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奶走了以后,我无数次在梦里见到她,容颜清晰,笑容依旧。
梦里她在老屋的灶前灶后忙碌,或是坐在屋里话家常,或是在屋檐下做着针线……一切都是那么真实,又是那么熟悉。我梦中的奶奶,永远都是五六十岁的样子,走路精神,做事利索,说话温和。我常常感到迷惑:奶奶活到了78岁,我为何从来没有梦到过她满头银丝,垂垂已老的样子?而他耄耋之年的生活为什么从不曾进入我的梦里来呢?
从小学到中学,我的假期都是在奶奶家度过的。那时爷爷奶奶刚好五六十岁,在农村做着农活。爷爷言语不多,只忙外边的活计,不管家里的事情。而一家十几口人大大小小的事都是奶奶一个人张罗,有条不紊。奶奶个头不高,但精明能干,为人处事,待人接物是村人数一数二的好。她总是把屋里屋外收拾得干干净净,紧紧有条,邻里的人们都喜欢来家里坐坐。奶奶的“茶饭”在当地又是出了名的好。茶,是自家做的苦丁茶。春天,奶奶亲自上山采来茶叶,在烧开的水里涝一遍,再趁太阳晒干。茶壶里常年不断地满着,过厅的门也常年开着,寨里的老老少少干活口渴了都习惯来倒上一杯,他们一走,奶奶又欢喜地把茶壶灌得满满的;缺钱少粮的年代,奶奶也总会将有限的食材变着法子弄出美味可口的饭菜,奶奶做的土坛盐菜,大头菜,酸茄子都是我最喜欢吃的菜,奶奶做的菜的味道也一直是我最想念的味道。
每到寒暑假,我和弟弟们总是早早就收拾好书包衣物,领完成绩单便飞奔到奶奶身边。奶奶通常不会要求我们干什么活,只是在忙不过来时让我们帮助翻晒一下谷子,玉米,收收辣椒,豆子等轻便的活儿,这样的事情做起来通常很有趣,我们也乐在其中。
我们在爷爷奶奶家的日子是那么自在,一大群野孩子在院里疯玩疯跑,过家家、捉迷藏、玩弹弓、喂蚂蚁……无拘无束。而一旁却常常是爷爷奶奶忙上忙下的身影。特别是奶奶,操持着全家的衣食住行,烧火做饭,洗衣晒被,剪裁缝补,腌肉晾菜……奶奶总是忙前忙后,应付自如,虽然忙碌,脸上却总是乐呵呵的,完全没有被现实生活所累的疲惫样儿。不知不觉中,这样的情景,这样的模样已深深地印入我心底,侵入了骨髓。
中学以后,我开始在外地上学,回老家的时间渐渐少了,后来参加了工作,结婚,生孩子,也只是逢年过节才回去,一年见到爷爷奶奶的次数也就那么几次,就算见到了,也没去好好留意过他们变老了的样子,更不曾去体会过他们的老年生活过得如何,有时想起要为他们做点什么,却因一些并不重要的事情给耽搁了,只好推到下一次,再下一次,最后就忘了。
总以为还可以有很多时间和他们相处,总是说等有空了再去看他们,总是推到下一次再去为他们做点事,总是……。直到爷爷奶奶先后离去,才觉得一切都是那么突然,那么猝不及防。然后想去记忆里寻找点什么,才发现记忆里居然没有多少他们年老时的样子。
如今,奶奶已走了快五年了,而这五年来,我时常想起的,还是她五六十岁的样子,那应该是心里最深刻的模样,清晰得就像根本不曾离开。
对于我在爷爷奶奶晚年生活里的缺席,或许老人家并不曾责怪,但我记忆中的那段空白,却是我一生都无法弥补的遗撼。匮乏的记忆中,奶奶每次站在门口送别,望着孩子们一个个远去。我们逐渐走远,变小的身影,是不是也成了奶奶心里最深刻最难忘的样子呢?
亲人也好,朋友也好,总是在离得最近,陪伴最多的时候不知不觉进入心底,牢牢锁住了他们的模样。这时,他们的容颜,他们的身姿,甚至举手投足的样子便成了头脑中最深刻的记忆。有一天,他们离开了,这些样子便成为我们一生最珍贵的东西,成了我们心灵痛苦时的抚慰,寂寞时的陪伴,思念时的牵绊。
生活没有给我们太多弥补遗憾的机会,那就趁着现在还有亲近,陪伴亲人的机会,多关心他们,多陪陪他们,多在心里留下一些他们的样子,以后的梦里相见,就有了更多不同的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