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的特点:
1) 人们懒得思考,但会好奇。
2) 思考虽然痛苦,但我们却很享受“解决问题”带来的满足感。而太容易、或太困难得到的答案,都不能给我们这种感觉。
3) 能带来满足感的成功思考需要四个要素:引发好奇心的问题、关于问题的背景知识、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短时记忆能够承载的容量
* 对教学的启示:
1)从问题出发。首先,核心词是“问题”。作者提到:很多老师上课过于关注如何让学生知道答案,却忽略了“太容易或太困难获得的答案”都无法引起学生的兴趣这一认知事实,导致老师讲得很辛苦,学生学得却很差。学生需要“解决”难度合适的问题,才能获得满足感。其次,好奇心只能起到吸引注意力的作用,难度合适才能维持注意力。比如,我们经常使用与学生相关的材料以求引起学生的兴趣,但引起兴趣之后给出的问题却不适合他们来解决,甚至有时候在课堂上提起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只起到了活跃课堂气氛的效果,对实质教学益处不大,因为学生一旦发现任务太难或太简单,那么由好奇引发的兴趣很容易就消失了。
2)充分考虑学生的背景知识。如果缺乏与问题相关的背景知识,学生就会觉得这个问题太难而不愿动脑,因为他们预感自己将享受不到“解决这个问题”带来的满足感。
3)承认学生的差异,分层教学。每个学生的背景知识是不同的,能解决的问题自然就不同,所以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要求他们有一样的表现,是很不科学的。
4)考虑学生短时记忆的容量。短时记忆的容量是有限的,所以一下子给出太多的信息,尤其是学生不熟悉的信息,或让他们感到疑惑,因为读不懂题目而觉得难度增加。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可以放慢语速,等学生慢慢消化信息;或者借用黑板,通过提示信息来减轻起短时记忆的负担。
5)时常总结反思,以探索何为"难度合适”。 难度合适由于受众不同很难有统一定义,所以教师需要记录学生对自己提出的问题所呈现的反馈,通过长期的经验来总结什么样的问题是适合学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