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解,每章一读。
文:
孔子问于老聃曰:“今日晏闲,敢问至道。”
老聃曰:“汝斋戒,疏瀹(yuè)1而心,澡雪而精神,掊击而知。夫道,窅然难言哉!将为汝言其崖略。
“夫昭昭生于冥冥,有伦生于无形,精神生于道,形本生于精,而万物以形相生,故九窍者胎生,八窍者卵生。其来无迹,其往无崖,无门无房,四达之皇皇也。邀于此者,四肢强,思虑恂达,耳目聪明,其用心不劳,其应物无方。天不得不高,地不得不广,日月不得不行,万物不得不昌,此其道与!
“且夫博之不必知,辩之不必慧,圣人以断之矣。若夫益之而不加益,损之而不加损者,圣人之所保也。渊渊乎其若海,魏魏乎其若山,终则复始也,运量万物而不匮。则君子之道,彼其外与!万物皆往资焉而不匮。此其道与!
“中国有人焉,非阴非阳,处于天地之间,直且为人,将反于宗。自本观之,生者,喑(yīn)噫(yī)2物也。虽有寿夭,相去几何?须臾之说也,奚足以为尧桀之是非!果蓏有理,人伦虽难,所以相齿。圣人遭之而不违,过之而不守。调而应之,德也;偶而应之,道也;帝之所兴,王之所起也。
“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注然勃然,莫不出焉;油然寥然,莫不入焉。已化而生,又化而死,生物哀之,人类悲之。解其天弢(tāo)3,堕其天袠(zhì)4,纷乎宛乎,魂魄将往,乃身从之,乃大归乎!不形之形,形之不形,是人之所同知也,非将至之所务也,此众人之所同论也。彼至则不论,论则不至。明见无值,辩不若默。道不可闻,闻不若塞。此之谓大得。”
注:
1疏瀹(yuè):通导。
2喑(yīn)噫(yī):聚气貌。
3弢(tāo):弓袋。
4袠(zhì):剑袋。
译:
孔子问老聃说:“今日清闲,想问问何为至道。”
老聃说:“你要先行斋戒,疏通心灵,涤净精神,抛弃智识。道啊!深邃难以言表!我给给你说个大概吧!”
“光明生于幽暗,有形生于无形,精神生于道,形体的本源生于精气。万物形体殊异,生育的形式也不一样,所以人兽胎生,鱼鳖卵生。道啊!来无影,去无踪,不知怎么进入,不知藏在哪里,四通八达,弥散寰宇之间。逍遥游荡在道上的人,四肢健壮,心思通达,耳聪目明;心思流行却不觉得劳累,感应万物随顺自然。应乎道,天高地广,日月运行,万物昌盛,这就是道啊!”
“渊博没必要通过知识彰显,辨别没必要依靠慧识,圣人就可以做到!增加它它不会改变,减损它它也依旧不变,这(道)既是圣人始终持守的东西。道啊!深邃如海,巍峨如山,终始循环,万物运行不息,它也不会亏损。然而君子的道,只懂得向外彰显什么。万物都受着道的资助,道却不会匮乏,者就是道啊!”
“中原有人,不能用阴阳你描述ta,生长在天地之间,姑且就叫ta‘人’吧!人,要返归自己的宗本。从本源处看,所以的‘生’,不过是精气聚成事物罢了。虽然(这人)有生有死,那生死又有什么差别呢?一时的说法,又怎么评论尧是而桀非呢!瓜果自由它的道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虽然复杂,但也有自己的秩序章法。圣人遇到事情不躲避,有过失也不记在心上。调和顺应,这是德;自然而应,这是道;帝王就是这么兴起的。”
“人生存在天地之间,也只是白驹过隙,一瞬间而已。万物没有不生机勃勃,显现于外;万物也没有不变化消逝,归于无迹。正变化为生,又变化为死,(没成想)有生命的事物会感到哀伤,人类会感动悲凉。解开弓袋,丢弃箭袋,消除所有的束缚,任魂魄游荡,形体跟随,回扑向大道的怀里!从没有形体到产生形体,从有形体到形体消散,人们都知道,但至人的心思却不在这里,这是人们共同争论的。至人不会讨论这些问题,讨论这些问题的人也不是至人。在光亮的地方却找不到,争辩还不如沉默。道是听不来的,与其听,不如不听。这可以说有真正的见识了!”
(本章“难言”难解,以译代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