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an
- 设定计划后,最好先实验一周,看看能否按计划完成一周的量(比如一周要学10小时)。如果不行,就需要修改。如果行,请按总计划每增加一个月,每周学习时间缩减10%来估算最有可能的学习量(比如实验一周学10小时,总计划3个月,那么最好按每周7小时来规划学习计划)。防止突发事件发生导致总计划拖延
- 制定软期限,制定能在最终期限前一段时间就能完成的计划,以防止出现意外
- 高效产出系统——
- 告知何时工作,也告知何时不能工作或不应工作。关注消耗精力,也关注恢复精力
- 客观地定义高效产出。不依赖内疚情绪,也不用想“如果...能更好”
- 集中重点在少量事情上,并总结了所有相关的想法。你只需要集中注意力在这个系统上就可以了,不用再思考。不要搞得毫无重点
productivity
- 总计划->周计划->日计划
- 每周日制定周计划,按总计划的周节点,包含所有计划内计划外的工作。安排性计划。
- 每晚制定日计划,按周计划的内容。每日工作只需要聚焦到这个计划上。
- 日计划安排的必须是今日能完成的工作,不要超纲。如果对完成某个日计划中的工作没有把握,可以不强求完成,而是安排一个时间段去做这个工作。
- 日计划就是每日工作的全部,不要添加更多的工作。做完日计划你就做完了本日全部工作了。
- 如果遇到了突发事件,你可以将其与计划内的某个工作做交换。不过不要经常干这事。
- 如果你提前完成了日计划。不要想着“没事做了,再加点工作”这种事。完成了就是完成了。剩下的时间就是奖励时间,是放松时间。你可以把明天的计划工作制定的更多一些,但今天的计划已经结束了。
- 这种周/日计划系统不适用于一整天只做1种事的,或者一天总有一堆突发事件的情况。你可以先做60天,然后再判断是否适合你
- 精力管理:
- 生理精力
- 睡眠充足。如果起来后没吃提神品,一个小时后还困累,就是睡眠不足。如果只是半个小时内有点困,想睡觉,之后就清醒了,不需要提神品,那就是睡够了。
- 至少每周锻炼3-4次。或者锻炼7天,但每天只锻炼15-20分钟,以培养习惯。
- 健康饮食。不建议高糖食物,血糖忽高忽低对学习不是好事。少食多餐。
- 心理精力
- 减少做艰苦的事并不能增加心理精力。你需要做训练。
- 闲暇时间学习
- 玩需要大量思考、挑战认知的游戏。比如象棋,甚至是星际争霸。
- 做一些你喜欢,但费脑子的事。不用做厌烦的事,费脑子的事也可以用于放松。
- 减少做艰苦的事并不能增加心理精力。你需要做训练。
- 情绪精力
- 保持冷静,负面情绪不好。
- 维护一个健康的人际关系。如果你觉得和某人关系负面,你可以去尝试与其交流,告诉他们你的感受。如果还不行,就减少与他的联系,淡化他。
- 努力去构造更多的积极关系,比如参加各个小组,比如Toastmasters。
- 冥想和正念练习,比如佛教冥想。每天冥想10-15分钟是很有帮助的
- 保持冷静,负面情绪不好。
- 精神精力
- 生活中的意义与宗旨。
- 推荐阅读Viktor Frankl的《Man’s Search for Meaning》
- 如果你缺乏这种意义。就要先解决拖延症。
- 生活中的意义与宗旨。
- 生理精力
- 解决拖延症。
- 番茄钟。工作25分钟,我就可以休息了。
- MIT Method(most important task)。首要目标是日计划中着重的一个,是清晨醒来后首要要做的工作,理想下是醒来后半小时内就要做。不要让非首要任务排在首要任务前面。集中在首要任务上。
- 耐力目标。如果你被不想做的欲望缠绕,你可以为自己设定一个可实现的耐力目标——再工作一小会,10-15分钟,或者到整点,如果到时还是想放弃,就可以休息了。这能帮助你摆脱虚假的欲望。
- 深度拖延症。如果你真的不想做,你应该检查现有的工作是否真是你想要的。你需要好好抽几个小时做个短途旅行,然后写下你对现有工作的反思。你真的想做现在的工作吗?通常来说,即便你可能想改变,但短期还是继续这么做好。如果你真的发现了真正的目标,那不是一件好事么?目标清晰了!
- 养成习惯的问题
- 时间不足。设置60天的期限去使用周/日计划。更多也可以。60天一般可以养成一个习惯了。当然也有需要66天甚至200天才能养成的习惯,不过维持周/日计划不算难,所以60天足以。但这是首要要完成的事,没有达成这个是无法持续下去的。不要操心能不能完成,你只需要关注每天抽10分钟写个日计划而已。
- 老路走不通,不断适应新路。推荐头60天里,在周计划里安排一项新任务——系统回顾,回顾系统出现的问题(比如有多少次计划被打断)并思索更有效率的改进。也可以到论坛上寻求帮助。A: 你有什么问题阻止你有效使用?那天你拖延太多了吗?你是不是因为出现了一些中断而没有使用该列表?你觉得你不得不经常更换任务吗?
- 给自己安排了太多的工作。太多的工作只会让人厌弃,即便好的系统也需要适应时间。在刚开始时不要着眼于比过去设定更多的工作,先和过去做的一样。估计你过去每周能做多少工作,然后新计划只完成和过去一样的工作。你应该能感觉到更快地完成。然后当你觉得太轻松时,再每周缓慢地增加。如果你增加后觉得太累了,不好坚持,那就降回来。如果你能觉得:“我完成了,我太牛了。更少的拖延、更少的焦虑,而且我还有更多的时间休息!”那就是高效计划生效了。
- 周/日计划目标的设置——适用于对工作量不清楚的
- 问题
- 设置正确的工作量是困难的。通常来说,设置太多比设置太少更有危害,但从长远效率看都不太好。
- 通常也有这种情况——设置了正确的工作量,如果正常做的话,但是由于拖延等问题而无法完成。
- 解决
- 日程安排。构建一个日程表,一个开放的日程表也可以
- 任务安排
- 估算每个任务需要的时间。估算大了比估算小了强。
- 安排合理的时间去完成它们。请尽量在把一个任务安排到一个固定时间内,尽量不要分割任务。
- 不要忘记午餐,休息,差事,通勤等。
- 根据需要全天调整你的日程安排
- 问题
- 周/日计划的目标怎样才能良好工作
- 产出——而不是时间投入——很重要。做完第一位。周/日计划是任务驱动的,对于基于时间投入的任务,就不是很适应了。
- 完成不太依赖于运气。有些任务太依赖于不可控的东西。这些会打乱你的计划。
- 大多数的工作至少提前一天可以确定。有太多意外的工作情况也不适合周/日计划
- 如果有不适合的情况,可以考虑用fixed-schedule productivity代替
- 常见的周/日计划问题
- 从来都完不成TO-DO列表。不要按全天估计量,减量。拖延的问题就要去用解决拖延的方法。
- 猜测我需要花多少时间太难了。跟踪你的周/日目标并记录估计/实际,日后对比估计自己的时间。
- 我做完了,但我还是觉得效率低。请相信自己的系统,一个好的系统就是会让你有更多的时间放松和休息。如果你完成了你的计划,你就已经是有效率的了。请好好享受你的放松时间。
- 我总是忘了做计划。设闹钟/备忘录,或者直接在卧室门上贴纸条。以任何方式提醒你自己,直到养成习惯,不需要提醒为止。
- 总是有新工作出现,打断我的计划。小的工作可以随便加,如果不是今天做的任务,最好写到周计划和那时的日计划里。如果是大工作,考虑换成fixed-schedule productivity吧。
- 我的工作太大了,又太笼统了,不好做列表。要么转fixed-schedule productivity,要么按1-2小时时间片的形式拆开。
practice
- 核心
- 练习,检索答案,但不把答案作为记忆的一部分。也就是去试图找出答案,但不去看答案。
- 那种通过一遍一遍复习笔记的方式,只会让你对这些东西越来越熟悉,让你觉得自己已经了解了(实际没有,做一遍练习你就知道了)。
- 要想做到了解知识,你需要:
- 练习回想。
- 积极回想。
- 如果你着重认知而忽视回想,你可能就会在考试时一片空白,即便你觉得你都知道这些知识点。因为你没有搜索他们的方法。
- 最有效的练习方法。
- 分散练习
- 练习要与实际使用知识时的场景类似。理科有理科的使用场景,文科有文科的使用场景。
- 练习要有优先级。你需要着重于最难的地方,着重于核心原则上。着重在最重要的地方上(而不是按顺序),不要纠结在几乎不可能完全复制的细枝末节上。着重在接下来测验最有可能考到的地方上。
- 你要做的是抽出每一章节的重点,然后再排序。这样能够节省时间。
- 遵循75%原则。在你正常学习(阅读、听课...)之外的额外学习时间里,应当有75%的时间用于积极练习,剩下25%再用其他的一些助记技巧。
- 积极回想。练习,生产正确的答案,而不是仅仅复习答案。这个答案可以是对了,或者可能是对的,或者只是一个引子。
- 分散练习。将积极回想整合到以周为单位的计划中去。比如第一周的课在第三周抽小段时间回想一下。你为回想所准备的总时间大致和你在期末考试前愿为其花费的时间差不多。推荐 Spaced Repetition Software。不需要太精确,只要能回想就会有帮助。一学期重复两三次这种也是够的。只要你能有效率地完成回想。在考试降临时你不需要任何额外的复习。
- 首先,确定你在课程上的最佳实践,然后把它应用到你所有的回想上。如果一次回想(活动或花样)覆盖不全,可以用二到三次来覆盖它。
- 其次,不推荐练习之前先复习教材。这些练习是规律并最小化的,最小地影响你的计划——你可以把考前的复习时间去掉了。
- 高效学习的艺术:
- 原理1:选择一个正确的等级。越高等级越接近实践。你必须总是包含一些和你的最终目标相近(处在同一等级下)的练习活动。但高等级的练习无法聚焦到特定的薄弱点上,这点没有低等级的专项练习好。
- 原理2:选择一个正确的宽度。宽度与等级无关。尽量和最终目标宽度一致。你可以安派多个练习活动以使结果一致。
- 提示1:平常如何学习?
- 提示2:我的弱点在哪?高等级练习检查->低等级专项练习提升
- 提示3:简单开始。不要在开始就过度考虑。如果已经有常用的方法,就不要先实验新方法。这些新方法是需要才去做,而不是试验去做。
- 有关练习的正确思路
- 做题是很重要的,但仅仅是做大量题并不是最有效率的。重要的一点是:练习你薄弱的部分。从一开始就追寻最难的问题,寻找最搞不懂的问题,是最有效率的。只有在接近尾声的时候,我才需要去了解细节和训练技能,因为这时再研究难题也没有时间和精力了。
- 一个简单的方式是:在课程一开始就做一份期末试题(如果有复数卷子的话),虽然对课程一点了解也没有,但这份结果可以让我在学习之前就对薄弱点有所了解。
- 如果没有复数试题的话,可以参考接下来的课程(How to Practice Without Problems)制作一份。当然这样效果就不怎么好了。你也可以检索主题标题,然后把直觉上觉得最不可能了解的内容列为重点。你只要快速扫过,然后指出哪一块是你觉得最不舒适的。当然这种方式比做期末试题差远了。
- Productivity = Time x Intensity(Cal Newport, the author of “How to Become a StraightA Student,”)效率=时间X强度。如果你觉得你学的很放松,那效率一定很低。如果你从最难的地方入手,你确实会觉得很紧张不适,但这也会使你的效率提升。很多人更喜欢延长时间而不是加强强度,这其实是不对的,更短的时间会让你有更多的时间休息,这样反而更有效率。。
- 记忆
- 工作记忆很有可能只有4个空位,而不是7个。
- 长时记忆不擅长细节,而擅长深层次的含义。集中注意在深层次含义上有助于记忆。
- “Human Memory: Theory and Practice” by Baddele
- Daniel Willingham, “Why Kids Don’t Like Scho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