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负责任的父母从这世界消失,书院等类似机构,才能失去其市场和存在的土壤。
没有不负责任的父母,只有耐心教导,细心呵护,尽心为孩子负责的父母,孩子才会更好的成长,网瘾孩子或许也能更好地疏导。
但何为不负责,何为负责?
谨以此文,表达我的思考,也送给未来的我,和将会成为父母的人。
先说个最近现实中看到的事情吧。
公交车上,一男孩儿坐着,一旁站着他的奶奶。
男孩大概六七岁的年纪,玩着手机游戏,边玩边跟奶奶兴奋地说着。
“这是僵尸!僵尸吃植物!”
“哎哟,这是僵尸啊,多害怕啊,多难看啊!”
“这僵尸这么丑你还玩它,快别玩了。”
“这么难看你还不如看看奶奶,奶奶都比它好看。”
“种植物会打僵尸!”
“多难看啊,有什么可玩的啊。”
……
以上对话,我虽然没有标注是谁说的,但我感觉应该还是能看出来的。
具体话语如何我已记不太清。只记得孩子的话没有太丰富,说的时候也像是在喊,但是在向奶奶介绍着游戏。
“玩这个还不如让奶奶坐会儿,该让老人坐。”
“对都这么大了,得知道让老人坐,快让你奶奶坐下,让你奶奶抱着你。”
男孩的旁边还坐着个人,这时加入了对话。和男孩奶奶年纪差不多,可能也是个孩子的奶奶。
男孩的奶奶坐下了。男孩坐在奶奶的腿上,继续玩着。
男孩的奶奶和旁边搭话的人聊起天来。
“这么大的孩子,就是得教育,你得告诉他,得给老人让座。”
“他不知道,就是得教育他,他才能知道。”
大谈特谈“教育”问题。
我在一旁站着,忽然心中产生了不耐的情绪,一阵嗤之以鼻。
教育。
哪里是这么简单的事情?
孩子兴奋地介绍着自己喜爱的东西,却一个劲儿被人否定着,泼着冷水。
这个年龄的孩子我不知道他心中会有什么想法,曾经的思维方式我早已忘记。
但当孩子大些了,或许进入了叛逆期。
那时若一边否定他,还一边想要给他下命令,告诉他一些别的事情。
还会顺顺利利地听取吗?
各种评论中来了个不合时宜否定别人的人会被喷,成年人喜欢的东西被别人否定会不爽。
教育从来是个复杂的大问题。人和人相处需要将心比心,换位思考,而和孩子交流的过程中更应如此。
所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厌烦别人对自己如何,在自己对待孩子时就应该避免这种情况。
不过上述情况,总归要好很多,对待孩子的方法虽然不明确,也还问题不大。
而那些送孩子去书院的家长,却是不配为人父母。
看视频评论中的段子说,自己不管孩子,打麻将;孩子出了问题,送至某处托管,继续打麻将。
你当这放置游戏呐,托管挂机还能长经验?
养不教,父之过。
管不了,也只是父母的无能,在孩子能管、所有认知和行为基本都来自父母时,不管、不会管而造成的果。
再说个最近遇到的事情。
家庭聚餐,表姐的孩子才一岁。
吃饱喝足,几个我的长辈,对孩子来说是爷爷奶奶辈儿的人,开始打闹。
用纸球隔着饭桌互相扔着玩。
表姐在逗着孩子。
开始没注意,等我注意时,发现在教孩子扔纸球。
“来,冲着你大奶奶,一,二,扔,真棒!”
孩子捏着递过来的纸球,扔到了盘子中,沾满了菜汤。
不太好表达我当时的感觉,用网络小说中的话来说,就是"我脸色一沉"。
我是个很羞涩内向的人,当时不太知道该如何表达自己的想法。
感觉直接说出来驳人面子也不太好,况且也没感觉太熟络。
当时孩子的奶奶坐在我旁边,我妈——应该算是孩子的表奶奶,也在一旁看着孩子。
我把我妈拽了过来,说了一句。
"还教小孩玩这个呐?!"
我妈明白了我的意思。
然后对着孩子说了句:“还让我们玩这个啊,这个不好,咱不学。”
虽然感觉怪怪的。但表姐开始脸色似乎有点别扭,又让孩子扔了一次然后停了下来。
之后我想,当着孩子们的面,长辈根本就不应该这么玩。
我觉得这不是我事儿多。有的菜还剩着点,纸球飞来飞去都到了盘子里。
中华民族的传统礼仪还是该遵循的。
记得之前有个故事。有个孩子在班里往门上涂胶水、椅子上撒图钉、吃饭扔纸团,于是老师去家访。
结果发现孩子家里,其父母也往门上涂胶水、椅子上撒图钉、吃饭扔纸团。
父母是孩子第一任,也是孩子未接触更多人之前最关键的教导者。
身为父母,自己都没有清晰的标准和认识,知道什么该教,什么不该教,一些事情也不能给孩子起到好的榜样。
没有做好成为一个合格的、“好”的父母的准备,也可算是不负责任。
再说我表姐的孩子。
表姐饭桌上说,这孩子可拧了,不顺着她就摔东西,管不了!
一岁孩子就会摔东西了,真厉害,这是怎么形成的?
第一次不知从哪里学会了摔东西,不管是其父母还是电视剧吧。
而后她发现摔东西可以起作用,一摔东西别人就会顺着她,可以用这招达到她的需求。
那就摔呗。
这种行为,不管是摔东西,还是情节轻许多的哭闹撒泼打滚,都是有目的性的。
起作用了,那好,下次继续。
不能让它起作用,还得让他知道这行为不对。这行为才能渐渐缓解。
这种行为的形成说白了就是惯的。若不惯呢?
这就说到了与"惯"相反的对待思想:棍棒底下出孝子。
打其实我认为是可以,有时甚至是需要的。
但身为父母,必须有明确的标准。
有些事情是可以打,甚至必须打的。比如孩子偷了人家东西,或捣蛋烧了人家床单,或在人家乱动东西把人贵重物品摔了(手办?)。
但打也不是立马打。而是在打之前,必须、务必清晰、有逻辑地告诉他犯了什么错,为什么要打他,要让他记住什么。
打不是发泄怒火的手段,而是要让孩子记住什么。
若没有标准和节制,脑袋一热,打骂只是发泄的工具的话。
那这就不是教育的事儿了,是这种父母素质不行,无法理智对待问题还欺凌弱小。
而且这种打,甚至唠叨,都不能频繁。
我个人信奉一句话,话语越多,越失去其质量。
频繁打骂,这孩子肯定越来越皮,越来越难管。
等孩子大点了能怼父母,不怕被打了之后,就更没法"管"了。
说了这么多,把我最近想说的写了差不多,跑题也跑了差不多。
真的感觉,不会管,是对孩子不负责。
不管,更是不负责。
至于那种开始不会管或者干脆不管,后来自己管不了给孩子送到机构去受尽虐待,给孩子造成了极大的身体和心灵创伤,自己还感觉良好的父母。
你才应该被关小黑屋里电一电修理一下脑子。
至于这种不负责任的父母,也不是说没有就能没有的。
只能通过父母本身素质的提高(行为的素质,情绪控制的素质和思想明确的素质),才能更好的给下一代做出榜样。
这还需要一代代人的积累。
现在,我只希望当我有了孩子后,能尽力做到最好,做个成熟优秀的父亲,不能成为孩子的反面教材,让自己和孩子互为骄傲。
ps:坐在公交车上写这篇文章时,身后坐了一对母女。
母亲:抢锅巴啊?人家妹妹是小客人,要谦让。不能这样。
小女孩反驳了什么。
母亲:我知道你不是自私。但是弄的人家站也不是坐也不是的样子我很看不下去你知道吗。妹妹还小,你得跟她说,不行就再说一遍……哥哥也很可怜的,平时不能在家见不到爸爸妈妈,每周五写作业到十一点半,就是为了周末回去找爸爸妈妈。你没离开过爸爸妈妈不知道吧,你想想要是你离开爸爸妈妈会是什么感觉的。
我在前面听着,感觉心情不错。
感觉这是位通情明理的母亲啊,我心里默默点了个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