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尔卑斯山下,普罗旺斯高原上,曾经是一片干旱的黄土地,没有树木没有河水,村名都离开了!有一个名叫布菲的牧羊人,他的家人都过世了,五十多岁的他,从平地搬到这里,一边牧羊,一边播种。
他花了三年的时间,埋下十万棵橡树的种子,但只有两万棵发芽,最后仅仅存活了一万棵橡树,只有十分之一的成活率。如果是一般的人,早就放弃了!但是,他仍然辛辛苦苦的种树。因为觉得自己可以担负拯救大地的任务。
放羊吃草的时候,他就爬上山坡,用一根一公尺半长,拇指粗的铁棍,向下挖一个洞,把精心挑选的种子放进去,再盖上泥土。山坡不是他的,土地不是他的,他不管这些,只管种树。在这片高原上种下橡树、桦树和山毛榉的种子。他努力地让光秃秃的高地长满了树木。
布菲就这么一直种下去,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他在种树。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他还是在种树,战争对他一点影响都没有。他也不再放羊了,因为羊会啃掉他种的树苗。于是,他改为养蜜蜂,因为蜜蜂能传播花粉,传播生命!
日子一天天过去,变化在不知不觉中进行着。终于,高地焕然一新,散发着丰腴的光芒。
这些,都是布菲的杰作,很简单的行为,很普通的道理,很多人都明白,很多人都做不到,但是布菲做到了!
布菲持续种树三十四年,直到八十九岁去世。三十年后,荒地变成了人间天堂,有泉水,有溪流,人们又回到了曾经遗弃的房舍。
几十年的辛苦,几十年的坚持,几十年的爱心,几十年的付出,布菲栽植出了一片诗意的高原。他用自己的因为告诉我们,只要身体力行持之以恒,就能将荒地变成沃土。
《植树的男人》绘本作者弗瑞德里克·拜克。拜克先生不只是这本书的绘画者,原来他和书中的人物布菲一样,长期在自己家乡种树。我觉得这是本书最令人动情的幕后花絮。
拜克先生一直热爱大自然,爱绿色,爱种树,事实上,在让译者看到绘本《植树的男人》之前,他自己就已经种了三万棵树!
先生感受到他与书中的人物布菲的某种契合,所以把故事画出来是很自然的事。即使他曾经获得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奖和金棕榈奖提名而誉满全球,即使他一只眼睛失明,他仍然坚持种树!
先生自豪的说,他这辈子种了十万棵树了,现在老了,种不动了,但在2010年两次去农场,看到树木已经长成了茂密的森林,非常欣慰。当然,让他更自豪的是:《植树的男人》绘本在许多国家问世,使得受到鼓舞的孩子每年为世界多种了几百万棵树。这本书能在中国出版真的让人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