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我们说到了钱是天然就有利息的,
可能你不知道,知识也是有“利息”的。
不过大部分知识都不是可以用来直接赚到钱的,
但是确实有一些知识是直接有商业价值的——并且,越先知道越受益(前提是,用你的行动去支撑知识的结论)。
这就是“知识的时间价值”(就好像“利息”是钱的时间价值一样)。
好了。
让我们开始进入今天的话题:
我要是早知道就好了!
笑来老师在文中举了他自己关于研究比特币的过程中的一些情况。
在2017年1月初,比特币价格又到了历史新高,大约是1200美元,于是笑来老师的手机里充满了这样的消息:
早知道卖点比特币就好了……唉!晚了!
又过了一周不到,比特币价格从最高点人民币8888元跌到了5400元。
这样的轮回,在历史上已经发生过无数遍了。
就像在2011年春节前后,笑来老师刚知道比特币的时候,很多人也是2017年的人一样在慨叹:“唉!,我知道的太晚了!去年这个时候,比特币几乎白送呢,现在竟然超过 1 美元了!太贵了!唉!早知道就好了……”
很多人都说笑来老师是幸运的,说他接触比特币那么早,
其实真要说早,其实至少是有十几万人比笑来老师知道的更早的,
甚至有人在2010年的时候,用了上万枚比特币卖了一张披萨饼!
当然,我们也没有听到过那个卖披萨的现在靠比特币发家致富的消息了。
肯定是没有留住吧。
所以,你看,“早”本身,根本不是核心价值。
就像比特币,就算你早知道,早就买了,没有看到长期的价值,你能拿住吗?
就像我自己,我其实第一次听说比特币,是在一个财经节目上,
可是当时我听了完全没感觉,我也是认为,这就和Q币一样的东西吧。只不过好像玩的人更疯狂。
“长期增长”,“长期年化复合增长率”才是我们应该追求的核心价值。
这样的情况下的早知道或许才是有意义的。
不过你真的觉得什么事都得有“先发优势”(早知道)才行吗?
难道你忘记了还有一种优势,叫做“后发优势”吗?
笑来老师说到,在2016年年底的时候,他让团队开发了一个“收费讲座工具”。
上线一个月内,累计交易额303万人民币……
看起来很厉害吧。
可是刚开始的时候,
技术团队是集体反对的:因为“已经有太多类似的工具了!我们根本没有先发优势!”
同时他们说了知道的最早的同类产品,等他们回答完之后,
笑来老师告诉了他们一个更早的同类产品,一个APP,在当时已经解散 3 个多月了……
先发可能是优势,也可能是劣势——可能恰恰因为太早了才乃至于没有熬到明天。
像那个用了上万个比特币买披萨的老兄,不是他不够聪明,而是以当时的环境,没几个人能看到比特币现在的市场规模。
又像有时候,我们因为自己懒,或者慢,或者不懂,而没有去做某些事情而“躲过一劫”一样。
所以你看,早不早根本不重要,关键在于对不对,在于是否长期对。
如果是错的,你越早,可能“死”得越惨。
当我们明白了这个道理后,就不用有幻觉了,
因为我们早点知道,还是一样的结果。
让我们接受现实,“刚刚才知道”就是我们要接受的现实,
后发也可能是有优势的,如果是长期正确的,任何时候都不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