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这个时代

图片来自《黑客帝国》

01

重温过《黑客帝国》,忍不住想:这个世界会不会也是虚构的,若是,那我们的本体又在哪里?

随即摇摇头,真是瞎想。

如今AI的发展正如火如荼,且不说N年后机器人是否真的会反侵人类,但不得不承认我们已经离不开了网络。

比起手机没电,没网,似乎会更痛苦一点。

十多年前,家里有电脑的同学会成为全班人羡慕的对象。而如今,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等早已如家用电器般普及。

不得不说,互联网已成为这个时代的主旋律。社交电商、新闻娱乐、打车外卖等已深深地刻进生活里。

但这个时代就是她本该有的样子吗?

02

18年的时候,李彦宏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曾说过这样一句话:“中国用户更加开放,对隐私问题没那么敏感,在很多情况下愿意用隐私交换便捷性和效率。”

当时虽在网上引发轩然大波,可最后用户并没有得到任何道歉。只是随时间风化而已。

而反观泄露用户隐私的Facebook,其买下了英美10家报纸的整版广告,刊登了扎克伯格的道歉信。

不得不承认,这是一种意识与法律上的差距。

如今,在注册并登录一款APP前,有多少人会点开其用户协议,认真地看上一遍?而就在你登录之后,通讯录、位置、录音、存储等权限申请几乎已成为标配。

不信,你可以有意识地试下。比如装个手电筒?

很流氓的是,有些APP只要你不同意授权,便会不提供服务,立刻退出。更有甚者,只要你手机安全设置不严,便会悄无声息地开启这些权限,连P都不放一个。

可不可笑?

于是,更加开放、没那么敏感、愿意交换,完全沦为被动式。好似此路是我开,此树是我栽,要想用一下,留下隐私来的范儿。

数据,亦是隐私的一种。

我们的每一次浏览,每一个点击等,都早已存为一条条数据,供这些商业公司分析,然后给每个人打上性别、年龄、收入、喜好等标签。

久而久之,我们已无法否认这个事实:大数据比你自己还要懂你。

可这些数据,好似天生就没有授权一说。

突然觉得我们好像黑客帝国中那一个个沉睡在红色睡眠舱里的人类,以为自己活在真实世界里,其实不过是在为机器人提供能量(为这些商业公司赚取利益)而已。

记得一名顶级黑客曾说,最安全的上网方式就是:不上网。

如今,电子支付、密码刷脸横行,不得不承认方便很多,可就真的万无一失吗?

希望那一天永远不会到来。毕竟我们每一个人都赤身裸体地活在这个虚拟世界里。

03

当你打开某电商APP时,最先看到的一定是你曾经浏览过的相似商品,有没有惊讶?其实这就是隐私、大数据、算法的驱动罢了。俗名曰:智能推荐。

如果说互联网的标志物是什么,那无疑非广告莫属。对商家而言,这流量大,投放效果好。对商业公司而言,这赚钱最快。

于是,社交电商、新闻娱乐、打车外卖等这些已深深刻在生活中的APP,无一不在贪婪地进行着广告变现。

那些所谓的精英人士,也无时不在挖空心思,试图榨干你的每一次浏览,每一个点击。更有甚者,将抄袭、无节操等奉为葵花宝典。

可一谈到责任,各公司便偃旗息鼓,公关、逃避,试图人间蒸发,又曾有谁那怕有一次拍着胸脯说:“我来负责!”

16、17年的时候,网易邮箱里满屏都是立马理财的广告,甚至还搞了一波波的员工福利。什么海航、光大、网易做背书,结果当立马逾期暴雷时,一个比一个跑得快。谈责任,呵呵。

受害的永远都是忠实的用户,朴实的消费者。

哎。这个时代,我们时刻都在被动地接收着广告,被营销、被洗脑、被毁三观……

世间万物,存在即合理,广告也无可厚非,只是觉得有点被动得不喜欢,更直白地说:仿佛思想遭到了XXX。

04

如果说互联网还有下下半场,那可能就是直播的天下,或者说是网红的天下。

李子柒、李佳琦、冯提莫……

尽管从未关注过,但当各路媒体狂轰乱炸,身边人茶余饭后时,也不得不被关注了。

总觉得这是一个神奇的新兴行业,左美颜,右滤镜,“不亦乐乎”。

聊天、跳舞可以直播,吃饭、睡觉可以直播,写作业可以直播,无聊发呆亦可以直播。真可谓是只要不犯法,万事皆可播也。

“等我火了,就可以不用上班了。”这是网上较流行的一句话。为了火,可以不惜将生命抛之脑后,直播跳河、直播自杀、直播喝油、直播吃壁虎等。

记得当时看到这些新闻时,不禁想到他们的家人会是怎样地痛苦。名利二字,真是可恨又可爱。

当然,那些看他们直播的观众们,难道就没有一点责任吗?若不是尝到甜头,又怎会肆无忌惮。

哪里有商机,哪里便是商人扎堆的地方。MCN机构便是这样的存在,一个培训、包装、宣传及管理网红的地方。正是它们的存在,让那些想着一夜爆红,不用上班的准网红们,趋之若鹜。

于是,有人被骗,有人被“囚”,有人被网红。

直播是种娱乐,而网红只是烟火,

细细想之,那些将大好年华耗在那个小格子间里,化妆、直播、吃饭、睡觉,做粉丝眼中的“男神”、“女神”的追梦人,十多年后,又是否可以直面那个现实中的自己?

05

每次路过书店时,总会向里面望上一眼,仿佛那是另一个世界。静谧安详,与世无争,连空气都慢了半拍。

而书店外的世界,无论冬夏,都一如既往地躁动。车鸣声、脚步声、电话声等充斥在空气里,演奏着快进版的命运交响曲。

祖国繁荣,科技创新,经济飞速,这是最好的时代。可相比余华、路遥书里的那个时代,总觉得丢了些什么。

朴实?真诚?无关金钱的梦想?

北京的每一天都是两倍速。排队、挤地铁;排队,挤电梯;排队,吃饭;排队,结账;排队……排队。好似这里没有生活,只有活着。

是为了什么?难道仅仅是跟上这个时代吗?亦或真的只是为了活着?

感恩这个时代,也质疑这个时代……

祝各位好~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