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me people die at 25 and aren't buried until 75.
有些人在25岁时便去世了,直到75岁时才得以安葬。
1995年,我8岁。小学2年级。最深的印象就是前面那几个班级的孩子长大好高大,总欺负我们。还有各种各样的玩具。
2005年,我18岁。所在高中举行了很简单的成人仪式。我们站好队伍,对着国旗跟着老师宣誓。那些誓言忘记了,但肯定是包含要做“四有新人”之类的。
2015年,我28岁。完成了北漂的第四个年头,在老家省会郑州贷款购置了第一套房,单身。
2016年,看到这样一句话:“我老是记不起来十年前是2005,不是1995了。”
是哇,虽然记不清1995年太多的事,可是2005年怎么会已经过去了十年?!
首先必须承认我们这个年纪的人,真的老了。
被父亲天天追问成绩,考试,钱够不够花的日子都过去了。现在的日子是时常给家里去个电话,问问父亲活干着累不累,干不了就回家歇着。
母亲带你买衣服,给学校里送你喜欢吃的日子都过去了。现在的日子是偶尔回趟家,看到母亲突然变成了书中写的满鬓苍白。
曾经父母对自己的嘘寒问暖,现在都从自己口中说出。从对感情毫无认知,到经历了太多的生离死别,越发懂得了珍惜珍重。
前几年时候,各种回忆年轻时代的电影风靡一时。这几年他们或者都有了孩子,上有老,下有小,忙得不可开交,已经顾不上回忆了。或者忙着相亲,谈着与现实接轨,自己也说不清意义的小爱情。夜深人静的时候,不知道那莫名的孤独感来自何处。电脑里再也没有激情满满的网络游戏,偶尔打开个贴吧看看里面三五个人感慨一代人回忆的消逝。
为什么05年前的十年那么长,05年之后的十年缺那么短?
1995年到2005年,我从小学升到初中,从初中升到高中。
小学最开心的事情不是假期,假期基本都是去农地里收粮食。所以那时候的假期作业日记里写得都是“去地里捡了多少麦子”,“今天浇了多少地”。小学最开心的事情就是开学发新书。新书里总有很多很多新鲜的东西或者故事。春夏秋冬每个季节都有不同的玩法。每次换衣服都有开心或者讨厌的情绪。每一次过年都要围着火炉看春节联欢晚会。初中和高中同学无时无刻的影响着你的成长。数着课程表过日子,数着生肖过年。
那时候世界是大的,日子是慢的。
2005年到2015年,我从高中考上大学,又从大学毕业,最后来到北京。
无论你成绩好坏,坐在教室,一切都为了高考的一场考试。高考前的一段时间应该是最后一段慢时光了吧。大学后,旷课,睡觉,玩游戏,谈恋爱。一个学期又一个学期,能够告知我们是新学期的,应该只是食堂饭价又涨了5毛钱吧。
匆匆忙忙的毕业告别考研找工作。工作后的我们陷入了上班-吃饭-睡觉的轮回。告别了年轻时的狂妄和梦想。耗尽体力进行的一场足球赛的时间,变成了高铁上打的一个盹。
今年和去年什么区别?工资涨了点。这月与上月的区别?项目换了一个。这周与上周的区别?雾霾重了点。今天与昨天的区别?额…没区别。
这时候世界是小的,日子总是昨天的。
所以这十年太快了。就像《In The Fall》短片里一样,后面几乎是同一帧。
还记得《肖申克的救赎》中的一个单词,体制化。
“First you hate them, then you get used to them.Enough time passes, gets so you depend on them. That's institutionalized.”
“这些墙很有趣。刚入狱的时候,你痛恨周围的高墙;慢慢地,你习惯了生活在其中;最终你会发现自己不得不依靠它而生存。这就叫体制化。 ”
你现在的生活算不算也是一种体制化呢?
睡吧,明天还要继续上班。
未来可能还是重复同样的生活,但是至少明天太阳升起的时候,让新的一天有点新东西吧。
— THE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