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互联网的便捷让越来越多人足不出户就可以从全球进行采购。买,已经成为我们日常行为里面发生频率最高的行为之一。
今天《买买买时代的行为经济学》带我们一起来探究购物背后的行为经济学。
『损失厌恶心理』
回想一下,当我们每次要出去吃饭,或者准备购物的时候,总是首先会问一下周围的朋友:你们觉得附近有哪家餐厅比较好?到了餐厅也还会问一下一起同来的朋友:你吃过什么菜,哪个菜比较好吃?
以我自己为例,我自己比较喜欢喝咖啡,但大部分时候我都会买同一个牌子,因为我不知道别的牌子我会不会喜欢,能不能接受别的品牌的口味。因为如果自己不喜欢,就会变成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东西了,也让自己浪费了钱。
在本书里,作者告诉我们:您可失去新经验,也不想损失的想法,在经济学中被称为『损失厌恶心理』。也正是基于这种经济学原理的设置,当你在一些购物网站上浏览过相关的商品以后,之后当你再次登陆网站的时候,网站总会自动的将你之前浏览过的同类商品显示在某一明显位置。
除了像这种习惯性的采购行为外,记得前几年双11之前,淘宝网总会通过不同的游戏,让准备采购的人们可以赚取一些现金红包,指定在双11那天使用。而获取到这些红包以后,为了“不浪费”这些红包,办公室的同事总是争先恐后的在双11那天尽可能的把这些红包都花光,然后却发现自己在不知不觉中比原来计划买得多了太多。
因此这样所谓的“不想损失”的心理,往往有时候会让我们做出错误的选择。
『聚光灯效应』
很多人在做一件事情的时候,总是很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
所以有的时候我们在某购物网站下会看到这样的评论:已经跟店家说过一定要保证给我发蓝色,结果还是随机发了。
我们想象自己在采购的时候,总认为自己是一对一对商家提要求,商家就一定很重视。而其实是商家的整个流程已经设定在既定的环节里面,一个商家是很难因为超出流程外的要求去配合。
其实往往有的时候,是自己放大了自己的影响力,很多人其实并没有那么的关注你。所有的『聚光灯效应』都只是自己胡思乱想的结果。
『替代性报酬』
为什么现在网购的比例越来越高?因为越来越多人都愿意舒适的待在家里,或在乘车的路上就可以在手机上下单。
很多东西做了都是自己有利的,阅读、学习、运动……但是大部分人却无法坚持。为什么呢?因为"懒惰"是人类的原罪,每个人都是懒惰的,每个人都喜欢舒适。
如果想要让自己摆脱这种困境,可以通过让自己思考[替代性报酬]来让自己坚持下去。
比如,固然网上购物有更多的选择,以及可以享受送货上门的服务。但是如果你能设想一下:实体购物能让你更直观的看到商品的品质,去实体店购物的时候还可以享受和朋友和家人的美好时光,甚至逛街也可以是一种运动。
通过这样的想法减少自己网上购物的比例,甚至减少自己的购物行为。
了解在购物的背后隐藏的经济学原理,可以让我们更理性的思考,告别不剁手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