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是易变的动物,曾经的海誓山盟转眼就人去楼空。不用感叹,不必惊扰,人来人往,爱过就好。
01 始于《封锁》,对张爱玲才情的爱慕
1943年,张爱玲刊载的《沉香屑 第一炉香》,震惊上海文坛,让她名声大噪,一时风头无两。
同年发表的短篇小说《封锁》被胡兰成看到,一时将文字细腻、行文大胆的张爱玲惊为天人,想方设法要见张爱玲。
对于胡兰成的伪政府重要官员身份张爱玲是知晓的,不然不会拒绝多次,胡兰成几经周折才有了见面的机会。
张爱玲由于年少时在父母身边受的冷落和虐待渐变成生性凉薄的人,可在与胡兰成第一次见面的交谈中竟达5小时之久。
撇开胡兰成的身份不谈,可见胡兰成的文化底蕴也是不差的,或者说这是文人间的惺惺相惜。
也正是因为这次接触,张爱玲期待与这个比自己大14岁的男人再次相见,第一次的相见,让她对胡兰成渐生爱慕之情,早过了双十年华的张爱玲觉得胡兰成是风流倜傥才无双。
女人向来爱才子,何况是胡兰成这种有才有貌的风流才子。
他们的结合很简单,只有一封手写的婚书:“胡兰成与张爱玲签订终身,结为夫妇。愿使岁月静好,现世安稳。”
前一句是张爱玲写的,后一句是胡兰成加上的。
02 终于“封锁”,及自己的多情
1944年底,日本在上海的大势已去。在逃亡路上,胡兰成担心张爱玲的社会地位恐不能和自己一起。
张爱玲只是笑着说;“那时你变姓名,可叫张牵,或叫张招,天涯海角有我牵你招你。”
张爱玲笔下的白流苏事事看透,对范柳原步步为营从不敢付出半点真心,唯恐付出感情后自己将万劫不复,再回到那吃人不吐骨头的白家老宅。
人都说文如其人,能写出世态凉薄的女子怎么都不会是温暖随性之人,可她对胡兰成的那句话却怎么都遮不住自己对胡兰成的喜欢。
那时的张爱玲忘了自己,满心满眼都是眼前的男人,似乎说出了“你若不离不弃,我必生死相依”的誓言。只是眼前的男子不懂而已,或许他是懂得的,却怎么也断不了自己一贯的多情和花心。
在逃亡路上,胡兰成与17岁的护士小周在一起了。
在这三年的时间,能让说出“出名要趁早”的张爱玲低到了尘埃里,这是怎样的爱情,才能让其时大红大紫的她甘愿如此付出。
03 低到尘埃里的爱情,开出旷世夺目的霜花
胡兰成与张爱玲,一个是出生大家庭被父母遗弃的孤傲女子,一个是历尽人世苦难穿梭于花丛的风流浪子。他懂她孤傲面具下的冷寂和悲苦,欣赏她笔端的细腻和惊世的才华。
世人都说胡兰成辜负为了张爱玲,可胡兰成却是最懂她的人,否则不会第一次见面,张爱玲就赠送自己的照片给他。
并在照片背面题字:见了他,她变得很低很低,低到尘埃里,心里是欢喜的,从尘埃里开出花来。
张爱玲无需胡兰成付出什么,一个“懂你”就让张爱玲万劫不复,再大的深渊都在所不惜。她爱上了这个男人。
胡兰成也是真的爱过张爱玲的,在以为自己将要被炸死时,他只念过“爱玲”两字。在胡兰成后来写的《今生今世》时也肯定了张爱玲的才情和对自己的影响。
张爱玲在去找胡兰成的路上心中是满怀期待的,她让胡兰成在小周和自己中间选一个。很可惜,胡兰成的选择让张爱玲失望了。
在那个动荡不安的年代,那么千里迢迢的赶去,她是把自己的生死放在情爱之后的,那时的张爱玲也不过是一个渴望一生一世一双人的痴情女子。
只是在遇见张爱玲之前,胡兰成的字典里早已没有了“从一而终”四字。张爱玲付出的对象错了,这一场旷世之恋注定了她的失败。
可她笔下的人物却鲜活异常,那两年也是她盛产的两年,爱情是可以滋养身心的。最为著名的《红玫瑰与白玫瑰》、《花凋》、《鸿鸾禧》《桂花蒸 阿小悲秋》等,另还出版了小说集《传奇》,还将《倾城之恋》改编成话剧并亲自指导。
04 世间仅留她的传奇,任凭他人追随揣摩
在情爱中的世人皆苦,何况在那样动荡的年代。
在爱情里,张爱玲爱得执着。世人皆感叹张爱玲遇人不淑,爱上渣男,可张爱玲从不说自己爱错。
就像郑秀文在《值得》中所唱的一样:“我们的故事爱就爱到值得,错也错的值得,爱到翻天覆地也会有结果,不等你说更美的承诺,我可以对自己承诺。”
1947年,张爱玲寄给了胡兰成一封信和30万分手费,那是电影剧本《新不了情》和《太太万岁》的稿费总和,至此死生不复相见。
可是,随着这段感情流逝的还有张爱玲的才情,从那年后她是文思枯竭了,鲜少有好的作品刊登出来,在她的整个创作生涯中那几年是开了空窗的,可想而知,这段情对她的伤害有多深。
张爱玲因为胡兰成远走他乡,世人皆扼腕,如若张爱玲没有出国或者说能适时回国,她的人生将不至于如此凄惨。
可她注定是一朵傲视独立的霜花,盛开在冬日里,让人远观琢磨不透,甚至她连自传都没有写过,这是怎样的决绝。
但是,她的文学成就被世人瞩目,这已足够。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