颠倒,梵语viparya^sa,指人有四种颠倒的妄见。证悟的佛开示大众:通常情况下人看待世间万物,执有四种相反的颠倒认识见解。细分别有两种说法:
(一)有为四颠倒,平常的凡夫对世间及人生死执有四种谬见,即常颠倒(梵nitya -viparya^sa )、乐颠倒(梵sukha -viparya^sa )、我颠倒(梵a^tma -viparya^sa )、净颠倒(梵s/uci -viparya^sa )。
凡夫迷途人间,只看到表面现前之相,而不了知事物的真实,谬将世间无常执常、诸苦执乐、无我执我、不净执净。
(二)无为四颠倒,认识世界境地达声闻、缘觉的二乘人,对有为四颠倒有正确的见解,然而,却误认为悟境(涅槃)是灭无世界,即将涅槃无为法起四种妄见。于涅槃之‘常、乐、我、净’妄执为‘无常、无乐、无我、不净’,如此,二乘的认识境地也待提升。
追寻典籍史录略汇:
昔日佛陀在菩提树下,金刚座上成等正觉时,他的第一个念头就是想要涅槃,他发现自己所证悟的真理,和世间众生的认知、欲求,都不一样。世间众生对事理的看法都是颠倒妄见。如,佛陀觉悟五欲是苦,六尘是不究竟的生活,可是凡夫众生莫不以五欲(财、色、名、食、睡)、六尘(色、声、香、味、触、法),为生活里最重要的东西,为生活中所向往、追求的目标。佛陀所证悟的真如自性、法身理体、真实慧命是真实的,可是世间众生因为见不到自心本性,反而以虚无来认识,岂不颠倒。
凡夫所知所见,背离正觉真理,因此称为颠倒,即:第一、以无常为常;第二、以众苦为乐;第三、以无我为我;第四、以不净为净。
不但凡夫有颠倒,二乘声闻、缘觉一样也有四种颠倒妄见,即:第一、以真常为无常;第二、以真乐为众苦;第三、以真我为无我;第四、以真净为不净。以上合起来,又称为八种颠倒,进一步例说颠倒于下:
一、凡夫的四种颠倒
以无常为常:又称常颠倒。是对于世间无常的法,生起常见。世间一切有为法皆由因缘而生。依生、住、异、灭四相,于刹那间生灭,故称无常。例如我们的身体,是五蕴和合的假有,是无常的,可是众生不觉,因此每天执着我的身体、我所拥有的东西,等到大限一到,才知道手忙脚乱。
以众苦为乐:又称乐颠倒。世间五欲之乐都是招来苦果的因,凡夫不明此理,妄计为乐。例如,财、色、名、食、睡,这是苦的根源,可是凡夫众生却仍汲汲营营,错把苦恼当快乐。
以无我为我:又称我颠倒。所谓“我”,必须具有自主性、主宰性、必然性、永恒性;然而凡夫众生执以为“我”的身体,是无常苦空的,是无法自主的。例如人到了寿命终尽的时候,欲求不死而不得,也就是说,我们无法主宰我们的身体。所以执着无我的身体为我,这是错误的。
以不净为净:又称净颠倒。己身他身具有五种不净;不净就是污秽、鄙陋、丑恶、过罪等的总称。五停心观中,有观自身不净的观法,称为不净观。即:种子不净、受生不净、住处不净、食噉不净、初生不净、举体不净、究竟不净等。然而凡夫不明此理,妄生贪着,执以为净。
二、二乘人的四种颠倒妄见,正好与凡夫相反。
以真常为无常:又称无常颠倒。于如来常住法身,妄计有生灭变异的相状。世间上,虽然一切有为法莫不迁流无常,可是从自性上说,却有一个不变的真理。例如,法身理体是恒常不变的,但是二乘人看不到这个不变的理体,只看到这是无常的世间。
以真乐为众苦:又称无乐颠倒。于涅槃清净之乐而计无乐。
以真我为无我:又称无我颠倒。五蕴和合的“我”,虽然是不真实的,可是这个“我”可以借假修真,乃至真心、佛性还是不离这个“我”,然而二乘罗汉于佛性真我之中,妄计无我,故说颠倒。
以真净为不净:又称无净颠倒。如来常住之身,非杂食身,非烦恼身,非血肉身,非筋骨缠裹之身,二乘不明此理,故计为不净。
颠倒,就是背于常道、真理。凡夫对于世间的颠倒,就是太认真了,太执常了;反之,二乘人则是太消极了,太执着世间为无常,这都是颠倒。如果我们能够不执空、不执有、不执真、不执假,真假之中自有一个中道,空有之中自有一个中道;能行中道,那就是大乘佛道,就不会颠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