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假回家如何与父母和平相处



大学的时候,网上有一个关于放假回家的段子,在人人上广为流传,大概意思是,每次放假从回家到离开,妈妈的心情是这样的:翘首以盼(终于要回来了),喜悦(见到的那一刻),忙碌(忙着做好吃的),一个星期下来开始嫌弃(晚睡晚起玩手机不务正业等)并试图劝说,劝说无果演变成争吵和冷战,互相无视,一直到假期结束前几天,开始伤感(这么快又要走了),又开始做好吃的恨不得把我们喂成小胖子,走得那一天无比失落,而后慢慢复原,很快适应孩子不在身边的生活。

这段描述实在太形象了,直到现在我已经毕业工作,回家短短十天,和我妈之间还是遵循类似的相处模式,差别在于由于工作忙她没有时间专门在家给我做好吃的,然而爱操心估计是所有母亲的共性和本性,那一刻我终于想通了,一年当中,和他们呆在一起的日子屈指可数,在这短短数十天里,遵从他们的意愿,哪怕有些要求不那么合理,哪怕他们把自己认为好的一股脑丢给我们,也不要摆出一副极不情愿的样子,如果可以,我愿意在短暂的相处中对他们言听计从,不管他们批评还是表扬,再也不要像从前一样针锋相对,动辄争的面红耳赤,不欢而散。他们渐渐老去,很多方面难免落伍,跟不上时代的步伐,他们一辈子偏安一隅,没有见过外面的世界,对于我们口中描绘的那个丰富多样光怪陆离的世界,他们觉得陌生,但是无论如何,他们是发自内心的关心我们,他们费力的想要走近我们的世界,想要和自己的宝贝像往日一样亲近,可惜我们只顾探索外面的世界,无暇估计他们,我们跑的太快,他们追不上了,只有叹息。

父母眼里,我们的感受是第一位的,为了照顾我们的心情,他们习惯性说谎。

王老师是我的前同事兼职场领路人,我找的第一份工作面对的第一个面试官,同时也带我入门的人,北师大研究生毕业,虽然现在已经离开,但他对我的影响深远。他有一个女儿,今年大学毕业,赴澳洲留学,因为和我年龄相近,所以工作间隙聊起经常女儿,听我说爱做饭,尤其爱尝试各种新鲜玩意譬如西餐,他回忆起女儿第一次在家里做西餐的经历,初次尝试,兴致勃勃买来各种食材,意面,番茄酱等等,自己在厨房捣鼓了半天,请他品尝,他尝了一口,连说好吃。“其实不好吃。”说到这里王老师补了一句,“但我没对她说,怕打击她积极性啊。”不管怎样,王老师对于女儿去澳洲之后的一日三餐是非常放心的,他相信以女儿钻研美食的爱好和处女座的认真,待学成归来一定能做很好吃的西餐了。

听完王老师的故事,我不禁大笑,这和我暑假回家的经历简直如出一辙,毕业回家,做饭兴致高涨,天天早上起来买菜做饭,甚至学着自己和面擀面包饺子,在厨房累的满头大汗,中餐不够,开始琢磨西餐,从超市采购了意面,第二天一早去菜市场采购番茄、洋葱、大虾、扇贝,回来后用了半小时处理虾,将虾仁和扇贝一起煮熟后,和切好的蔬菜一起炒,然后煮意面,最后将面和菜混合后翻炒,起锅,爸爸尝了一口说,嗯,好吃!我倍感欣慰,完全将海鲜没有加料处理、带着腥味的事抛诸脑后,吃的津津有味。因为第一次做没控制好量,菜剩下一大碗,第二天妈妈回家了,接下来两天那一大碗菜愣是躺在冰箱没动过,等到我要走的那天,妈妈处理剩菜才发现,问我还要吗,我说留给老爸吃呗,里面虾仁可贵了。然而最后妈妈还是给丢了,她后来告诉我,爸爸其实不喜欢吃,因为腥味太重。

原来,出门在外他们担惊受怕,当我们在家的时候,他们说了多少善意的谎言,只是为了照顾我们的感受,不让我们受到半点伤害。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2019.1.5咖啡冥想 财富目标:2019年3月3之前收入5万人民币。 动机:智慧的路上自己成为榜样,我要种出孩...
    冰山轩儿阅读 320评论 0 0
  • 04篇 女哑巴 女哑巴:女哑巴是在一个冬天的夜里被拐卖人口的人带到这座村庄的,这些人总是选择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来...
    就我爱读书阅读 458评论 0 0
  • 11篇 马戏团 马戏团:1998年夏季我们第一次从C城附近的G县带着自己的马戏团来到C城X村,住在一户六口之家里...
    就我爱读书阅读 136评论 0 0
  • 2016年12月30日是郝明人生中最重要的一天。 今天上午女儿的学校举办元旦活动,女儿通过竞选当上了主持人,他答应...
    保险说田老师阅读 455评论 2 8
  • 上上星期五搞的第一期读书会因为准备不充分,感觉有点随意。这个分享完了就恶作剧似的点一个人来发言,嘻嘻哈哈,被点到的...
    92岁的姑娘阅读 426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