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群有句名言“要让孩子茁壮的成长,那就得多吃肥肉”,我一个老表也有类似的论断“瘦肉有啥吃的,塞牙,还是肥肉过瘾,咬一口顺嘴角流油”。
望中犹记老表1米8的个子,当年巅峰时期应该有220斤。他吃饭的三大爱好,捞面条,秦椒油,卤猪肉。
洛阳有三大卤肉,新安县的北冶卤肉,孟津的横水卤肉,汝阳的蔡店卤肉,这三种卤肉在豫西地区虽说到处可见,但是想吃正宗的,最起码还是到当地,最次也得是县城里较有名气的老店。当然受小浪底搬迁的影响,北冶有移民到今天焦作的温县,所以在温县也可以吃到很正宗的北冶卤肉,并且吃卤肉的习惯在温县和周边县也蔚然成风。
洛阳卤肉的最大特点是咸香,软烂,其实不能叫软烂,应该叫“hong”,但是到现在我都不会写这个字;不同于其他地方的卤肉和酱肉喜欢凉着吃,洛阳卤肉最好是热吃,选好部位店家手起刀落,麻利的切片,然后放在漏勺里在热的卤汤中走一遍,放上洋葱片,您就找个地方大快朵颐,偷偷的乐吧;
大卤锅里,猪的每个部位一起出锅,都保持各自的风味和口感,又不会串味,一定不能猪头肉吃出了猪肝的味道,那就去球了;这都有赖每家独门的香料配方和老汤,据说有的一锅卤肉老汤能传三代人。肘子,猪蹄,猪头肉,肠子,肚都是上品,价格贵一些,其他下水则相对便宜;
记得小时候有一次买卤肉,一个风尘仆仆的建筑工大哥,满身的泥灰,骑着个二八大梁在摊位边买卤肉,向卖家说到“秤点肺夹两个火烧,剩下在切点猪头肉带走”,老板把夹好的猪肺给他,没等猪头肉秤好,一个夹馍已经下肚了,看的出来大哥当时确实是馋了或者饿了,把我给刺激的满嘴口水;自己吃点便宜的下水,给老婆孩子带点好的猪头肉,挺好。
洛阳的卤肉不同于陕西的腊汁肉,我的评价是——陕西肉夹馍吃起来解馋,洛阳的肉夹火烧吃起来解恨;出于对自家卤肉的信心,很少有店家会把卤肉切的很小很碎,更不会像腊汁肉一样近似肉泥;你若不特别交代,切出来的卤肉都是大块厚片,但丝毫不影响使用,反而会有大口吃肉的豪迈之感。火烧夹着热乎的卤肉,一口下去,肉皮的胶质,肥肉的油脂,软糯的瘦肉包含汤汁,真真是给个县长都不换的感觉,再怼口洛阳宫,就是嫦娥在旁边我都不正眼看她一眼。
我一个老表酷爱吃卤肉,属于见了走不动的那种,有一年奉我姑之命,来我家走亲戚,中午点名吃捞面条,母上大人赶紧出去买肉,买啤酒;中午做肉丝捞面款待,吃完第一碗,确切的说是第一盆(黄色的搪瓷盆),他居然说不吃了,饱了。这就引起了家父的怀疑,不对啊,捞面条两盆起步的量今天怎么回事?老表解释道:在路边买点心水果时,看见卖卤肉的,实在没扛住诱惑,买了两个肉夹火烧吃过才来家里的。。。破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