下吧。《传习录》不好看。既然不好看,就快点看完他,换一本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