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祖创丛林,百丈立清规”,马祖道一与百丈怀海这一对师徒,创建了中国禅宗的丛林清规制度。禅法传入之初,禅宗的僧侣大多居住在律寺,日子一久,龃龉丛生,纠纷之事渐闻,摩擦之端时起。
于是,马祖道一决定征荒山另建丛林,作为安顿禅僧之所。怀海禅师继承了马袒道一禅师衣钵,立下一套极有系统的丛林规矩一《百丈清规》。他倡导“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的农禅生活,一开始曾遇到过许多的困难,僧人们早就习惯了吃斋念佛的规范生活,对百丈禅师务农参禅相结合的修持方式很不适应,甚至有人还批评他为外道。
百丈禅师为了改变僧众们的寄生心理,每件事都以身作则。他每日除了带领僧众修行外,必亲执劳役,勤苦工作。禅师在生活中自食其力,事必躬亲,即使是平常的琐碎事务,也不肯假手他人。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百丈禅师渐渐地老了,但他每日仍随众上山担柴,下地种田。弟子们不忍心让年迈的师父做这种粗活,就恳请他不要外出劳作了,可是禅师仍以坚决的口吻说:“我无德劳人,人生在世,若不亲自劳动,岂不成了废人?”弟子们苦劝未果,只好将禅师所用的扁担、锄头等工具藏了起来,不让他做工。
百丈禅师无奈,只好用绝食的行为来抗议。一连数日,禅师都滴水未进。弟子们围在禅师的床前,焦急地问他为何不思饮食。
百丈禅师说:“既然不能劳作了,还吃饭做什么,,不如死了算了!”弟子们无奈之下,只好将工具还给了他,让他随众生活。
百丈禅师凭借这种“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的精神,最终成了禅林中的千古楷模!有人认为出家人参禅,只要摒绝尘缘,整日打坐就可以了。
如果这样想,可是大错特错了。摒弃了劳作,离开了生活,哪里还有禅呢?百丈禅师为了拯救禅者的时病,不但服膺“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的生活,甚至还喴出“搬柴运水无非是禅”的口号。
念佛也好,参禅也好,修行都不应该是懒惰的借口,希望现代的禅者听一听百丈禅师的声音!
品禹音儿童国学,赏中华传统文化!中国儿童国学第一品牌!更多资讯请关注“禹音儿童国学”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