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蝉
骆宾王①
西陆②蝉声唱,南冠③客思深。
不堪玄鬓④影,来对白头吟⑤。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注释
①骆宾王(约638—684),字观光,婺州义乌(今属浙江)人,初唐诗人。曾任武功主簿、长安主簿、侍御史等职。不久获罪下狱,贬为临海(今浙江天台)丞,世称“骆临海”。后参与徐敬业讨伐武则天的活动,起草了著名的《讨武瞾檄》,事败被杀。骆宾王一生中诗作颇丰,有很多名作流传于世,这篇《咏蝉》就是其中之一。
②西陆:指秋天。
③南冠:楚冠,这里是囚徒的意思。
④玄鬓:指蝉的黑色翅膀,这里比喻自己正当盛年。
⑤白头吟:乐府曲名。
赏析
本诗写于唐高宗仪凤三年(678)诗人迁任侍御史,因上疏所论之事触怒武后,被诬下狱之时,是首很好的托物寄情诗。
诗人自比秋蝉,以蝉之高洁喻己之清廉。首联是一组对偶句,诗人借蝉声起兴,引发客思。颔联以“玄鬓影”对“白头吟”,既阐明物我关系,又表明诗人正值盛年却遭受牢狱之灾,落得哀唱《白头吟》的凄凉境地,暗示朝廷冤枉良臣。此联在十字之内运用比兴,“白头吟”三字更是一语双关,既表《白头吟》的凄苦本意,又暗指自己对国家忠贞不二的决心,意在言外,含蓄而深沉。
颈联两句全在咏蝉,写蝉因环境恶劣而“飞难进”、“响易沉”,诗人此处明写景致,实则以此比喻官场污浊的氛围,以及官员难以预料的命运,稍不留意就会遭受打压,在如此的环境中为官,诗人的日子可以说过得是提心吊胆。此联物我融合,浑然一体,境界高妙,可谓“寄托遥深”。尾联诗人以蝉的高洁,喻己的清白,尾句设问点出含冤入狱,未得昭雪的凄苦境地,使人同情。
本诗寄悲愤沉痛之情于比兴之中,物我合一,宛若一体,不愧为风骨凝练之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