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人的角度既影响学生,也影响老师自己。
在办公室备课的时候,隔壁的教室里,一个同事讲到一个知识点,学生没人“配合着说”,没有人随着老师的讲课思路去“思考”,于是课上出现了“冷场”。
安静的教室里,老师的吼声格外的刺耳。老师满腹委屈地抱怨学生“没有精气神儿”。由“课上不说话”批评到“课下乱哄哄”;由面向全体全体学生的批到集中批令他失望的几位“他非常器重” 学生……整整十多分钟!上午的第一节课呀!多好的学习时间啊!
教师上课是“讲自己”还是“练学生”。决定了教师是强迫着学生按照自己的思路学,还是教师要适应着学生的心理来教。
其实,学生们都有无比丰富的心灵世界。每一个人都好比一座冰山,给人看到的“表现”只是浮在水面上的一角,而隐在水下的才是更丰富的内心世界。
我们常常轻率地根据学生的某种“表现”来评判学生。学生上课沉闷了,我们就断定这些学生学习态不端正,并以此为我们不认真教找借口。
真的是那样吗?如果不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我们就永远无法真正的了解学生,就永远不能帮助学生解决心灵的困惑。
学生渴望激励,我们给了吗?
学生渴望在展示中得到自信,我们帮他们创造机会了吗?
把目光落在白纸上,我们想的是"好啊! 还有这么多的空间可以作画!”
把目光落在墨点上, 我们想的是"哎! 这张没用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