俯瞰沙琅江,她宛如一幅流动的画卷,以飘逸的白绸之姿,紧紧依偎在电白那片生机盎然、希望满满的绿海之中。她源自那霍巍峨的山峦,携带着山涧的清新与纯真,潺潺流淌,悠然穿越电白的各个乡镇。对我而言,她不仅是一条江,更似一位深情的母亲,用甘甜的乳汁无私地滋养着两岸的万民,为这片土地注入了无尽的活力与繁荣。
夏日悠长,我总是满怀期待地呼朋唤友,踏上那条尘土飞扬的德胜路,直奔琅江合水口村的浅水湾。那里的沙滩细腻柔软,轻抚着我的脚丫,带来丝丝凉意,仿佛是大自然最温柔的拥抱。我们在水中嬉戏打闹,浪花飞溅,笑声与欢呼声交织在一起,将夏日的炎热融化在这片欢乐的江河中。夕阳西下,天边染上了如血的红霞,而我们依然意犹未尽,不舍这份来自沙琅江的清凉与欢乐。
沙琅镇十字路口,矗立着一棵历经沧桑的“榕树头”,它像一位沉默的守护者,静静地见证着沙琅镇的变迁与岁月的流转。我常常攀上它那粗壮的枝干,在茂密的树荫中寻觅一片属于自己的小天地。我们在树洞里捉迷藏、嬉戏玩耍,欢声笑语至今仍回荡在榕树下。十字路口中央,曾有一棵独特的牛奶子树,虽已随时间消逝,但母亲在粥摊前忙碌的身影,却如同那棵古榕树一般,永远镌刻在我心灵的最深处。
居民小学校园内,两棵古老而茂密的榕树不仅见证了我的成长,更是我童年的欢乐源泉。课间铃声一响,我们便如快乐的小燕子般飞向那两棵古榕树下。在树荫下追逐嬉戏,银铃般的笑声和奔跑的身影让校园瞬间充满了生机与活力。我们用稚嫩的声音编织着属于我们的快乐时光,那些记忆如同璀璨的繁星,永远闪耀在我心间。
放学后的时光,我们总是迫不及待地奔向鱼塘。扔下书包,脱光衣服,一头扎进那片清澈的水中。鱼塘的浅水区藏着许多“河蚌”,我们会小心翼翼地捞起它们,用面盆装着带回家放在清水里漂养。有时,幸运之神会眷顾我们,让我在“河蚌”的外壳里发现璀璨的珍珠,那是童年里最为兴奋的惊喜。
农忙时,学校放暑假,同学们会携带小粪箕到田野拾遗漏的稻粒。开学后上交老师,为了成绩,有时路过未收割的稻田,我们会顺手用小粪箕“掠”过金黄的谷穗。虽然担惊受怕,但老师的表彰是我们“掠”的动力,田野间忙碌的身影也是我们成长的印记。学校组织的义务劳动更让我们体验到了劳动的艰辛与乐趣,无论是铜鼓岭上种甘蔗还是去河口村挖人工河,都成为了我们共同的回忆。
夜晚,我与小伙伴相约去公社看那台12寸的黑白电视,或者拉着大人的衣角混进戏院观看电影,享受那片刻的文化快感。夏日的夜晚,蚊虫总是让人烦恼,但我们有自己的小妙招——摘来苦楝树的叶子烧烤,那袅袅升起的烟雾是我们对夏天蚊虫的抗议。
我们还会一起动手筑番薯窑,趁人不注意时悄悄溜进地里“借”几条番薯。在窑火中烤出的香气四溢,至今仍让我回味无穷。鱼塘边的偷钓、橡胶林里捡胶球、用树杈和橡胶带自制的“树胶枪”都是我们少年时不可或缺的玩具。
钓青蛙、捉鱼虾、在小溪里摸黄鳝……这些看似简单的乐趣却让我们的少年时光充满了探索与惊喜。偶尔摸到蛇让我惊出一身冷汗,也成了小伙伴们的笑料。去河边和池塘收集浮水莲叶回来喂小白猪是我周末的必修课,因为可以戏水而乐此不疲。
挑水的日子虽然辛苦却也充满乐趣。新坡塘村的古井、张勇家的桑蚕树都成了我们回忆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那些夜晚偷粮管所芒果的冒险虽然免不了母亲的责骂,但那份刺激的酸甜却是任何语言都难以描绘的。
剪头发的记忆也很温馨。从父亲帮我剪到我学着给弟弟剪再到和张勇同学互相操刀那份简单的快乐是物质匮乏年代里独有的乐趣。
在沙琅凉水井河游泳、在拱桥高空跳水……那些水花四溅的瞬间让我心有余悸、双腿发软,但正是这些点点滴滴构成了我丰富多彩的少年时光。
少年生活的点点滴滴如同一幅幅生动的画卷在我的心中继续缓缓展开……
如今虽已远离沙琅在深圳安居乐业,但那份对故乡的思念与眷恋却如影随形。每当夜深人静时我总会想起那些共同度过的美好时光。小伙伴们你们现在生活在哪个城市?是否还记得那些年少时的场景?我想你们了!
(写于2024年9月10日深圳龙岗河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