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不吼不叫培养好孩子》第一章

第一章 做聪明的父母

一、努力营造民主和谐的家庭氛围

挑剔中成长的孩子学会苛责;

敌意中成长的孩子学会争斗;

讥讽中成长的孩子学会羞怯;

羞辱中成长的孩子学会愧疚;

宽容中成长的孩子学会忍让;

鼓励中成长的孩子学会自信;

赞扬中成长的孩子学会自赏;

公平中成长的孩子学会正直;

支持中成长的孩子学会信任;

赞同中成长的孩子学会自爱;

友爱中成长的孩子学会关爱!

所以说孩子的成长就如这首小诗所说的那样,是在环境的影响下成长的。孩子早期大约有2/3的时间要在家庭中度过,而且完全依赖于依赖于成人环境,对孩子成长有着相当重要的影响。

父母是孩子人生的一个启蒙老师,他们对孩子的影响,有时决定了孩子一生的命运。经权威机构的多年研究,父母对待孩子存在以下几种教养类型:

1、期待型

2、溺爱型

3、严厉型

4、干涉型

5、矛盾型

6、民主型

二、改变你的语调,敞开你的心扉

大多数父母似乎都同意应当尊重孩子,但事实上没有多少父母做得好,。比如我们经常用一种语调同孩子讲话,而决不会用同样的语调来同朋友交谈。如果我们把对孩子讲过的话录下音来,认真的听听自己的腔调和声音,就会发现在很大程度上我们并不尊重孩子。因为我们总是以教训的口气,哄人的口气,引诱的口气来获得他们的合作。孩子其实和我们合作,也往往不是发自内心的。如果我们认识到我们的语调和讲话方式是错误的,便应该开始改变自己。如果我们以平等的、像与朋友谈话的口气来与自己的孩子交淡,而不是对他们训话,多数情况下,我们就能顺利地与自己的孩子交流思想了。如果你总在批评教训他、告诫他、挑他的毛病,他只会由此加深苦恼,认为是父母不爱他、讨厌他,无形中和父母之间产生距离、隔阂,这样下去,交流的大门慢慢地就会关上了。

三、讨论比训话更重要;

做父母的太容易假定自己懂得孩子内心的想法,知道他们的感觉。但我们必须承认,父母也会犯主观意识上的错误,况且对问题的看法和观点并非千篇一律,各人的观点与想法也不尽相同。更何况孩子对事物的认识及反应也不可能总是成熟、正确的。因为孩子就是孩子,无论他多么成熟,他总还不能达到成年人的境界,我们也不能完全用成人的观点来推断和要求孩子。与其说训导孩子有一个好习惯或者是改掉某些毛病,不如与孩子一起讨论,在讨论中让孩子懂得应该怎样,而不是单纯的必须怎样。与孩子就一件事情做一番讨论,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孩子对这件事情的真实感受与想法,继而提出我们认为正确的建议,同时又可以避免对孩子进行简单要求所引起的反感。

四、不要过多干涉孩子的事情;

五、不要把孩子逼上梁山;

刺激过多、过强和作用时间过久,而引起心理极不耐烦或反抗的心理现象,称之为超限效应。超限效应在家庭教育中时常发生。如:当孩子不用心而没考好时,父母会一次、两次、三次,甚至四次、五次的重复对一件事做同样的批评,使孩子从内疚不安---不耐烦---反感讨厌,被“逼急”了会出现“我偏这样”的反抗心理和行为。

因为孩子一旦受到批评,总是需要一段时间才能恢复心理平衡,受到重复批评时反抗心理就高亢起来,他心里会嘀咕:“怎么这样对我?”孩子挨批评的心情就无法复归平静。为避免这种超限效应,在批评中出现,家长应该孩子犯一次错,只批评一次,不能重复批评,更不能老账新账一起算,如果非要再次批评,那也不一定简单的重复,让各个角度这样孩子才不会觉得同样的错误被揪住不放,厌烦心理、逆反心理也就随之减低。所以家长在批评孩子时应注重度,要把握好分寸,避免物极必反,欲速则不达的超限效应。

六、父母的决定要言出必行,始终如一;

七、不要再向孩子说那些忌语;

家长如果自以为是、妄自尊大,对孩子的能力、未来的前途说通盘否定的气话就好像漂泊大雨发泄在孩子身上,那只能伤害孩子的自尊心、疏远与孩子的关系。使局面变得越发不可收拾。下面归纳聪明父母的七种忌语,这些忌语往往是父母对孩子脱口而出的口头禅:

1、严厉苛刻类:“你不该这样做”“难道我没告诉你”;

2、冷嘲热讽类:“你一点也不乖”“你笨得像头猪”;

3、一概否定类:“你不是开玩笑吧”“没出息的东西”“一辈子你也看不到后脑勺”;

4、夸大其词类:“这是我所见过的最漂亮的画”“咱们的孩子就是好,谁也不行”;

5、人身攻击类:“嘿,你神经啊”“你简直无可救”;

6、威胁同吓类:“当心,不要自找苦吃”“老子揍扁了你”;

7、漠不关心类:“等一会儿”“你忙啥”;

八、学会给孩子留点面子;

九、给孩子成长需要的爱;

十、父母要学会与孩子的冲突中撤离;

十一、要学会不用责骂来引导孩子;

十二、寻找疼爱与规训之间的平衡;

疼爱缺乏对孩子的影响是可以预料的,但是过度的爱或“超级的爱”也对孩子有危害。有些孩子被害或以爱的名义出现的东西给毁了。

如果我们想培养出健康负责的孩子,就必须寻求疼爱和控制的“中间地带。”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