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养了一只猫。
它是今年过年的时候,从朋友家里领养回来的田园猫,才三四个月大。一只漂亮的小狸花,从下巴到胸口延伸至肚皮,有一条漂亮的白色领巾,四只小爪子永远带着白白净净的小手套。于是我就对它说:“从今往后,你就是我的手套了。”
现在它即将一岁,按照猫界的说法,一岁便是成年,相当于人的十八岁。那么就是一只大猫了。
领养之前朋友告诉我小狸的性格很好,然而我对“性格好”并没有一个清晰的概念。初入家门的几天特别怕人,一直找不到它,一度让我以为它跑丢了。给它的食物从来不当我面吃,总是在第二天一早就发现食物消失不见。
手套自打和我熟络了之后,我开始明白朋友所说的“性格好”是什么意思:睡觉喜欢在睡我头顶和胸口,本来就不大的枕头还非要来分一杯羹,也丝毫不在意我是否会一口气喘不上来;半夜有时候会被它舔我头发的动作叫醒。我不明白它为什么要为我舔毛,遂去查了资料——在猫界,互相舔毛是一种亲昵的行为,想必是把我头顶的头发当做了和它身上一样的毛发。老实说我不愿意被它舔,它有口臭!这样搞得我第二天起来多半要就去洗头,然而我又是一个十分懒散的人,一个人在家的时候,房间和自己永远是乱糟糟的。
我渐渐体会到了手套带给我的温柔,但手套的“性格好”不仅仅表现与此,有些时候好的过分。
作为一只田园猫,谨慎和胆小是天生的的。偶有家里来人的时候(即便是我父母也不例外),手套仅仅只是听见了开门声,就立马往我被子里钻,怎么都不出来,好像我小的时候独自躺在床上面对黑夜,用被子裹住身体,便能阻挡一切妖魔鬼怪。也试过将手套抱出房门交给外人,这个时候,它就开始全身打颤,抱在怀里能感受到的是骨子里的那种恐惧。即便是这样,它也只是自己害怕,任由我摆布,从没咬过我。
我所不明白的是,不论是田园猫还是宠物店里卖的品种猫,性格好像都没有和手套这样一见到生人吓到腿软的地步。田园猫带有一点胆小和谨慎是正常的,但是田园猫也不会害怕生人到了如此地步。我在小区里见到的野猫能够明显的感觉到凶性,总一副谁也不服的表情,你敢碰我我就敢去干你。甚至有一次,我在回家路上见到了一只受伤的野猫,不知道和谁打过架,脖子上的肉被撕下来一块,连带着皮毛向下外翻,血肉清晰可见,然而这猫好像并无大碍的样子,依然轻快的走着,旁若无人。那块吊在脖子上的皮毛伴随着优雅的猫步一步一颤,令人心惊。
品种猫经过人为的选择繁育,性格稳定独立,保留了猫咪天然的好奇心但也从不害怕陌生人。另一个朋友家里有一只英短,不管是谁去做客,英短好像没见到人一样。相比之下,手套的性格好似一个没有长大的小孩,十分温柔和依赖我,但是对又外界过于缺乏独立性。自打手套来到家里这半年多时间,从未出过大门,好像个黄花大闺女。
偶尔我也会强行抱着手套趴在窗口,让它看看外面的世界。我能从它的眼里看到好奇,但是更多的时候,还是恐惧。它会紧紧用爪子抓住我的衣服,用比平时更重的力道;楼下每路过一个行人,都会让它的好奇与恐惧加深一分,它睁大了眼睛目送每一个人离开,然后趁我不注意跑回房间。
我认为它并非没有对外面世界的向往,只是更多的时候存在于幻想之中。它本能的恐惧大于本能的好奇,并使自己畏缩不前。
养猫这件事本身就是有私心的,私心在于希望可以用猫咪填补一份情感的空白。我和猫都是相互被需要的,谁也离不开谁。只是可能和别的养猫家庭不一样的是,我把它当家人,它反过来把我当它爹,对我言听计从。对于手套这样一只吃吃喝喝就可以了此终生的猫,我自然不能对它有太多期望。
但是我仍经不住乱想:尽管手套对我的依赖和温柔我十分中意,但是我也希望它能够成为一只独立的、有点脾气的猫。作为一只猫的视角来看,手套也一定是猫中耻辱,没有一点喵星人天生的高傲和自尊。作为一个人的视角来看,手套就好像那些本性善良却又被被娇惯到长不大的小孩,除了善良和温柔,一无是处。
这并非说善良无用。自从生物出现以后,生存繁衍、种族延续的需要就一直存在其基因的本能中。个体利益的获取要承担更多的风险和责任,更重要的是,在每一份利益的获取中,都需要绝对的理性在背后做逻辑支撑。于是有了“唯利是图”,“利欲熏心”这些词语。毫无底线也许只是对人类来说,对于动物,少一分善良和底线就是多一分生存的希望。
但从种族的角度来看,个体的利益很多时候和群体利益相冲突。一味的追求个体利益也会造成种群利益的丧失。饥饿的人只需要一口饭就可以活下去,一念善意心生,一个生命就可以被拯救。所以我们也需要善良去对抗世界的残酷。
手套的善良只是小善,善良和善良之间,存在着天壤之别。
人应当本能的选择善良,但人的善良,绝不应是一种没有底线的善良,而是基于理性之上,选择以一种浪漫的方式去寻求社会、群体共同利益的实现。这才是人存在的价值、这才是人和动物的区别。
这份价值驱使着我们不断的向前进步,去为人类社会寻求更多可能性和未来。
医者因不忍病人逝去,选择精研医术消除病痛;改革者因不忍生灵涂炭,选择暴力革命拯救众生。这份善良,是大道趋同、是人间大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