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雨的周末,坐在案前把上次没听完的微课听完了,立马把自己的体会写下来。
主题是每个人有每个人处事、说话、思考的模式,当两个人相处当中出现这样或者那样的矛盾时,我相信我这都不是我或者你的错,只是我们的模式不一样。
是的,听完这节微课,有一种恍然大悟的感觉,原来我自己是这样一个在意细节,微观化,然后再把思维意思上切的人,即归纳者。一直对自己有这样浅了解,但不知道这只是万千当中的一份。以前一直觉得我妹妹是个丢三落四,懒懒惰惰,说多少遍也不知道改正自己小毛病的人,总是把周边的小事情不当回事,这让我觉得很碍眼,隔三差五就会批评她一顿,心想:怎么这么不受教!从刚才的微课中,我知道她是老师口中那个演绎者,思维宏观化,常常是脑子里先看到大画面然后再下切看到小地方,因此常常看不到眼前的东西。哇!我一直认为她不在乎小事是不对的,所以总和她有斗不完的嘴,总把自己放在上帝视觉上看她:多么不羁的家伙!意识到这一点之后,我收起了我的“看不惯”,这不是她的错误,只是她的处事方式与我不同而已,没什么大不了的,更不是缺陷。继而这两天我自然而然的收起了自己的犀利,她看不到的我捡起来,她意识不到的,我涉及,再在无事的时候教教她往下走一走就更好了。没有了从前的针锋相对,简直不能再和谐了!深深为我自己赞叹,可以把姐妹之间的关系处理好,原来我和她并不是一个妈生的对头,只是各有特点而已。
我知道依然有很多的模式在自己的生活环境中,但不管是何种模式,只尝试着融入他们,适当的时候把他们也带入到我的模式,这样大家才会多一些和谐,少一些相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