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个案例
忍不住想和大家拆开聊聊
一个小朋友从小体弱多病
家长对他的关注和照顾非常精细
这也娇惯了他的坏脾气
因为只要他发脾气
家长就以为他不舒服
都跑来嘘寒问暖,要什么都答应
慢慢小朋友体质增强了
可爱发脾气的习惯依旧没变
一点小事就生气、哭闹
爸爸妈妈耐心讲道理根本没用
家长束手无策......
当家长注意到孩子乱发脾气时,往往已经不是第一次第二次出现这种状况了,甚至已经是“积重难返”。
这种消极情绪的调节与管理通常难移出现立竿见影的效果,我们来说说这样的情况怎么办。
插图:电影《当幸福来敲门》
帮孩子用递减原理管理情绪
面对孩子的动不动乱发脾气,家长是又气又累,心急火燎,普通的讲道理、共情基本无效。
这时候,建议采取科学方法帮助孩子逐步减少习惯性的情绪管理方式,直至孩子不再依赖消极方式应对情绪。
具体做法就是设计一个递减程序,在一定的时间,一定范围内容忍孩子的消极情绪表达方式,但家长要认识到“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想一下子就矫正过来,实施起来不容易,还容易因为过度引起孩子的挫折感和紧张情绪。
具体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
当孩子乱发脾气时,说:“你可以发火,但你必须回到自己房间去。”家长不责怪也无需费口舌讲道理,果断将孩子领到自己房间待着,房门孩子自己选择关还是不关,这个权利交给孩子把握。(需要确保孩子房间没有危险物品,光线、通风都比较好)
第二阶段
固定在房间发脾气一段时间后,要求孩子上午和下午只能有一次发脾气的时间。
第三阶段
如果孩子能达到这个要求,进一步限制发脾气的时间,一天只能在一个时间发脾气.
渐渐的,孩子动不动就发火的行为少多了。
这种方式有效么?有效,那做为家长直接执行就行了?不是的,我们要明白孩子脾气背后隐藏的语言,从日常言行开始帮助孩子一步一步解决问题,达到我们希冀的目标。
在这个期间,家长要做好孩子“屡教不改”的心理准备,因为任何行为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次就能行,“屡不改”就只能“屡教”,没有捷径。
在最初进行这种管教时,孩子的坏脾气会更坏,这是孩子自然的抵抗,经历过几次就会好很多,家长适时进行调整就行,不要中途放弃。
在孩子闹情绪时,家长冷静的不责怪不费口舌,将孩子带领到房间里,这里干净利落的执行,就会避免孩子发脾气,家长也开始上火,两人“pk”进而闹得更佳不可收拾。
雯雯说
在孩子出现动不动就发脾气来宣泄情绪的的时候,家长能第一时间读懂孩子脾气背后的语言是最佳,但如果孩子已经有很长一段时间的动不动发脾气来逼迫家长解决问题,这时,建议尽早干预,帮孩子认识情绪,管理情绪。
希望各位家长和孩子的关系就像泰戈尔这首诗描述的一样:
让我的爱
像阳光一样包围你
而又给你
光辉灿烂的自由
Tips:看后觉得内容有用,欢迎转发给你爱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