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氏是当地的大家族,有祠堂,有宅院,有田地,有佃户。
小贞是家里排行老三的女儿,因活泼开朗,在学校也小有风头,人称“归家三小姐”。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曾就读于女校,学习过英文,也爱好体育,参加过学校的体育比赛。
在中日战争的时候,家族蒙难,祖业被毁,曾搭乘渔船出逃,时逢日军抓黄花大闺女,自诉被家人以布盖住,伪装成凳子,坐其身上,方逃过一劫。随家人辗转奔波,逃难至江西,才稳定下来。
彼时,家中仍有积蓄,消费水平尚可,次子年幼时爱吃迷你小西瓜,叫卖货郎担两担西瓜来家中,每剖开一个只取瓜心最甜部分给孩子食用,可连剖十余瓜,甚是奢侈。
后因种种原因,先生遇上人祸,家里时运变艰,携家带口又辗转多地,回到姑苏。与先生开办过学堂,教化乡邻学童,被尊称为“女先生”。也同时于家中学堂邻屋养过桑蚕,但因大火,付之一炬。学堂今已不复存在,但据后世子孙传言,在当地某小学的校史上仍留有姓名。
外出避难十余年后,虽娘家已家道中落,祖屋毁于战火,田产亦归国家所有,但亲戚仍可帮扶,又因生活际遇,回到祖籍安居。可叹世事变迁,当年奢侈生活不再,家中时常无米为炊,需向邻里姐妹借米接济过日,亦需看人脸色。共育一女五子,老幺儿子年幼时,家中养老母鸡一只,每日但求母鸡下蛋,老六方能有可略微补充营养之食物。历数家中孩童,数十年间从“小少爷”沦为“野孩子”,真真是一家兄弟,有完全底色不同的童年回忆。
回老家后,给国营服装厂工作,直至退休。因先生乃民国生人,年龄差距较大,又患有肺疾,没能共白头,一人辛苦工作拖大了几个孩子。
归氏娘家姐妹每人有个闺中小字,有字“隆”,有字“官”,后世子侄便亲切唤为“隆阿姨”、“官阿姨”等。小贞的字似同其名,人称“贞阿姨”。
她享过福也吃过很多苦,会做一手好菜也会英文念banana,这便是我的奶奶,会给我和我的洋娃娃做漂亮衣服的——我的“好亲婆”,是跟我相处十几年,也已经离开我十几年的,这世界上最爱我的人。
十余年来,一个人的时候,或是遇上什么难事时,常会回想起她,一个身高不高,圆乎乎的,和蔼可亲的老奶奶。
小时候曾经有朋友跟我说,她不怕鬼,因为如果有鬼的话,故去的家人也是鬼魂,必定会保护她对抗恶鬼。后来,奶奶离去后,我也不怕鬼了。
写于不因为是清明而刚好是清明的时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