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丨耶鲁大学研究:孩子的智力发展说明书(父母必读)
1岁的孩子
少关注“智商”,多关注“成熟度”
在他刚刚长到一岁的阶段,我们是不用特别在意他的智商的。但是宝宝的行为成熟度却需要你特别注意仔细观察。因为了解了这些,对于你的教育方式是很有帮助的。
举例来讲,如果一个一岁零六个月大的孩子的行为语言表现得和一个一岁零九个月大的孩子一样,那么你对待他要像比他实际年龄大一点的孩子那样。反之,如果这个一岁半的孩子行为举止表现得像比他小几个月的孩子,那我们就要对他降低一点期望值,要求少一点,这样对我们自己和孩子都是有益的。
1.心智能力:时间概念
▌一岁到一岁三个月——不要让你的行为使孩子越来越不好带
一岁大的孩子,对时间已经有了些许概念。虽然他们还不能准确理解时间的长短,但意识里已经有了事情的先后次序。当他感到肚子饿了时,就会对着妈妈张开嘴,表示自己饿了。当他需要别人抱的时候,会张开两手,表现出顺从的姿势,也好让别人抱起他。
从一岁到一岁三个月这段时间,他会故意把东西丢在地上,而且眼睛还会一直盯着它看。这时候你如果帮他捡起来,他还会重新扔下去,再让你捡起来。如果没有人帮他捡起,他会用语言或者手势告诉你,东西掉了。
从这里不难看出,这个时候的孩子已经有了一些判断能力。他意识里可能明白,哭闹可以帮助他达到目的。他也明白一些事情的发生会出现一些结果。当然了,这时孩子的时间概念,到底达到了什么程度,谁也说不清楚。不过实践证实了一点,如果孩子长时间的哭闹,大人没有任何的反应,时间长了,孩子会越来越不好带,会越来越爱哭。
▌ 一岁半——孩子有了先后因果概念
时间概念在一岁半孩子的意识里,用一个词可以概括:现在。他如果看中了什么东西,他一定是“现在”就要,一分钟都不等。不管你怎么和他说“等一下”,“一会就好”,他一点也不理解,就是要现在达到目的。因为他对这些时间单位没有一点概念。如果你对他说明今天我们去干嘛,那等于没有说。
不过,他已经对一些生活中的事有了先后因果概念。比如:看到果汁或者别的食物时,不用别人说,他就会自己坐到每次妈妈喂饭的地方等着,他知道大人会来喂他。
▌一岁九个月——开始萌发“未来”的概念
经过三个月的时间,虽然一岁九个月的孩子依然对外界表示出的是“现在”的概念,但是,他们的头脑里已经开始萌发出“未来”的概念。这时候你对他说“等一等”,他会暂时止住哭闹,等一会儿。他对时间的概念比以前已经有了更好的理解。比如:他可能会和另一个同龄的孩子有节奏地晃动身体;当看到你为他准备食物的时候,会坐着乖乖地等着。
他也比以前更明白了事情的先后顺序。比如:看到爸爸把浴巾围在脖子上,他会说:“爸爸要洗澡”。看到妈妈穿外衣,换鞋子,他会高兴地等在门口,说:“嘟嘟,车来了!”或者是“走……走……走”。
3.空间概念
▌九个月到一岁三个月——开始有空间概念
关于新生儿对空间的认识情况,我们暂时还没有办法更加详细了解。格塞尔博士就这个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新生儿对空间的认识刚开始是片面的,是不连贯的,也没有距离感和深度概念,没有整体的感觉。他能感受的只是和他有关联的空间信息。整个世界就如同一张幕布出现在他的面前。随着时间的推移,等到九个月大的时候,他的思维才会向四周探索,继而开始明白客观世界里各个部分之间的联系。
你会发现,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会把小手伸进空杯子里。这就表明了他们已经发现了第三度空间。在他的眼中,空间开始立体化,有远近、有深浅,不再是平平的一块。经过他自己不断与物品的接触,他渐渐开始明白空间的各种性质。一岁左右的孩子,会试图将一块积木放在另一块积木上,或者将一块小积木放进盒子里,甚至想将一小块糖果放回到罐子里。虽然成功的机会不大,但他们很感兴趣。
等到了一岁三个月的时候,你会发现他们的动手能力已经有了很大提高。他们可以叠起两块积木,甚至三块,还能把一块圆形积木放进小小的圆形图板洞里。
▌一岁半——开始认识方向和空间
到了一岁半,时间在他们的意识里就是“现在”,空间就是“这里”。空间感对于他可能更具体一点。事实上,一岁左右的时候,他就已经会伸出小手要你抱了。这就是空间感的表现。
经过几个月的学习,他已经可以很清楚地认识一些表示方向和空间的词,如上、下、来、去、开、关、不见了、没有了等等。而且他们开始使用具有空间意义的词表达自己的想法。比如:当某种东西掉在地上时,他会说:“掉掉。”如果你问爸爸在哪里,他会四处找一找,然后指给你看。如果爸爸不在,他会表达说“不在”。
如果你问他关于方向的问题,他会用小手指给你看,或者用眼睛望着那里。他还可以按照你的意思,把球放在椅子上,或者是把球递给妈妈。
▌一岁九个月——增强对空间的认识,可以玩捉迷藏了
到了一岁九个月,虽然只是三个月时间,但是孩子却 明显增强了对空间观念的认识,特别是那些表示空间意义的词,他已经理解和掌握得很好。他会在和你交流或者自己玩耍的时候,很自然地用这些词语表达。如果他喜欢的玩具找不到了,或者喜欢的人离开了他,他就会用“没有了”和“不在”来表达自己的想法。这方面发展快的孩子,甚至可以在大人的引导下,和别人玩捉迷藏的游戏。这时候,他一般等不及别人藏好,就已经睁开了眼睛。他会记住第一次找到人的地方,第二次还会去那里寻找。找不到时,还会细心地听周围的声音,然后开心地循声去找。如果这时是他躲,大多的时候,不用别人来找,他自己就出来了。
如果听到一些感兴趣的声音,他会模仿,比如他会回应小狗小猫的 叫声。这时候的他已经可以帮你找东西了,你问他熟悉的家里的东西放哪里,他会指给你看。如果是他自己放的,还会自己找出来,拿给你。
4.自我概念
▌一岁——喜欢照镜子是有自我意识的表现
一岁大的孩子怎样看待自我,我们成人的世界是无法完全了解的。不过,我可以告诉你,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有自己小小的天地。他们已经学会了走路,当然也有个别的孩子还走得不稳。他们对爬在地上走情有独钟,他们喜欢爬着玩,爬着去追赶滚动的皮球,也会站起来,沿着床沿走。
对自己喜欢的玩具,他会把它放进大箱子里,然后再拿出来,如此反复,乐此不疲。他愿意让熟悉的爸爸妈妈或者爷爷奶奶陪在身边,很高兴地向你展示他新学会的一些动作,如挥手再见、拍手等。
这时候的孩子已经有了一点自我意识。对于镜子中的自己,他会产生浓厚的兴趣。他会很亲热地拍拍镜子中的另一个自己,甚至会亲亲那个自己。他好像已经意识到了,自己一动,镜子里的那个小人也会跟着动。
▌一岁三个月——对一切都感兴趣
过了三个月,孩子比以前胆大,也不再那么害羞。他对周围的一切都感兴趣。比如:走在街上,他会捡起一些树叶,甚至是一些垃圾。对于他感兴趣的动作,他都开始模仿,所有的人都成了他模仿的对象。对家里的东西,也是兴趣十足。特别是对垃圾桶里的杂物,特别感兴趣。总想倒出来看看里面到底有些什么宝贝。这时候,他站在镜子面前,不会再和以前一样和镜子里的自己玩,而是把注意力放在了镜子中那个小人的脸上。他的观察更加细腻,会把手指贴在镜子上,然后看着移动的指尖。
▌一岁半——以自我为中心和唱反调
到了一岁半,孩子开始以自我为中心。他们的行为和语言都是孤立的,如同一个小小的独行侠。他绝大部分的反应都围绕自己,基本不和别人交流,当然偶尔也和爸爸妈妈亲热一下。
对于不熟悉的人,他会排斥。和不很熟的人交流,往往处于被动状态,一般不会主动和别人打招呼。一般情况下,对于周围的小朋友,他不太注意。但当他看中别人手里的东西时,就会不顾一切地抢过来;当别人挡了他的路的时候,他会毫不客气地把人家推开。
一岁半的孩子偏爱和别人唱反调,好像这样可以巩固他的地位一样。自我为中心是他的特点,当然偶尔也会和别人亲热一下。从这个时期开始,孩子已经知道,有些东西就属于他自己拥有,他会要求自己的这些“私人财产”有固定放的地方,甚至不允许别人动一下。
▌ 一岁九个月——常用“我的”来表达自我意识
孩子一岁半时,常常以否定、拒绝别人来肯定自己.似乎对自我的肯定就是用否定别人来表现。那个时候,他的口头禅是“不行”。到了一岁九个月大时,他的自我意识表现方式开始转变,通常以坚持对物品的所有权来表达,口头禅变成了“我的”。到两岁的时候自我的表达,又发展成了引起别人的注意。如:“你看看,我的新鞋。…‘你看,我会……”,来引起别人的注意。
到了一岁半,你告诉他鼻子、眼睛、耳朵的位置,然后要他指出来,他会正确地指给你看,还会指出你身上各个部件的位置。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不但对自己的玩具或者食物等都表现出了很强的占有欲,还很清楚这些东西的主人是谁。从这些表现都可以看出,他已经具有了一定的自我概念。他明白,属于自己的东西,就是代表了自己的一部分。
5.幽默感
▌一岁到一岁三个月——幽默感的萌芽期
对于一岁到一岁三个月孩子的幽默感,目前这类研究还不是很多。 一般这样大的孩子,只要身体没问题,总是喜欢笑的。他每天生活在愉快的氛围里,没有烦恼和忧愁。即使被大人推倒在地上,也会笑得很开心;当大人装模作样地逗他的时候,他会开怀大笑;在玩一些游戏的 时候,他也会兴奋开心地笑起来。
不过,这是不是“幽默感”呢?也许只能算是萌芽吧。他的微笑和大笑,与真正的幽默感不是一回事的。
一岁半——孩子成了严肃的小人
到了一岁半,大多数孩子会以自我为中心,拒绝别人的交流,只有在自己玩耍的时候,才会自娱自乐地笑。当遇到这些情况的时候,他会不自觉地自己笑起来。比如:当他推动了玩具或者家具的时候,当他意把东西扔在地上的时候,或者用力按响皮鸭子的时候。另一种能让他笑的情况就是:当他心情很好时,会主动向别人展示自己的玩具或者展示自己的一种动作。他会做个鬼脸给你看,或者张开嘴让你看口中塞满的食物。这个时候,他会微笑着对你,告诉你这是他认为很有意思的一件事。如果你碰巧看见他要把手指放进嘴里,他会把手指移动到头上,装作拍头发的样子。你看看,他是多么的聪明可爱呀!通过实际观察,我们发现,一岁半的孩子很少笑出声来,平均六分钟笑一次,仅限于微笑。真可以说他们完全是一群严肃的小人儿了。
▌一岁九个月——与大人交流成了孩子快乐的源泉
经过短短的三个月,在幽默感方面,一岁九个月的孩子已经比一岁半的孩子有了明显改变。与大人在一起交流,是让他开怀大笑的主要原因。这种 时候会越来越多,而身体的运动引起的快乐却处于了次要地位。这个时期,对于动作大又强而有力的活动,他会表现得十分开心。比如:你把他荡得很高,或者看到公路上飞快行驶的小汽车,或者用尽力气把东西移动地方,这些都能让他开心地大笑。
根据调查显示,一个一岁九个月大的孩子,平均四分钟微笑一次。特别是和老师交流是他最容易发笑的时候。比如:给老师指出画册里的某件物品,向老师展示玩具的玩法等。从这些不难看出,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主动和大人交流、向大人展示物品、吸引大人对自己的关注,是他快乐的首要源泉。
2岁的孩子
1 .时间概念
时间观念对于孩子来说很抽象,父母也觉得没必要了解两岁孩子的时间观念。事实上,为了能更好地处理孩子的日常生活,了解两岁孩子的时间观念是有必要的。
▌两岁——初步形成先后次序的观念
一岁半的孩子只对“现在”感兴趣,“以后”这个词,对他来说没有什么意义。两岁孩子也没有什么大区别,只是对“一会儿就行”、“马上好”、“等等”、“很快就来”这些说法有一定的接受能力。
因为两岁孩子只关注“现在”的状态,所以对表示现在的词汇也一般能理解,比如“现在”、“今天”。对未来的事情,他的叙述方式一般是说“要不”、“等一会”。而对“过去”的叙述,一般是没有的。
▌两岁半——掌握表示不同时间的词汇
长到两岁半时,他的次序感就更强了。他会说:“喝完果汁后,去玩黏土。”别人向他讲解先做什么后做什么时,他也明白。这个阶段,大多数孩子掌握了表示不同时间的词汇,甚至能说出二十个或二十个以上的时间用语。
对于表示“过去”的词汇,他也有了认识。可以说,他能较清楚地运用时间用语了,而且每一种都可以说两三个。比如:表示现在的词汇他知道“白天”、“早上”和“下午”;表示未来的词汇他知道“有一天”、“一天”、“过一会儿”和“明天”;表示过去的词汇会得不多,一律说成“昨天晚上”,而不会说“昨天”这个词。
对刚发生的和很早就发生的他还不能区分;年和月的观念更不在他的范畴之内;“星期几”由于听得比较多,大多数孩子会随口说出来,但一般不正确。
2.空间概念
▌家长多提问有助于孩子对空间的认识
孩子在一岁半会说的空间词汇只有“上面”或“没有”,到了两岁就有了很大进步。现在,他会使用的空间词汇增加到了十来个,比如:“那里”、“这里”、“那边”、“外面”、“楼上”、“回来”、“走开”、“掉下来”、“转过去”,等等。虽然两岁不是发展最快的年龄,但达到这样的水平也已经不简单了。
随着他会使用“里面”和“外面”这两个词汇后,他对“装东西用的”和“装了什么”这两句的意思也慢慢熟悉了。不过,两岁半的孩子,也照样会犯把两条腿伸进同一只裤腿里的错误。在空间词汇的使用上,他们有时是自主说出来,有时只是在回答大人的问题:“帽子在哪里?…‘妈妈在哪里?…‘你想在哪里睡觉?”父母适当的提问有助于他们对空间的认识。
大多数的孩子开始从物品的移动中来学习“上下”和“左右”这两个空间概念。在进行情境测试盯,多数孩子能根据要求,把球放在桌子上、拿到椅子上、递给妈妈。如果你示意他递给其他的人,他也会办到。唯独办不到的,是不能完成把球放到椅子“下面”或“旁边”的指令。
▌两岁到两岁半——空间词汇扩展得最多
两岁孩子的空间拓展能力使他喜欢走在高一些的地方,比如马路的沿石和花坛的矮围墙上,他喜欢在这里冒险。虽然他们从一岁半就开始喜欢在墙边玩耍,但大多数孩子到了两岁以后才会说“墙”这个字,两岁半以后才知道什么是“角落”。
到了两岁半,孩子的空间感已经相当明确。在物品的摆放上,他已经有了自己的想法,他会要求大人按照他的意愿来安排,除了肢体上示意以外,他还会说“放在这儿”或“放在那儿”。
从两岁到两岁半这半年的时间内,他的空间词汇是扩展得最多的。也就是说,在这个年龄段,主要增加的是空间词汇,就像两岁半到三岁之间主要增加的是时间词汇一样。带有空间词汇的短语他也会使用了,比如,他可以明确地说出:“在外面”、“爬上去”、“在这儿呢”等。这些空间词汇的准确运用和这个年龄段顽固的行为特点(说怎样就怎样)非常吻合。
▌两岁半——对周围环境具体的位置有了基本认识
同时,大多数两岁半的孩子,都渐渐清楚了家里物品和个人物品的摆放位置。他渐渐地对距离产生了兴趣,常说的是“远”和“很远”这两个词,他有时候会把附近的城镇说成是“到北京去”。
散步的情形也和原来不一样了,原来他只是高兴地随便转转.而现在他散步变得有想法有目的了。一出门,他心里早就有目的地了,而且还特别在意周围的空间环境,所以每次他都要求走同样的路线。
两岁半时,他对周围环境中物品的位置有了基本的认识。当你问他“小鸟住在哪里?”“哪儿有大汽车?”“飞机在哪飞?”等问题时,他会作出比较合理的回复。当你问他家在哪里时,他会用手指指大概的方位。真正能用语言准确地说出街道所在的位置,要等到三岁的时候才可以。
对于空间问题的回答,起初他都是笼统地说,但很快就能说得比较具体。比如两岁时,你要是问他:“你在哪里睡觉觉呀?”他一般会答:“在家里。”或者说“睡我的床。”等到了三岁时,他们的回答会变成:“在我的房间”;你要是问他:“妈妈在哪儿做饭呀?”两岁时他们会回答:“在家。”两岁半时,他会改成:“在燃气灶上。”
3.数概念
了解更多与数量相关的词
两岁——除非有特殊训练,否则对数字的概念不会超过“二”数字对于两岁的孩子来说是抽象的,但是他会区分一个和多个的不同。
▌两岁半——语言中出现更多与数量相关的词
两岁半的孩子对“多数”的表达方法是这样的:如果孩子称第一个东西为“球”,他就管其他同类的东西称做“好多球”、“还有球”。大多数两岁半的孩子会用“二”了,也明白“一”和“二”的不同,比“一”多的他都会说成“二”。大约要到三岁时,他才能弄清楚“三”。
因为两岁半的孩子性格上很顽固,他想怎样就必须得怎样,所以,如果拿饼干,他就要拿两块,一只手一块。如果他的饼干碎了或是被人咬了一口,他会大发脾气,因为他要求自己的东西必须是完整的。
大多数两岁到两岁半的孩子的语言中已经出现了“别的”、“大的”、“小的”或“多”这些与数量相关的词,但他对数量的概念是模糊的,当你拿起两个大小不同的物体让他区分时,他还不能分辨出哪个大、哪个小。
4.幽默感
两岁半是最佳培养时期
“幽默感”是彰显人格魅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人的幽默感起步是比较晚的。我们都说,婴幼儿的微笑是天真的,是因为他们的微笑中流露出的是友善、开心、快乐、舒服,而没有太多的诙谐成分。
到了两岁时,他的幽默能力有了初步的表现,但显得很稚嫩。
▌两岁——没有太多的幽默感
两岁的孩子和大人们一起玩游戏时,“微笑”基本上就是孩子的语言,他用这种微笑来亲近大人。此外,孩子们在做较剧烈的运动(比如捉迷藏、互相追赶)时,他们也爱微笑。在游戏的过程中,他不怎么说话,只是用友善的微笑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当孩子亲近地和大人讲话时,他的微笑始终会洋溢在脸上。他的这种微笑只是在告诉大人,他玩得很开心,而没有什么幽默感和想象力可言。
不过,有时候我们会看到他的一点幽默感。当他看到不一致、不协调的事物时,他会表现得很开心。如果一个两岁孩子看到了一个人手指头上有异常的穿戴,他会感觉很好笑,同时还会感觉很困惑。如果他看到你把手套戴在脚趾头上了,他先是笑一会儿,随后,他会故意把饼干放在耳朵里,然后自己就笑起来。他也许会故意把夹克反过来穿,以寻找乐趣。
两岁的孩子能从较激烈的活动中获得很多的欢乐,但是,这些快乐的来源并不都是友善的。在玩的过程中,孩子们之间会有小摩擦,一个孩子可能会给另外一个孩子玩具,然后故意抢回来,或者故意抢其他人的东西,这些行为,也会给他带来快乐。在所有的游戏中,捉迷藏是孩子最友善,也是微笑最多的游戏。
▌两岁半——培养孩子幽默感的最佳时期
两岁半的孩子比两岁的孩子更爱交流,他离开自我的圈子,融入了人群中。别人笑的时候,他也会跟着笑。。当他和成人及小朋友们在一起时,他仍会主动向成人微笑,以此作为和成人交流的方式。对另外的小伙伴,他的交流方式多半还是肢体语言,很少去讲话。
孩子主动和大人说话的时候,一般情况下是希望引起他人的注意,让别人注意一下他的行为、他拿的物品、他做的趣事或他完成的作品。孩子和其他小伙伴的语言接触一般都有:随意的发音、哼唱、重复说一些词、发怒和说让人生气的话。他经常对小伙伴说“好玩”和“笨蛋”这两个词;有时互相拥抱,有时互相攻击,不管怎样,他们都是微笑的。他喜欢和其他孩子一起活动,比如:坐汽车,骑小马,此时微笑始终会在他们脸上。如果做动作时加上了语言的表达,他会觉得自己很了不起,也能够引起孩子的笑声。
现在我们列举一些两岁半孩子的幽默行为:
本末倒置:在衣橱里睡觉,倒骑玩具马,大喊他的早餐是桌子,把衣服反过来穿。
搞恶作剧:先友好地递给别人一个玩具,继而又把它抢回来。
小意外:跌倒,故意从椅子上溜下来,把自己困在椅子里,骑儿童车翻倒,和别的小伙伴打架,撞到其他孩子的玩具……只要他感觉不疼痛,这些行为发生时他都会微笑或大笑。
创设情境:一个孩子敲门,另一个孩子去开门,开门后他们都会大笑,做几次就笑几次。
想象力:和孩子玩过家家时,他先告诉你他在“街上”,转而又说他“回家了”,他为他的跳跃思维而大笑。当他拿着木棍当马骑时,你要说一句:“哈哈!我们的小白马跑出来喽!”他会立刻哈哈大笑。
出人意料:本身不幽默的事情,如果突然发生了,两岁半的孩子也会感觉很好笑的,比如:杯子倒了、玩具掉了、饼干洒了一地,他都会感觉很新鲜。
假装:有的孩子玩的时候会装哭,他感觉很好玩。
幽默的语言:他已经能清楚地发音了,但有时会故意用小孩子的语言,含糊的发音会使他高兴。大多数孩子都喜欢怪异的话。如果大人说的哪句话较特殊,尽管他不明白话的意思,但是他会尽力地学,然后重复地说。两岁半的孩子,对大人提出的幼稚问题特别感兴趣,当父母用幼稚的语言和幼稚的行为与他交流时,他都会欣然接受或模仿。
▌编说故事:想象能力培养的好方法
在孩子两岁时,父母觉得他很小,哄他玩时,一般是给他讲故事,而不会要求他给你讲个故事。其实,你不妨试试,让他给你讲一讲。因为你之前已经给他讲过很多的故事,所以你说故事时,一般情况下他是听得懂的。如果他不能马上开始,你可以提示一下,你的故事里有什么人呀?
这时一般他会说出“小男孩”或“小公主”,就不说话了。你可以继续引导他,“小公主做什么去了?”这时,他可能会继续说下去,如果还不能,你可以过一两天再试试,一直坚持下去。
▌两岁孩子的词汇有限,讲故事没什么逻辑性
因为两岁孩子掌握的词汇是非常有限的,他不能按照父母的意愿来讲述故事,也在情理之中。做父母的也不用着急,顺其自然就好。当他长到两岁半,他不但非常乐于给你讲故事,而且也乐于用语言去表白他的想法、他做的事情。这些先前你都一概不知。
如果孩子给你讲了一个用时十分钟的故事,你会发现故事的语句大都比较简短。更让人感到惊奇的是,他的故事中竟然有暴力成分。我们的调查研究表明,小女孩的故事经常会提到“打”字;小男孩的故事则经常提到“跌倒”和“打碎物品”,或者说“东西坏了”,在故事中,这些遭受暴力的对象一般是他熟悉的人,以兄弟姐妹最多。故事中的父母基本上都是和蔼可亲、善良慈祥的。小女孩讲的故事情节中,主角多半是妈妈,自己位居第二;小男孩讲的一般都是和男孩有关的故事,其次是讲一些小孩子的故事。两岁孩子所讲出来的故事,是没有什么逻辑性的,角色也会经常转换。同一个故事,主人公可能是小女孩,一会就换成了小兔子,或者会换成猴子,也许会换成巫婆,其间不加修饰,都是直接过渡。
在故事中,孩子的自我保护意识都很强烈,任何有危险的,出意外的坏遭遇都是发生在其他人身上,或者是兄弟姐妹,或者是小动物。这些故事人物如果生病或死亡了,是可以很快康复或者复活的,所有破坏的东西也都能修好。下面给大家列举一个两岁男孩编的故事,很具有代表性:“车车,坏了。不走了,不能开了。修修,能走了。轮子。我修的。车车很快。”
再看这个表达能力极强的两岁女孩讲的故事:“有个小公主,他被小白兔吓了一跳。有个树林,兔兔在吃红萝。小白兔把小公主吃掉了,然后猴子跑出来,猴子咬小白兔。兔孩子困了’就觉觉了,后来又醒了。巫婆走来,偷了兔孩子,被巫婆吃了。狐狸杀了巫婆。他们想把巫婆关起来,先抓住她,’就关起来了。”如果你很想探知和培养两岁孩子的想象能力,就引导他给你讲个故事吧!
5.创造力
在日常生活中就可以培养
我们平常说“创造力”,一般指的是编故事、写剧本、搞艺术、搞创作等。其实,创造力可以体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幼儿也不例外。除了平常独立的画一些手指画之外,在两岁孩子的日常游戏中,创造力也可以充分体现出来。
▌培养创造力的道具
在孩子几个芭比娃娃,再给他一些彩色布条、服装、帽子、梳子等,他会运用这些材料,给芭比做不同的装束,比如他会把布条缠在芭比娃娃的脖子上。
给他一些家用设备道具,他都可以根据日常见闻来做有创意的孩子游戏。如果你给他一个可以容下他、进得去的大箱子,他就会把他当成房子、轮船、汽车、飞机,还会安排些唾手可得的东西放在里面。只要你善于利用,很多物品都可以激发两岁半孩子的创造力。
▌通过提问培养创造力
培养孩子的创造力,也可以不用任何道具,你可以问孩子一些问题,比如你最想当什么?你有什么愿望?你想把它怎样?你还可以要他扮演成狮子、企鹅、小狗或是小花猫,学它们的叫声或是学它们的姿势。
诚然,不同的孩子是有个体差别的,有的孩子创意和想象力丰富些有的就比较实际些。不过,再实际的孩子,只要你能给他最恰当的引导,积极地去分享他的快乐,他的创造力也会与日俱增的。
3岁的孩子
在父母观察、表扬他各种表现的同时,没有必要刻意要求孩子多读、多写,特别刻意的做法并不是正确的做法。
1.数的概念:开始会简单的计数
三岁的孩子常会说“三条橡皮筋”或“四颗珠珠”,这是因为数字的概念对孩子的日常生活影响很深。渐渐他会明白东西和东西之间的关系,并开始对应上数量。
2. 创造力:一般创造力开发的黄金时间
孩子的创造力萌芽正是发生在他三岁时,就来源于他好奇心和活泼好动的特质,让他去编故事、画彩笔图、揉泥巴,种种花草、养养小动物,经常带他去郊游,都能很好地启发孩子的创造力。
下面这些方法可以助于孩子积极思考,开发他的想象力和逻辑观念,比如:
给他讲故事时故意不讲结尾,让他自己来编;
把杂志上好玩的图片剪下来,让他根据图画自己编故事;
在白纸上画几条线,让他在这些线的基础上接着画画
把几件物品摆在他面前,先让他看一会儿,再蒙上他的眼睛,让他讲刚才看到的东西;
让他动动手、动动脚,比如表演骑自行车、烤面包等;
用不透明的购物袋做两个“触觉袋”,让他伸手去摸袋子里的东西,再告诉你他摸到了什么。
4岁的孩子
这本来就是一个充满无限好奇心的、想象丰富而且富有创意的年龄,我们只需要去回答他的无数个“为什么”,去鼓励他的想象与创造就足够了。
1. 阅读:在阅读中自然习字
没有必要特别教四岁孩子认字,只要你多给他读书,或者他自己也喜欢“看”书就好。长远来看,孩子从三四岁、五六岁甚至七岁开始认字,将来都没有任何的不同!
2.数的概念:对数量的感知
只要他愿意,可以让他数自己的手指头,四岁的孩子就是这样自然而然地学会数数的。四岁的孩子喜欢重叠的双位数,比如44、66、77。他们也喜欢带数数的游戏,比方说丢沙包。
3.创造力:创造自由飞翔的土壤
刻意要求孩子照着范本去模仿,或者批评孩子不够完美,往往会扼杀掉孩子自发的创造力。不论他在做什么,他满怀的热情和满心的享受,都远远比他能做出什么结果出来要重要得多。下面这些特别活动,可以用来激发这个年龄段孩子的创造力:
让孩子看云,看看能不能从中找出些简单的几何形状来。
和孩子一起看鸟,试试看能不能分得清谁是谁。和孩子一起动手做一些鸟食盘、小鸟屋等。
做一个藏宝图,让孩子根椐图示寻找宝物。
和孩子玩打猎游戏,用“热”和“冷”来提示孩子离“猎物”更近了还是更远了
拿一个小本子,帮孩子一起做记录,做成小鸟、小花、汽车等的记事本,让他剪一些图片贴到记事本里。小本子的内容、标题之类的,可以是由孩子说给你听,然后你写出来。
让孩子画一个在地球上不存在的动物,然后告诉你,这个动物怎么生活。
拿几个家里常用的物品,藏到一个大口袋里,让孩子去摸摸看是什么东西。然后让孩子用这些物品编故事,故事里要说到每一件东西。
玩简单的文字游戏,比方说,说出所有能飞的东西的名字;或有红色、绿色、蓝色的东西的名字
让孩子特别安静下来,仔细听听看他都能听见些什么声音,随后让他告诉你他都听见了什么声音。
假装你们处某个困境之中,然后问孩子,在这种(简单的)困境下,他应该怎么办。
5岁的孩子
五岁孩子的认知能力得到很快的发展,渴望识字和阅读。其思维处于“试运行”阶段,渐渐形成了一些很简单的逻辑推理。
1.阅读:五岁半之后会有显著发展
大多数的五岁孩子还是懵懂的,但五岁半以后的孩子的阅读能力却已经有了显著的提高:可以认齐了所有的字母,听写出些最简单的字;已经进入了阅读低幼读物的阶段,那种字印得大、句子又很短的书,他可以“读”得出相当多的句子来。
孩子的阅读是一件急不来的事情。如果孩子自己有兴趣读书,这当然很好;可是如果孩子还没有显露出阅读的兴趣来,请耐心等待。
2.数的概念:能力飞跃发展
“我不会扳我的手指头了”,五岁半孩子数实物甚至可以数到20个,可以口算出5以内的加法。(这是外国的研究,中国的小孩口算加法要厉害的多)不过因为年龄的特点,孩子常常会左右看颠倒了或者看漏了,孩子这时的学习还是相当地吃力。
3.语言与思维:表达欲强,思维处于“试运行”阶段
孩子此时思维仍然处于“试运行”阶段,他明白一个词代表了一个东西或者意义,也知道一个行为既有原因又有结果,可他也仍然会把有些跟他无关的事情解释成跟他有关的事情——“我想要下雨,就下雨了。”还会相信物体和自然现象都会跟人一样有情绪有思维——云生气了,就下雨了;他们仍然很难分辨出什么是真实,什么是幻想。
他很喜欢说话,喜欢新的、难的词,喜欢有人给他读书,而且盼望自已能很快读书。他们问题多到数不清,比他四岁时只会问“为什么”要广泛多了,这正是孩子获取知识和信息的主要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