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这个世界上有两件事是最难办到的。一是把别人的钱放进自己的口袋里,二是把自己的思想放进别人的脑袋里。”
我承认,山下英子所著的《断舍离》,已经成功的把她的某些观念植入了我的脑袋里。
“断舍离”虽然不是新概念了,但每个人的理解还是有所不同。
何为断舍离?
书中定义:“通过收拾物品来了解自己,整理自己内心的混沌,让人生更舒适的行为技术。
断:断绝想要进入自己家的不需要的东西。
舍:舍弃家里到处泛滥的破烂儿。
离:脱离对物品的执念,处于游刃有余的自在的空间”。
知易行难,就算是对这观点深以为然,行动起来也有诸多阻碍。这说的就是我这种人吧。“断舍离”虽有好处,但执行起来容易吗?
“女人的衣柜里永远少一件衣服”,这话着实不假。柜子里已经“衣满为患”了,但每逢换季,总还想添置一些新的。买就买吧,那旧的怎么办呢?也舍不得扔,就算包好了准备丢弃,想一想又拿了回来。反反复复,不知有多纠结。就是觉得好可惜,没穿几次呢,就是不喜欢了,不喜欢就可以扔吗?太浪费了,当初买时怎么那么草率呢?于是,懊恼、气愤、愧疚,怪自己咯。
那新衣服买不买呢?必须买啊,常换常新啊,心情也美美哒。 那旧衣服扔不扔呢?舍不得呀,已经穿出感情了,怎么忍心随意丢掉呢?
书中有这样一句话: “人类最大的罪是不快活,让人变得快活是让一切变好的先决条件。”
这句话有醍醐灌顶之功效,于是,我换个思路:
如果我扔掉旧物可以节约整理收纳的时间和空间,这是不是就不算浪费了呢?毕竟时间比金钱宝贵啊,而我的屋子也是“寸土寸金”啊。
如果我扔掉旧物可以让我痛定思痛,下次再做决定的时候更加谨慎明智,是不是就赋予这个行动以意义呢?吃一堑长一智,我的智慧是不是就增加了?
如果我扔掉旧物能让留存的物品收纳摆放井然有序,心情是不是就变好了呢?
有这么多好处的事情为什么不做?当然要做。所以,不是不愿做,不是不能做,是人需要一个理由让自己的行为合理化。
书中说:“断舍离的主角是自己,不是物品。” 观念指导行为,人的思想变了,行为也会跟着转变。断舍离的不是物品,而是在整理收纳中审视自己的内心。
人的一生中,自以为想要的东西很多,但真正不可或缺的东西很少。没有选择的时候痛苦,选择多的时候更痛苦。这都源于人不自知。如果对自己的所愿所求了然于心,就不会一味贪多,而是选择真正适合自己的必需的东西。许多苦恼都来自过多的无谓的选择,在选择中消磨了心智。物质一旦束缚了心灵,人就不自由了。有一句话说“你不光拥有物质,物质也同时拥有你”。
从加法生活转变为减法生活是一种生活态度,也是一种人生智慧。常言道,少即是多,这是一种质朴的辩证。高品质的生活,终将归于物质的精简,让人不再被欲求纠缠,执着和杂念少了,思考就专注了,更容易做出理性的选择。
在我看来,“断”是一种判断,一种决心。“舍”是对过往选择的一种修正。“离”是脱离执念,回归本心。
最近剪了长发,其实也并不觉得短发就多适合自己,但这是个新的尝试。人在做一些重要决定,或希望彻底改变某种状况时,就想从“头”做起,这算不算是一种“断”呢?
最近整理了书籍,舍弃一些常年被“打入冷宫”的图册,无论是送人还是变卖,希望它们有一个好的归宿,这当然是一种“舍”。
最近,写了这样一篇文章,希望能从“心”出发,远“离”困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