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压抑气氛笼罩着的课堂上,总是波澜不惊的老师耐心的讲解着这节课的重点,老师猛然停止了讲解,似有心无心的清了清嗓子待着有提示信信的嗓音说:“找个同学回答下问题啊!”,刹然间昏昏欲睡的课堂像是被冷水清洗了一番,接着听到了同学们不约而同抬头撞击气流产生的声音和同学由于摆正身子导致座椅吱吱呀呀的声音。老师也非常了解现在的大学生,她和蔼地停顿了几秒以待同学们可以缓过神来认真听她的问题“有谁知道是谁最早提出劳动分工概念的啊?”。这个名词那样的熟悉,我在我的记忆中拼命的搜寻着,仿佛周围的一切都停止了,终于隐隐约约浮现了一个答案“亚当·斯密”。可是又是在哪里看到的呢?这回任凭我再怎么绞尽脑汁的想却再也不能神奇般的出现答案。很少能觉得课上的5分钟过的这样快,转瞬即逝,老师看着默默不做声的我们,最终选择放了我们这群可爱又无知的孩子而自己公布了答案。老师语重心长的说:“劳动分工最早是在亚当斯密的《国富论》里提出的……”
我也想起我为什么会知道是亚当斯密了。光阴追溯到上学期,每到放寒暑假的时候我都会去汗牛充栋的图书馆扫荡一番,挑出几本老师曾经说过的管理学的巨著借出来暂时的归为己有。但是三个寒暑假都过去了,每一次我几乎都是怎么把书用皮箱拖回家就再怎么拖回来。《国富论》就曾在我的书单之列,不过《国富论》是我借的书中最可怜的一本。这样一本处处散发着古典气息记载着厚重的知识的名著,在我这停留了6个月零6天,而我只读了这本书的前几页很幸运的“劳动分工”的就是在这本巨著的前几页出现了。这也是我为什么隐隐约约知道答案的原因。这件事另我感到庆幸,我庆幸我读了的这几页真的用上了;这件是也另我惆怅,如果我珍惜那6个月拥有它的时间好好地研读它现在或许就是又另一种境界了。
就像电影里说的那样世界上最伤心的事莫过于:TA在时,你不懂得珍惜,等到失去时才追悔莫及。
其实现在已经大三的我对于已经逝去的两年大学生活有许多遗憾的地方,在这些遗憾的事情中没有办法弥补同时也是我做放不下的事情就是-没有充分去享受图书馆带给大学生的一切。
身为大学生的我们除了学习好专业知识之外另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广泛地涉猎知识来充实自己。在积累知识的过程中必然缺不了两样东西:一、时间,二、容易接触到的知识资源。身处大学阶段的我们恰好相较于其他阶段的学生有更过的时间和更丰富的资源,首先我们的课余时间比较多,其次校园内的图书馆里面有丰富的纸质与电子版的资源。在金川、新城两个校区都各有一栋规模不小的图书馆,里面的图书更是不胜其数。并且每隔一段时间图书馆都会新进图书以满足我们的需求。图书馆里面还有一部分不容易被我们发现但却是学校花巨资换来的电子资源使用权,这些资源只有我们是这个学校的学生才免费使用。在我们登录进图书馆主页(网址:lib.imut.edu.cn)时,在主页的中间部分就是常用电子资源库比如:中国知网、万方数据,里面有各种学位、期刊、会议论文(包括中文与外文)等等,如果你想了解某一专业方面的研究现状,就可以通过输入题目来搜索文章。特别提出的是“银符试题”它包括十类试题分别为:语言类、计算机类、法律类、公务员类、经济类、工程类、综合类、医学类、研究生类、自考类,平均每一类都有一万套试题,而且题库也会及时更新。
总之,从纸质书到电子书再到各种线上线下的试题图书馆确实为我们提供了广泛的资源。
BUT,如此丰富的电子图书资源我也是到今天才是真正的了解的。在上大学之前我就因在大学里面有很大的图书馆而兴奋,但是我却没有真正做到去多多地阅读。在文献检索课上有一名同学提到“一本书借满一个月就要归还了一个月根本看不完”,之后老师的回答让我们沉默了“一个学期就四个月,一个月就占了一个学期的四分之一,再续借一次,这本书就在你的手里半个学期了,一个月还短吗?”老师的回答让我背负上了沉重的罪恶感,是的就是因为《国富论》我曾经把它借来放在我这里半有年之多而且我还没有珍惜时间去认真地研读它。
我的罪恶感来自我抢夺了他人拥有它时间的同时没有研读它,也来自于我逝去无法再挽的两年大学时光。
图书馆无疑是最佳的提升自我的仙池,它的一点一滴都是那样的可遇而不可求,在这里面有太多你不知道的妙处,有太多你不知道的故事。然而这样一个如幻如痴的地方,你还有多长的时间来这里傲游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