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时常听到这样的抱怨或感慨:懂得那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
在我看来,这句话曲解了“懂得”的含义。“懂得”本身就包含了知行合一的要求,如果只是知道某个道理却没有任何行动,怎么谈得上是“懂得”呢?
因此,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这句话应该改成“听过那么多道理,却依然不能践行”。可这又是什么道理呢?
我仅凭借自己十分有局限性的经历和思考给出以下解释:
我们每个人都有两套决策系统,情绪和理性。情绪是本能反应,理性是高级而复杂的过程,因此情绪的决策要比理性优先和强势的多。
我们饿了会找吃的,冷了会多穿衣服,害怕了会逃避,累了会停下休息,喜欢或讨厌一个人会靠近或疏远——这些充斥我们日常生活的决定都是由情绪决策产生的,它不需要我们有任何深入的思考和分析,只是凭借我们最原始最强大的本能——趋利避害,就能够很好的实现。
而理性的决策系统很可能需要我们暂时关闭或者忽略情绪上的反应,做出有违本能的决定。例如此时你已经有些疲倦,可是不完成今天的学习计划就会影响后续的进度甚至考试成绩,于是你摆在你面前的选择就有两个:要么选择遵从情绪本能的指引,立马停下放松自己;要么用理性克服自己的惰性,强忍困意,选择今日事今日毕。显然,理性的选择常常是令人痛苦的。所以我们大多数人会选择臣服于自己的本能,自然也就只能接受自己的平凡和平庸。
而所谓道理,往往是前贤经过吃苦和探索,运用理性总结出的有助于我们成功做事的法则。换句话说,道理往往需要人们违背本能去践行。因此,仅靠听别人讲道理,就明白怎么做事是不太可能的,除非听者本身有着极高的悟性和意志力。
从相反的一面来看,既然我们最强大的本能是趋利避害,那么让我们学会去践行道理的最好方式就是经历,经历违背道理之后所带来的损失和痛苦。因为一旦有了这种痛苦带来的创伤,我们的意识和本能就会把这种创伤变成一种必须躲避的“害”,我们也就自然而然地懂得了如何去践行道理。因此也有了那句话“吃一堑,长一智”。
理性是人类永远需要不懈追求的目标和攀登的高峰,因为倘若人人遵从理性,那么世界上就不会有那么多荒唐的事情发生。理性是人类进化出的高级能力,而我们却永远不能高估自己理性,要学会认识和接受——控制我们行为的往往是情绪本能,我们没有自己想象的那么冷静和聪明。
然而明白自己不那么理性过后并不意味着自暴自弃。我们可以利用这种天性去更好的践行道理。即抱着乐观洒脱的心态去勇敢的经历,大胆地尝试,不必害怕犯错,不必被暂时的失败击垮,在一次次的痛苦之中反复琢磨自己曾经当做耳旁风的道理,这样它们便会内化为我们自己的东西,甚至迭代、进化地更加理性更加普适。
正所谓凡是杀不死你的,都将使你更加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