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在学院(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大家不陌生,他是唐代的大诗人大画家音乐家,还是一位造诣精湛的佛教徒。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当时他写这首诗的时候才只有17岁,在长安所写的,这里所说的山东,不是我们现在的山东,而是指华山以东,王维的老家在哪儿呢?在山西太原,具体来讲是在蒲州,这个蒲州的王姓是当时的大姓,也就是说,王维的家族在当时还是很有影响,王维在很年轻的时候就来长安谋功名、求前途。王维的才艺在唐代诗人当中算是比较全面,还有几样绝活是同时代其他诗人望尘莫及的。首先第一个,王维是一个非常杰出的音乐家,他精通音律,能自度曲,也就是能自己进行原创歌曲的创作,这个唐代的文人在考进士之前,做些功夫,什么叫做些功夫呢,都得去长安或者洛阳结交当时的达官贵人,王维当时啊,跟岐王李范的关系很好,我们知道杜甫有一句诗叫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这个岐王啊,是唐玄宗的其中的一个儿子,他在政治上可能没什么抱负,但他接交了当时很多的著名的文人,王维也是其中的一个。这王维啊,在跟岐王交往的时候表现出来的一个很突出的才艺就是音乐的造诣。他的音乐造诣达到一个什么样的程度呢?当时有个小故事,很能说明这个问题。说王维到一个朋友家里去,朋友很有钱。一到他们家,看到有一个影壁墙,这个墙上画了一支乐队,在弹奏一个曲子,王维看了以后啊,就说这支乐队在弹的这个曲子是什么曲子,从这个画上来看是谈到了这个曲子的哪一章,哪一节和哪一拍,朋友听了以后啊,就很吃惊,家里有钱,养着有私人的乐队啊,就让乐队出来就照这个曲子弹奏到了王维所说的那一章,那一节那一拍的时候就停下来,然后来比照这个画上人物的手指和乐队实际弹奏到这儿的这个指法发现一点儿都不差,这个例子就说明王维在音乐方面确实很有造诣,这帮了他一个大忙。为什么呢,他跟岐王是很熟,吹拉弹唱是很在行,但这些没法儿让他考进士博啊,没帮助啊,他就求助你岐王,岐王说这个好办,明天啊,你就打扮成一个乐手的样子,好比我们现在的第一把小提琴手,我带着我的这个乐队到我的姑姑家去,唐玄宗的一个妹妹,到那儿,你把你这曲子给她弹奏一遍,她必然很欣赏你,后边的事儿我来替你解决。王维就去了,李范跟他姑姑说,最近演练了几首不错的新曲子,给您来展示展示。当然啦,展示的过程当中,王维是主角儿啊!这曲子呢,叫《郁轮袍》,演奏完了之后啊,这个岐王的姑姑,史书上记载叫九公主,非常满意,说曲子演得好奏得好,这曲子是谁写的呀?这时候咱们王维就站起来了,年轻俊赏,风流倜傥,说这曲子是我写的,九公主就很吃惊,说我以为这曲子是古人所做,没想到是这年轻人所做的,趁这功夫,岐王就跟九公主推荐,说这曲子固然做得好,但是呢,这王维呀,现在面临一个问题,这考进士他又不考音乐,对不对?这你得帮帮忙。那九公主一看,这么有才华的年轻人,应该鼓励提拔嘛!拿起电话给主考官打电话,这当然是我演绎了,但是给有关方面就打个招呼,王维后来参加进士科的考试,据说就考中了状元。大家说这不是走后门儿吗?唐代的进士科考试啊,有很多这样的请托的现象,但有个前提,你必须本人有真才实学,你必须真有本事,然后才能给你去请托,请托当然是不好的,但是呢,在请托的基础看出来,这人是有才华的。所以王维在长安出道很早,20岁出头就中了进士,后来呢,长期的在长安为官,那么,这首忆山东兄弟这首诗,就是王维早期在长安谋生活的时候所写的,长安对于王维来讲是他乡,在他乡,当然你就是个异客,没有亲戚,没有朋友,全凭自己白手起家来打拼,独在异乡为异客,听上去大家好像说那写诗不是不要重字吗?你这都俩异了,对呀,那首《黄鹤楼》不是写得好吗?斯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才说了四句中出现了三个黄鹤,那不烦死了?没有,关键不在于是否重复,而在于独在异乡为异客,强调的就是这个异字,这个异字儿就要突出他的孤独的无助,才能引出下一句,每逢佳节倍思亲,每次碰到过年过节的时候是我最难熬的,为什么呢,我更加加倍地思念家乡的亲人家人,中国古典诗歌有一个很奇妙的地方,就是它能够帮助我们,传达和表达出我们自己很想表达的某种情感,我们说不出来,像这个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这几乎是我们现在每个人脱口而出说出来的诗句,换句话说,逢年过节的时候,每逢佳节倍思亲,无论是电台电视台,还是我们平时给人写信,还是发短信什么的,基本上都成为我们必然要引用了一句诗,这就好比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实际上我们登山的时候一定会要说的话,这就好比说,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谈恋爱的人大部分都要引这句话,这些诗歌如此恰当地表达出我们内心的某种情感,以至于它已经变成了我们经常使用习惯于使用的某种语句,他已经成为我们自己的某种语言,这是很了不起的,成为了我们日常使用的生活语言。这里边儿最妙的是后边儿两句,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茱萸,草本植物,实际上是中药,结一红色的小果子,这里出现茱萸干嘛呀,对呀,为什么遥知兄弟登高处呢?这就牵扯到他这儿的每逢佳节是个什么佳节。重阳节,九九重阳,吃糕饼,喝菊花酒,插茱萸登高,这是唐人的风俗。为什么要插茱萸啊?这茱萸据说能够辟邪,九九重阳是极阳之日,同时也是万物复苏生长的节日,它跟这个端午节很近似的一点是什么呢?是万物复苏蓬勃兴盛地成长,同时也会出现很多毒物,万物复苏,毒物也复苏了,所以古人在端午节和重阳节都要使用辟邪之物,这茱萸据说,能辟邪能祛毒,所以呢,古人会在门上插茱萸,也会把茱萸的果实研制成某种香粉,放在这个香囊里面随身携带,也有到后来把茱萸终于泡在茶里喝,泡在酒里喝,总之都是一个意思,所以,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的茱萸,在这儿提,有好几个作用,第一,点出这佳节是重阳节,第二,它有一个非常妙的妙用,就是后边儿的遍插茱萸少一人,等于是从对面写来,这种从对面写来是中国古典诗歌当中的一个非常常用的手法,他刚才说了,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这是王维在长安打拼的这个角度写的,现在换了个角度是假设现在我在山东,就是我在山西的这些兄弟们,他们现在在老家过年过节都可以团聚啊,重九登高,登高的时候他们必然要开始插茱萸,给每一个人手里都带着,身上插着。原来咱们家四个兄弟,现在准备了四株茱萸,插的时候只有三个人插,那人去哪了呢?那人,啊,想起来了,那小王,现在长安,这是从山西的角度写过来,就两面儿对着写,所以茱萸呢,一方面点明了是重阳节,另一方面也起到了一个缺席的一个提醒作用,写得非常妙。盛唐的很多大诗人,都有自己占据诗坛一席之地的那种绝活儿,王维擅长写什么?我们现在熟悉的是王维擅长写山水田园诗,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这样的诗,他以这样的诗在文学史上独具一格,但是我们知道王维虽然这类的诗写得非常好非常有特色,同时,他也非常善于写景,比如我们大家都知道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像今天我们讲的这个山东兄弟这首诗,这也是王维的杰作,他是去边塞的时候写的,他也非常善于写情,《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就是他写情当中的杰作,尤其是在他年少的时候就能写出如此重情的作品,的确令人叹为观止。我们说这首诗他非常注重心写情,而且非常善于表达这种情。对于我们一般的读者来讲,好像觉得王维的诗虽然情意很重,但是整个的这首诗啊,我的感觉是比较安静,比较从容,他不像李白的诗,想落天外,读了之后啊,令人血脉喷张,它也不像杜甫的诗,我们读了之后呢,感觉到生活的艰苦,感觉到国运里边包含的苦难,他的诗也不像王昌龄的诗那样清新俊爽,也不像后来白居易的诗,长恨歌琵琶行,里边的曲径奇妙。他有一种特别的味道,这是一种什么味道呢?就像我前面说的,无论是他的田园诗,无论是他写情的9月9日忆山东兄弟,他都比较安静,比较从容,比较祥和。大家可能会有一种疑问,就是它是一个盛唐的诗人,在我们一般人的心目当中,盛唐的诗人那是比较张扬的,那是比较豁达的,那是比较豪迈的,他的诗怎么这么安静这么祥和,那还能代表盛唐之音吗?什么是盛唐之音?或者说什么是盛世的声音。盛世的声音就一定非得是豪迈,就一定非得是宏大,就一定非得是飘逸不群吗?我看未见得。王维的诗,从总的来讲,确实比较安静祥和,这种安静祥和的内部,体现了对世事的一种从容观察,对景象的一种从容享受,对意境的一种从容的追求,这种从容不迫,这种安详,这种安静,恰恰体现了在盛世景象之下士大夫的一种宽容包容和一种从容不迫的心态,我觉得这才是真正的盛唐之音,一般来讲,人们写思乡都会写的比较忧伤,人们写思念都会写得比较纠结,但是9月9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我们在里边读不出来一点儿惆怅,也读不出来纠结,而感觉到的是一种什么呢?一首勃勃的生机,作者没打算在诗里头把自己写得特可怜,也没打算把山西的故友和亲朋写得特别地伤心,他只是说重阳节来了,我加倍的思念我的亲人,重阳节来了,我的亲人们依然在登高,重阳节来了,我的家人们依然在遍插茱萸,只是在今年这个重阳节里,我没有跟他们在一起,那我在干什么呢?我在奔前途。十七岁岁的王维离开了家乡,离开了亲人,在重阳节里头,他思念着自己的家乡和亲人,但他并没有因为这种思念而让情绪变得低沉变得消极变得忧伤,为什么呢,因为在这个年龄里头,远远有比思念亲人重要的事情去做,这件事情是什么呢?就是王勃的诗里所说的,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他要争前途,他要奔前途,还有更美好和广大的前途正等着他,这恰恰是盛唐时代诗人们表达思念的时候一种特有的情怀,虽然思念并不忧伤,虽然纠结并不沮丧,虽然有离别,但是并不因为离别而感到孤独,反而因为这种离别而对前途充满了更远大的追求。

        所以我们说,一首诗,在后人的心目当中留下怎样的印象和记忆,在很大程度上是取决于这个时代的风气,在盛世里表达一种思念,那也是充满着蓬勃的生机,在衰世里就是表达着对前途的希望,也不免掺杂着一些忧伤情绪。十几岁的王维写思念家乡的这首诗,十几岁的白居易写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看上去都还是在前途未定的时刻,但是表达出来的却是对前途充满希望的一种憧憬,我想这年轻的思念和年轻的渴望就代表着那个时代处在上升的阶段,对未来充满着无限的期望。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5,294评论 6 497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1,780评论 3 39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61,001评论 0 351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7,593评论 1 289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6,687评论 6 388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0,679评论 1 294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9,667评论 3 415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8,426评论 0 270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4,872评论 1 307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7,180评论 2 331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9,346评论 1 345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5,019评论 5 340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0,658评论 3 323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268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495评论 1 268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7,275评论 2 368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4,207评论 2 352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