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很多文章说提早教娃认字的各种弊端,一直对此持保留意见。如果娃在3岁前刚好进入了识字敏感期,何不抓住机会早日实现自主阅读呢?小奥同学30M的识字量在150+,还处在兴致勃勃与日俱增的状态中,于是速速回忆了一下这2个月的变化。
01
识别敏感期
小奥同学在六个月左右起就开始了早教,接触图片文字卡(就是正面图片背面文字的卡片)很早。在2岁左右曾经打算把图片文字卡翻过来,只看字,不看图片进行输入,完全失败,当时的娃还是只愿意看图片,遂放弃。
有一天,在给她读绘本的时候,突然发现她开始喜欢指读,她指到哪里你必须读到哪里,读快了也不行,要等她重新指一遍,你跟着她的节奏重来一遍。我想,这应该是突然对文字有了感知吧。
于是老母亲兴致勃勃买来了识字卡(见下图),一种是带图片的挂墙上的那种,还有一种是无图片的黑白字卡。每次只要一开始认真教,娃就对我摇摇头走开了,完全吸收不进去。不过呢,读绘本的时候还是依然要求指读,老母亲这回没放弃,思量着应该是方法没用对。
02
抓住敏感期
抱着尝试的心里,有天给娃试了一下洪恩识字,于是开辟了新天地。洪恩识字每天学五个字,每个字有四个环节(玩,认,练,写),如果觉得看电子屏幕时间太长可以选择在设置里关掉1-2个环节。
因为娃很小,所以我关掉了“写“这个环节。在第一天用APP学完五个字后,再重新把字卡拿出来,小奥童鞋很轻易就读了出来,并表示她很喜欢认字,每天都要学。
我们也没有特意每天都学5个,有的时候看时间,看状态,一般会用APP学1-5个新的字,或者停个几天,培养下新鲜度。但是每天都会用字卡把之前学的和新学的字合在一起复习。
在经过了2周的学习之后,新字渐渐变难了,还有一些字,虽然简单,但是没有具体形象,所以娃记不住,比如:工和厂。这两个看似简单的字,她花了很久才记住,但是像”鸭“,瞬间就记住了。
可见,文字的学习必须建立在充分的语言积累和认知基础上,如果在平时的对话中出现得很少,娃的脑海中没有具象支撑这个词语,要记住这个文字又从何谈起呢?
03
还有瓶颈期?
随着字越来越多,复习的时候会发现有时候前几天学的字很容易就忘记了。于是我想了几个办法:
一个是用已经学习过的字卡,组成简单的词语和句子,通过有意义的语言形式,来记住这些字,而不能仅仅依靠APP和零散的单张字卡进行重复。小奥同学很欣喜地发现她认识的有限的字,可以组成她头脑中所理解的语言表达出来,比如:有一天,我出去,下雨了,开车上山。
第二个方法,在出门遛弯或者坐车出行的时候,和娃一起看商店和楼房的广告牌或者路牌。有时看到一个她自己认识的字,她会开心好久,成就感慢慢就培养起来了,顺便也给旅途中增添了一点乐趣。
第三个方法,人尽皆知吧,就是尽量提供多一点自主阅读的可能性。找一些简单的绘本,能够让她在阅读中产生成就感,那么就会继续催发她想认识更多字的好奇心。这里推荐迪士尼的《我会自己读》系列,对成人来说句子虽然有些许无聊,但是因为用字简单,迪士尼形象讨喜,所以在娃的识字之路上还是起到了很正面的作用。
04
准备收获吧
疫情期间每天窝在家,我把小奥同学对认字的兴趣变成了每天的规律,于是外婆的热情也随之高涨起来。现在每天下班回家,我就能收获一个激动万分的外婆,告诉我今天小奥又学会了哪个字,哪个字不太熟悉还要复习复习。2个月后我突然发现洪恩识字已经学完了150个字了。
有了这些基础后,我再入了《四五快读》,因为第一本里大部分的字都认识了,所以娃读起来没有什么障碍,也能够快速适应没学过的新字。比如:太阳、月亮。她在APP上只学了“太”和“月”,所以读了四五快读后,分分钟记住了“阳”和“亮”。但是四五快读我其实是不太建议没有认字基础的小朋友直接上手的,毕竟用户界面不够友好,内容也不够有趣,纯粹是以大幅度提升识字量为目的的读物。
现在,就形成了固定的外婆白天教新字,妈妈晚上读个书的循环。也不需要每天规定必须学很多,尊重娃的状态的兴趣比什么都重要。偶尔休息几天,慢慢来,也许细水能够更长流。
期待小奥童鞋早日实现自主阅读的那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