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作者
色诺芬,雅典贵族、将军、哲学家、历史学家,苏格拉底的另一个著名弟子,写作了《论骑兵统帅》《论马术》《论狩猎》《居鲁士的教育》《居鲁士的远征》和《希腊志》,以及一系列以苏格拉底为主人公的作品。其中,《回忆苏格拉底》是我们了解苏格拉底的重要资源。
关于本书
色诺芬在《回忆苏格拉底》中为老师苏格拉底做出了辩护,反对雅典人对苏格拉底的两项指控,也就是不信城邦的神和败坏青年。色诺芬通过几个故事为我们呈现了一个更接地气的苏格拉底,他的生活智慧对今天的我们仍然有所裨益。
核心内容
呈现色诺芬笔下的苏格拉底形象:第一,苏格拉底非常虔诚,因此指控他不信城邦的神毫无道理;第二,苏格拉底的言传身教,让身边的学生和朋友变好,因此绝不可能败坏青年。
点击查看大图,保存到手机,也可以分享到朋友圈
一、苏格拉底的虔诚
色诺芬告诉我们,苏格拉底会参加雅典公共的祭祀活动,不仅自己相信神,而且劝说自己的朋友也要相信神的指引。他强调神给人的学问设定了限度,人类学问和技艺的最高秘密都掌握在神那里,这个最高的秘密就是“未来”,我们人作为有限的存在者,不可能拥有关于未来的确定知识。
苏格拉底向神祈祷也不同于一般人。通常人们都会祈求神给自己金钱、官职、孩子等等具体的东西,而苏格拉底只是祈求神赐予自己神认为恰当的东西,因为在他看来,神知道一切,知道对每个人来讲什么才是最好的,因此完全没有必要去祈祷得到具体的、自认为适合的东西。
苏格拉底还试图用理性的方式劝说朋友相信神,这里还体现了他说服别人时的一个重要技巧:他总是用带有引诱或者暗示性的话语,让他的对话者自己说出“答案”。人们总是会试图坚持自己说出的东西,因此也就更容易被说服。
二、苏格拉底的节制
在色诺芬看来,苏格拉底是最节制的人,他没有任何多余、过分的欲望。苏格拉底不仅通过论证告诉朋友生活要节制,他自己就为周围的人树立了节制的典范。
有一次,苏格拉底遇到了智者安提丰,安提丰嘲讽苏格拉底整天教育别人,却从来不收钱,这非常愚蠢,因为任何有价值的东西都是可以用金钱衡量的,而苏格拉底不收钱就意味着自己的知识没有价值。
苏格拉底反驳他说,恰恰相反,那些收钱教学的智者们,在他看来类似于“知识上的男妓”,为了金钱出卖自己的知识,谁给钱就教育谁,而他自己恰恰因为不收钱拥有了更大的自由。神就是什么都不需要,完全自足的,如果一个人什么都不需要,也实现了自足,那么他就成了神。毫无疑问,人不可能完全实现神的状态,但是对人而言,尽可能少地受制于外物,尽可能节制地生活,就是最接近神的状态。
在和另一个朋友讨论自制的时候,苏格拉底讲述了一个著名的寓言故事—— 赫拉克勒斯的选择,试图说服这位朋友自制和追求德性的生活看起来好像痛苦,但是很快就会苦尽甘来,而看似轻松惬意的享乐生活,却会让你付出巨大的代价,遭受悲惨的晚年。
这个寓言故事印证了赫西俄德在《劳作与时日》中关于德性的著名说法:追求节制和德性的生活最开始很困难,好像违背了你的本性,这就像爬一座陡峭的高山,但是当你真正达到了德性的顶峰,就会感到一切都变得容易了,一马平川地享受人生的幸福;而如果你选择作恶的生活,刚开始会非常容易,随时可以开始,就像坐上了一个就在你脚边的滑梯,但是当人生进行到一定的阶段,就会付出巨大的代价。
三、苏格拉底如何通过实用的建议帮助周围人
据说,苏格拉底的老婆克珊西普是著名的泼妇,但是苏格拉底有足够的胸怀去容忍她,甚至用带着玩笑的口吻说,“驯马师总是喜欢烈马,因为如果能征服那些烈马,也就能征服其他所有马了,我如果能和克珊西普和平共处,也就能和所有其他人相处了。”
【案例】
有一次苏格拉底的大儿子和他妈闹了矛盾,苏格拉底出面调解。他首先绕了个弯子,从感恩说起。他儿子也同意,如果一个人不知感恩,那么他在社会上很难立足,也会被所有人厌弃。一个人从别人那里得到的好处越多,他就越应该感恩。
这时,苏格拉底引入了父母对于孩子的恩情,对于孩子来讲,父母的恩情是怎么强调也不过分的,父母给了孩子“存在”,让他们能够看到这个美好的世界,展开自己的各种可能性,而存在无论如何都高于不存在,这是绝对无价的恩情。苏格拉底的儿子接受了父亲的这个证明,但是依然觉得母亲的坏脾气和在别人面前让自己丢面子实在无法忍受,甚至宁可忍受一头野兽,也不愿意和母亲共处。
谈话进行到这里,苏格拉底又打了一个精彩的比方:在舞台上,戏剧演员之间可能会互相攻击,互相谩骂,母亲对孩子的责骂就类似舞台上演员之间的相互攻击,母亲并没有恶意,而是为了孩子好,你如果能理解舞台上的演员下了台就是朋友,也应该在和母亲争吵之后和好如初。
关于如何交友,苏格拉底也给出了非常有价值的建议:一个值得交的朋友不能心里只有他自己,只有这样才有可能真心对朋友好。如果你想检验一个朋友,苏格拉底的建议是去观察那个人如何对待他周围的人。如果一个人用得着你,可能会在你面前百般示好,甚至惟命是从,因此从他对你的态度可能并不能判断他到底是什么样的人;但是如果可以看到他对周围人的态度,就可以更好地看到他的为人,看到他是不是一个真正值得结交的人。关于如何去结交朋友,苏格拉底给出了两个非常中肯的建议,一个是用真诚的赞美去赢得朋友,另一个就是真心对朋友好,想人之所想,急人之所急,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朋友变好。
四、色诺芬关于苏格拉底之死的记载
和柏拉图一样,色诺芬也认为苏格拉底是自愿求死的,但是除了出于哲学和正义的理由之外,色诺芬还给出了一个更接地气的理由——苏格拉底已经七十岁了,已经开始感到年老带来的困扰,尤其是理智的衰退,因此他希望用有尊严的方式死去,而不是极度衰老,悲惨地死去。
在全书最后,色诺芬给出了他对苏格拉底的至高评价,“苏格拉底是如此虔诚,从没有做任何一件未经神允许的事情;他如此正义,从来没有对任何人造成一丁点伤害,而是给他周围的人带来了巨大的好处;他如此自制,从来没有为了更大的快乐放弃更好的选择;他如此智慧,从来没有在判断善恶上犯过错误……在我看来,他是德性和幸福的完美典范。”
金句
1. 神是什么都不需要、完全自足的,如果一个人什么都不需要,也实现了自足,那么他就成了神。毫无疑问,人不可能完全实现神的状态,但是对人而言,尽可能少地受制于外在事物,尽可能节制地生活,就是最接近神的状态。
2. 苏格拉底给出两个结交朋友的诀窍:一个是用真诚的赞美去赢得朋友,另一个就是真心对朋友好,想人之所想,急人之所急,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朋友变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