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晚方法论 | 第11篇
小米为什么每次推出新品都让米粉们疯狂?
大学生找工作怎么就这么难?
月嫂凭什么可以一个月赚两三万?
上述三个看似无关的现象其实可以用同一个重要的经济规律来解释:需求与供给。
经济学中的需求与供给
经济学中的需求,是指对某件商品有购买欲望且有购买能力。单有欲望或者能力都不能构成需求。例如,我有拥有一辆法拉利California T的欲望,但我并不具备这个购买能力,那这就不是一个需求。相反,我有购买法拉利的能力,但我并不喜欢这一款车,我宁愿将钱花在保时捷911上,那这也不是一个需求。简单来说,有心有力才能构成需求。
决定需求的因素有很多,它们对需求的影响都各不相同,例如:
1) 商品本身的价格:价格越高,需求量越小,反之亦然。
2) 该商品的替代品的价格:所谓替代品,就是指可以替代这个商品的商品,如咖啡就是红茶的替代品。替代品价格越高,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就越大。反之亦然。
3) 该商品的互补品的价格:所谓互补品,就是和该商品一起消费的东西,例如牙膏和牙刷。互补品的价格越高,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就越小。反之亦然。
4) 消费者的偏好:如果你特别喜欢某个商品,即使价格提高,你可能仍会购买原来的数量。
与需求相对应的是供给,也就是生产者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在每一价格水平上生产者愿意并且能够提供的一定数量的商品或劳务。和需求一样,供给也涉及意愿和能力,必须有心有力才能构成供给。影响供给的因素包括商品本身的价格、替代品的价格、生产技术以及原材料价格等。
需求与供给均衡
需求是价格和需求量的关系的函数,反映的是消费者的行为。供给是价格和供给量的关系的函数,反映着生产者的行为。
当价格过高时,供给量会超过需求量,出现过剩、积压的现象。企业将选择降价出货,一方面使供给量下降,另一方面让需求量增加,供求的差距因此会缩小。
同理,当价格过低时,需求量会超过供给量,出现供不应求的现象,于是有人会愿意出更高的价格,导致商品价格上涨,供求差距也会缩小。
在价格调整的过程中,必然会出现一个供给量等于需求量,既不过剩也不短缺的价格,这就是『均衡价格』。
回到开头提出的三个问题,现在我们可以用需求与供给来解释了:
小米为什么每次推出新品都让米粉们疯狂?
小米每次推出新品时都使用了饥饿营销策略,即通过调整产量来控制供求关系,达到供不应求、一物难求的局面,以打造产品形象。低供给v.s.高需求,造成了米粉们的疯狂。
大学生找工作怎么就这么难?
2001年只有114万的大学毕业生,到2016年这个数字变成了765万。且2016年中职毕业生和初高中毕业后就进入社会工作的学生大约也是750万,总共1500万的青年就业大军供给,早就超出了市场对这个层次的人才需求。
月嫂凭什么可以一个月赚两三万?
最近几年每年新生婴儿数大概为1700万左右,相比之下,受过正规培训且有实操经验的月嫂能有多少?
既然需求和供给能如此清晰快捷地解释我们身边发生的各种现象,那对于我们的生活工作和成长,需求和供给能给我们什么启示呢?
需求和供给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
利用需求和供给的规律可以帮助我们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找到提升自己价值的正确路径:
一人一司 -》选对市场 -》定准价值
一人一司
过去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喜欢强调每个人就是一颗螺丝钉,在企业和社会中默默发挥自己特有的功效。这是因为在传统经济中,企业作为一种资源配置机制,将人才、物资和技术以一定方式组织和管理起来,实现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降低社会整体的交易成本。人才螺丝钉理论自然就是配合这种组织和管理方式的最佳选择。
但最近二十年科技和互联网的飞速发展极大地改变了社会和资源的组织方式,传统企业在成本和效率上的优势正在快速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扁平化、项目制、一人多岗、一岗多能等效率更高、灵活性更强、自主性更高的组织方式。要想在互联网新时代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螺丝钉理论已然过时,取而代之的是一个全新观念:把自己当成一家公司来管理运营。这就是一人一司。
把自己当成一家公司来运营,就是要以自己的经验和能力向市场提供服务/产品,且必须具备运营这项服务/产品所需的各种能力,包括但不限于沟通能力、营销能力、计划能力、生产能力、执行能力、管理能力、公关能力、创新能力等。(这个话题内涵很丰富,之后有机会和大家细细分享,今天就先提出这个概念方便我们继续讨论需求和供给如何影响我们。)
选对市场
既然一个人就是一家公司,我们向社会提供自己的产品/服务,那这些产品/服务的价值,亦即我们作为一家公司的价值,不是自己说了算,而是受市场供需的影响。需求大,供给少,价格自然走高;而需求小,供给多,就会掉价。
在这个规律的指导下,提升自己价值的方法一下变得一目了然:选择一个需求大或者供给少的行业为其提供产品/服务,让自己变得被市场、被别人需要。这就是选对市场。
说出来是再简单不过的道理,但真正明白且能够践行的人却少之又少。
有的人活在别人的期望中,遵循父母的安排进入某个行业,但进入之前根本没有自己独立的调查和思考,没考虑自己的能力、行业的前景及两者的匹配度,几乎是两眼一抹黑地踏入了一个未知市场。运气好的,能借行业发展的契机水涨船高实现自我价值的提升;运气差点的,可能用了数倍的努力也难以取得一个在快速发展的行业中稍加努力就能取得的成绩。
有的人喜欢跟风,看到哪行火就进哪行,完全无视供需关系,往往盲目进入一个供过于求的行业,运气好的,能获得正常的职业发展;运气差点的,随时面临被淘汰的风险。
还有的人只图追随内心,做自己以为的心之所向之事,不管社会和经济的发展趋势,更不理供需关系,最后很有可能变成不被需要的人。
个人能力固然重要,但天时地利人和----即选择一个正确的市场却越来越重要,很多时候能帮我们在提升价值这件事上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雷军不是说过:站在风口上猪也能飞起。选对了市场,臭皮匠也能做出诸葛亮的业绩。
那如何选对行业?
一看规模,规模大的行业本身产品/服务的需求也会比较大,自然对人才的需求就比较大。即使是增长速度偏缓,也有很多存量需求。
二看增长率,行业增长率是衡量行业未来发展的一个重要指标。增长率高,且连续几年增长趋势明显的行业,往往发展前景比较好,值得在其中长期发展。
三看资本流向,资本是最精明的,哪里市场大、有发展,资本总能最敏锐地洞察到,所以我们还可以参考资本的流向,帮助我们确定一个有前景的行业。
四看技术和政策。行业关键技术的发展和重大政策的颁布,都会对行业的发展造成重要影响,从而影响我们对行业的选择。
定准价值
选对了市场,我们就需要在选定的行业中规划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也就是找准自己的价值所在。这是一个更加微观的需求与供给问题,同时也涉及到职业与自己兴趣能力的匹配问题。
说它是更加微观的需求与供给问题,是因为我们需要在确定的行业中进一步发掘人才供需关系。有三个问题可以帮助我们梳理思路:
1)此行业中最核心的人才是哪类人才?目前的供需情况怎样?
行业不同,所需的核心人才各有不同。金融行业的核心人才是投资人才;自媒体行业的核心人才是内容创造人才;电商行业的核心人才是运营人才。那你选定的行业的核心人才是哪类人才,目前的供需情况怎样?
2)此行业中最紧缺的人才是哪类人才?
除了核心人才,根据供需定律能提升我们价值的还有紧缺人才。
3)核心人才和紧缺人才与自己的兴趣和能力匹配度怎样?
找到了核心人才和紧缺人才,接下来就是分析这些人才需要的核心能力是什么,是否与自己的能力和兴趣相匹配,如果不能匹配,又如何去开发自己的能力,如何去培养兴趣?
将需求和供给的概念与规律应用到我们的工作生活和成长中,会给我们一个看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全新角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现在就试试用需求和供给来分析分析你正在做的事能不能帮助自己提升价值吧。
【为时未晚】关注个人成长与职业发展。开启全新的人生旅程,It's never too l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