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深刻的部分、与现实的联系
1、首先,我们要找出将这些思想联系起来的逻辑框架并确定其逻辑顺序,然后再概括出分组思想的隐含意义——即所谓的归纳跃进。我将这一过程称为冷静思考。
在写报告和公文中,排列很常见。如果只是简单的罗列,不能将作者的思想清楚明白的表达出来。或者说,作者只是罗列,而没有通过思考形成个人的思想和观点。
如果没有冷静思考这一过程,写作的人成了信息的搬运工,而没有成为内容的生产者。
2、在写作中组织在一起的思想绝不是随意堆放在一起的,所有列入同一组的思想都必须具有某种逻辑顺序。
写作时,必须首先构思文章的结构,否则你可能根本不知道自己已经写的一塌糊涂。
之前写文章经历过没有头绪,脑海里只有一些交错的信息,当时由着性子一路写下去,最后发现写的很乱,主题交错。只能重写。
以前读书时,老师要求写作文前,心中先打个腹稿,确定主题,结构,也是为了防止出现主题不清晰,逻辑混乱的事。
3、“缺乏思想”的句子对读者而言是索然无味的,因为这种句子无法锁定读者的注意力,无法激励读者继续往下读,还可能使读者根本就无法了解你所表达的思想。
这种句子会掩盖思考不完整的事实,使你丧失一个进行富有逻辑性和创造性的思考的绝好机会。
你应当首先使自己明确地了解各种思想之间的关系,然后在向读者指明这种关系。
读者是通过文章了解他们不知道的信息。确定逻辑顺序-概括分组思想,这两个环节缺一不可。
归纳,你只是个收集者。跃进,你则能成为生产者。
如果没有找出规律,内化产生新思想,这些句子是空洞的,也很难让读者深入。首先找出规律,自己先了解之间的关系,通过思考对这一层次的思想概括,向读者指明关系。
刚开始读这些我很难理解,看这本书也觉得很晦涩。当我写这篇读书心得时,突然想到,如果我只是摘录每章的重点,那我充其量只完成了归纳。没有冷静深入的思考,没有用个人的角度去解读发现隐藏的含义,那读书笔记也不能有效的创造价值。
So,把书读薄,是归纳,把书读厚,是跃进
启发和收获
1、确定逻辑顺序不难,对于个人而言,表达思想却是有难度的。但这恰恰是冷静思考不可或缺的一环。目前的读书笔记,需要在分章节重点解读后形成整体的读书笔记,表达自己的思考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