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子墨这天从大队下班回家,发现可兰扒在隔壁三弟家的窗台外,很明显,是在和屋里人说话。他三弟是裁缝,缝纫机就摆在那窗下。
可兰这年十七岁,子墨三弟十九岁,难道她俩在谈恋爱?不能吧,这年龄谈恋爱也早点了吧。子墨猜想,不是谈恋爱,定是可兰幼稚,扒在那看子墨三弟做衣裳的景致。
可兰是子墨领导下的文艺宣传队演员,也是最小的一位演员,她凭着一副乖巧的模样,被另外一名女队员引荐到宣传队来的。因为只会跳舞不会唱歌,并不被子墨看好,因此,她很少出现在子墨的心目中。此情一过,子墨就没把他看到的那一幕当回事,事后,可兰和子墨三弟也没有来往。
时隔一年,可兰和子力结婚了。子力是子墨的远房堂弟,他比可兰大五岁,也是宣传队的演员。
大队林场办了一所半耕半读学习班,这学习班广招本大队的青年,无论什么基础,包括初识字的,一律上初中课。初办时,子墨兼任了语文老师。子墨的三弟和可兰、子力都是学员,可兰和子力的恋爱关系就是在学习班建立的。这会子墨明白了,那次見可兰扒在他三弟的窗口外,就是在谈婚论嫁。
后来的日子,子墨才知道,可兰与他三弟没谈成,是因为他母亲已给他三弟订了婚,可兰插足不下,这才改弦更张,选择了子力。
可兰和子墨三弟未谈成,为什么仍在这村徘徊,选择了子力,而不去别处寻觅对象,这疑惑,子墨在一次饭桌上得到了答案:可兰母亲对子墨说:“可兰原先认上的是你家三弟,你三弟有多好,人生的白净,文静,哪像子力这样黑,比可兰还大了许多,而且还粗鲁”。她还说:“你们村子小,草口句舌少,环境也好,可兰认的是这村子,她与子力是否适合,没有深刻考虑”。字里行间,透露出无奈的不满意。
二
文艺宣传队有一名主角女演员,名叫来芬,也是半耕半读学习班学员。可兰进宣传队就是她引荐的,她俩关系特别好,好似亲姐妹。
来芬在《红灯记》中扮演李铁梅;在《智取威虎山》中扮演常宝;在歌舞节目中,是嗓音最高亢的一位,他红极一时。
学习班中的学员,都是大小伙子和大姑娘,这就成了天然的恋爱温床。几年来,成就了一对又一对的小夫妻;也招徕了婚外恋。枪打出头鸟,红极一时的来芬,被大队付书记卜道温盯上了。
三
子墨是大队付主任,与卜道温长期以来面和心不和。子墨看不惯卜道温色迷心窍,工作无实际能力,单凭吃喝拉扯的手段,应付上级,糊弄下级。卜道温忌妒子墨的文化和才干,尤其讨厌子墨那种文邹邹的书生气,也怕有朝一日,子墨会代替他。
四
来芬已有三个月的身孕,是卜道温造的孽。她决定去医院做掉肚里的货,是可兰赔她去医院的。事后,来芬委托可兰转告了卜道温,说手术成功,卜道温罪责难逃,付了一切费用,并在大队代销店买了些糖食,交给可兰,带给来芬。
卜道温认为这一切暗廂操作,除可兰外,神不知鬼不觉,哪有不透风的墙?不久便风传于子墨耳畔。子墨觉得这传闻不假,因为那天卜道温买糖食交给可兰时,正好被子墨来代销店买墨水看到了,子墨的付主任职务,是从会计职务升上来的,此时还兼任着会计。大队办公室和会计室一体,办公室和代销店只有一墙之隔。
来芬经此一劫,身材有了变化,变胖了,前胸突起,已不适合演主角了,同时,子墨得知内幕后,十分厌恶来芬,看她哪里都不是。来芬心虚,总觉得到处都有眼睛在盯她,宣传队也不重用她了,没有留恋了,在闺蜜的介绍下,远嫁他乡。
四
可兰自从当了来芬和卜道温的联络员后,渐渐地、大着胆子,接替了来芬的班,当上了卜道温的下一任小情人。可兰不像来芬那样有所顾忌,她不以此情为耻,反以此情为荣,肆无忌憚地与卜道温来往。
子力与一般男人不一样,他不但不怕戴绿帽子,反而大开方便之门,他们之间的交易,恶性澎胀到世人皆知,这不是新闻的新闻,一时间成了大队内外、茶后酒余的笑谈资料。
卜道温领队民工去牛屯河扒河,他们商议着,由子力夫妇买猪宰杀,专送民工食堂。子力夫妇将猪肉送到工地食堂后,不立即返回,要留宿一夜,可兰将子力送至本村民工棚内,她自己赖在指挥所不走。指挥所是租借当地一户的堂屋,卜道温将可兰安排在楼梯间就寝。
第二天,民工们交头接耳,议论纷纷,有人嘴欠,讽刺说:“子力送猪肉,可兰送人肉”。消息很快传到女房东耳里,那女人一蹦三尺高,大骂婊子不要脸,并忿怒指责卜道温,下次不允许将那女人弄来家睡觉。
卜道温不敢不听,送猪肉的交易还要继续,下一次,卜道温果真不敢留宿可兰了,叫他们跟大队拖拉机返回。
可兰为了报答卜道温,更重要的是还想将生意做下去,她选择了土方墙的隐避处,与卜道温幽会,叫子力在来的方向站哨。哪知天公不作美,几位邻大队的民工,从小镇喝酒归来,从另一个方向路经此处。此时她俩还未完事,已来不及躲避,被逮个正着,来人中,有一人打着三节电池的手电筒,丑态尽显眼前。来人都认识她俩,也熟知她俩的底细,因此,也不觉多奇怪,只是一条,来人说:“你们的事被我们看到了,我们倒霉了,你们必须办一桌,给我们冲刷晦气,否则,后果你们自己知道”。卜道温唯唯是喏,第二天晚餐,就在小吃部办了一桌。
五
民工工地上的徘闻,很快传给了子墨,子墨与子力虽是远房弟兄,但毕竟头顶一个字,宗族的颜面还是要顾及的,因此,他不顾与卜道温关系不好之嫌,与子力谈了话,直截了当地道出了可兰与卜道温的那些勾当,希望子力悬崖勒马,给祖宗留点颜面。
子力自小就受子墨的照顾,大哥哥的话,他不敢否认,只是无奈地向子墨坦诚相告,说出心底的苦衷,他说:“生计所迫”。
子墨听此言心下掂量,既然如此,他这当大哥的,也无能力帮他解困,况且,也不是亲兄弟,极力管控,也许会出力不讨好,何必太认真。好在他们的行为是妇唱夫随,与家庭和睦无妨害,至于名誉问题,一个老百姓的家庭,无关大碍,任漂泊,凭尔去也!
六
卜道温经扒河工地上丑闻的冲刷,威信断崖式下跌,即使这样,他好色的本性难移,虽与可兰有所收殓,却又找了新欢,这新欢就是工地食堂的炊事员。这位炊事员的公爹是往屆大队书记,这下碰到龙门角了,老书记组织了二十人的党员上访团,连续数日,集体乘两辆柴油三轮车,去公社大院,要求卜道温下台。其中一名勇士威胁说:“公社不处理,我们就去县里”。
公社党委书记害怕事情闹大,紧急召开党委会,决定派一名委员下大队,彻查卜道温的一切所作所为,几天后,党委书记亲自来大队召开党支部全体党员大会,宣布了卜道温的贪腐行为和证据,撤销了他的党支部付书记职务。
七
失去靠山的可兰,随即断绝了与卜道温的不正当关系,两口子商议另谋财路。这当儿,正是粉碎“四人帮”以后,到处兴起舞龙灯、玩花船的乡村文化活动,两口子参加了邻村的龙灯队。几场活动下来,他俩看热了眼,决定跳槽,自己创建龙灯队。
原来这龙灯队,有人接请到本地玩耍,有高档烟酒赠送,还包喜钱。这阶段,改革开放不久,各村都有致富冒尖户,他们出手大方,赠送的礼品和喜钱,互相攀比,展露阔气。
可兰、子力原是宣传队的演员,他们自己担任花船主角,请了一名女高音扮演白娘子,可兰自己扮小青,子力扮船前小丑。他们不懂“白蛇传”戏文,就随便唱些民间传统小调。看灯的人,谁来管你唱的什么戏文?只管瞧热闹,就像黄梅戏《夫妻观灯》那样,人挤人,瘦子挤成一把筋,胖子挤的汗淋淋;人瞧人,好色的男人瞧女人,花心的女人瞧男人。更多的是评论白蛇、青蛇是否漂亮,小丑是否好笑。可兰、子力为了多赚钱,使出浑身解数,活动开展的轰轰烈烈。
他们有个儿子,读书不行,习武不学自通,在江湖上结识了一些狐朋狗友,这安全问题便不是问题。几年后,可兰、子力两口子终於脱贫,一跃成为村里首富。
八
龙灯队一阵风过后,渐渐地又不景气了,他们靠在镇上当干部的表弟,帮他们拉关系,坚持活动了两年,终於无奈地刀枪入库、马放南山。
下一步的生财之道,落在了眼前,在可兰与卜道温相好期间,子力当上了生产队长。子力夫妇多方殓财,闹的村民怨声四起,最明显的手段,是在养魚业上动手脚,他们将外出打工的人口,纳入自家的养魚股份;买魚苖时,独自行动,谎报费用,暗收回扣。群众忍无可忍,一致呼声,不养魚了,理由是保证有足够的水源抗旱。
两年后,新农村建设,行政村派挖掘机,巡迴各村挖大塘,子力请来挖掘机,串通司机,这司机是本村人,两人约好,合伙养魚,理由是,没要群众出钱。其实,挖大塘的经费,是国家投资的钱,他们将群众当小孩骗。一时间,这村如乌云盖顶,群众敢怒不敢言。
九
光阴如白驹过隙,一晃,几十年过去,子墨早就不在当干部了。他和老伴经营着几亩地,好在两个女儿读书成材,他的晚年生活,过的越来越幸福。
子墨由于患了冠心病,心脏上了两个支架,体力劳动歇了下来,脑力劳动还在进行中。这阶段正赶上建设新农村,新农村的一个重要标志,是老年文化活动。子墨凭借扎实的高中文化底缊,青年时期又搞过文艺宣传队,这样的人材,正是当前需要。他虽年迈体弱,不能当导演和演员了,但他最优秀的特长是创作戏文,他智力未减,此时派上用场。
在扫黑除恶运动中,上级领导找到他,要他创作一个关于扫黑除恶方面的节目。这对子墨来讲,是小菜一碟,他欣然接受了任务。
子墨在思考中,突然脑门灵光一闪,根据子力夫妇在村里的霸道行为,他想将村霸列入戏文中。戏文如下:
《三句半》:扫黑除恶
拦车截道当土匪,阻隔交通罪累累;
公安出击刹歪风,大显神威!
聚众豪赌拼钱财,花样翻新样样来;
辛苦挣钱打水漂,活该、活该!
贪脏枉法当土豪,山水田林行霸道;
号召群起而攻之,村霸斗倒!
行业竞争不公道,霸凌市场常吵闹;
秩序混乱坑客户,治理重要!
游手好闲行偷盗,开门越户脸不要;
提高警惕守财产,觉悟提高!
造假之人昧良心,售假之人盲跟从;
苦了百姓难辨认,真假难分!
江湖术士常露面,哄骗妇女赚黑钱;
拐卖儿童更违法,天网恢恢!
黑道路上杀一刀,恶人终将罪难逃;
党群联手快行动,乘胜追剿!
子墨创作的《三句半》扫黑除恶,很快排炼成功,登上了舞台,此节目有锣鼓配合,别具一格,轰动一时,政治意义非同凡响,获得各级政府好评,省公安厅还指派人专访了子墨。艺术形式和内容感染了观众,产生了共鸣,哄笑声,议论声,此起彼伏。事物都有两面性,一部分人不乐意了,可兰、子力也态度反常,一度沉默,霸道的气焰开始减弱。也因此对子墨产生了戒心,并有些许惧怕。
十
可兰、子力的龙灯活动,是要经文化站核准的,几经联络,渐渐地熟悉起来。可兰大着胆子向站长要节目,她说她会唱秧歌。站长大喜,他为了赶挖掘非遗大潮,正在搜索传统节目,于是欣然接受了可兰的诉求。可兰向站长要歌词,站长说:“你们行政村子墨是创作能手,请他帮你创词。
可兰有个长处,只要有求于人,哪怕是昨天和此人吵了架,今天照旧请此人办事,变挂比起东北风还快。此时中秋节将至,她买了一个一斤重的大月饼,大哥哥喊炸了腮,求创秧歌词。
子墨有创作瘾,这瘾掩盖了可兰的劣迹,他欣然应允,答复她三天后取词。子墨突然想起一事,他问可兰:“当年在宣传队排歌舞节目时,你为什么只跳不唱”?可兰为了顺当获得歌词,便和子墨说了实话,她说她和丁导演闹了矛盾,故意不听使焕。子墨说:“为什么呢”?她说丁导演看不起她,将她当次品,人不够了,才叫她上节目,那时人小不懂事。
原来这矛盾一直延续至今,老年活动开展以来,子墨曾两次建议过,让可兰上节目,丁导演就是不接纳,难怪可兰向站长要节目,她这是要出这口怨气。
十一
可兰叮嘱子墨,说自己文化有限,要求歌词写简单一点,字不要草写。子墨心想,这要求不高,本来这乡村小调宜通俗易懂。子墨给可兰的三天时限,是留有余地的,他当天夜里就完成了初稿,第二天就改稿定型,词文如下:
巢湖民歌:《秧田问答》
其一:
什么佳音震天响,余音迴荡在田野上?
二十大报告传华夏,亿万农民把歌唱!
其二:
乡村振兴上了榜,中央有何新主张?
科技领先齐上阵,饭碗端在咱手上!
其三:
农民致富国家强,什么话儿记心上?
三农工作不放松,仓中有粮心不慌!
其四:
飞歌一曲秧成行,送秧小哥怎么讲?
小哥赞美仙女手,栽秧田里好风光!
可兰在镇文化广场舞台上,唱了这秧歌。这久违了的秧歌,唤醒了台下观众对传统节目的畅想,尤其老一辈栽过秧的老太太们,更是心潮澎湃,满是皱纹的脸上,绽放出甜蜜的笑容。站长也觉得沾了喜气,他乘热打铁,问可兰:“你会唱门歌吗”?可兰轻松地回应:“门歌不难”。
十二
可兰接受了新任务,马不停蹄,再次登门造访子墨,先报喜,说她演出成功,大哥哥功不可没,紧接着将站长的意图说了一遍。门歌词,子墨有现成的,只是结合当前形势,需改动一下,这不是难事,他边侍弄盆景边应承下来。
嘴上应承了,心内有所不甘,他暗地思忖,怎么在不知不觉中,帮了这位一身毛病的人?已经开了先例,将来不知道还有多少回被她利用。转而又向着另一面考虑,此人虽缺点不少,但优点也比较突出,她敢想敢干,有艺术细胞,体质好,精力旺盛,支使她走正路,也能发光、发热,造成一些正面影响。想到这,他决定借此机会敲打她一下,即使有碍她的面子,料定她也不会翻脸,因为她有求于他。
子墨正待开口,可兰看着这盆花问子墨:“这是什么花?叶子好看,花也闻到香”。子墨煞有介事的说道:“这是墨兰花,你别看它现在好看,其实它已经死过一回,是最难养活的一种花,是我看了书,取得了经验,换了营养土,上了生根粉,灌了营养液,控制浇水,这才救活了它。这就和人一样,只有走出劣境,才能焕发生机。”
可兰朝向子墨,瞪大两只野猫眼,心里嘀咕:“你这是在说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