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记·中庸》有云:“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的确,我们在做任何事情之前,都应提前做好准备,方能更好的应对未知的变化。小说的创作亦是如此。如若作家在创作前没有任何规划,东一榔头西一棒子,想到哪写到哪,最终只会出现两个结果:永远无法完结,或是勉强完结了,却要花费更多的时间、精力去修改稿件。事实上,小说创作最经济实用的方法,就是进行提纲的写作。
然而,很多作家却对“提纲”抱有错误的认知,对它敬而远之。好在《小说的骨架:好提纲造就好故事》这本书的问世,终能为“提纲”正名,让我们得以近距离了解“提纲”的真实面目。《小说的骨架》旨在帮助爱好小说的写作家们通过提纲的写作,构造小说的骨架,从而驾驭并完成小说的创作。作者凯蒂·维兰德明确指出:衡量提纲方法是否正确的唯一标准,就是看它能否为写作提供最大的自由。只要通过训练,每个人都能够掌握提纲!
作家凯蒂·维兰德,是美国畅销书作家。她曾获独立出版社图书奖(IPPY)和国家独立优秀奖(NIEA)。除了著有《小说的骨架》外,她还著有多本小说和不少如何写小说的指南,其中就包括在美国亚马逊畅销的《小说的轮廓》和《小说的结构》。在闲暇时,她还会在博客上对有志于创作的作家进行指导。
《小说的骨架》中的提纲写作技巧简单易懂,操作性强。提纲写作步骤主要包括:前提句、情节和人物。
1. 前提句:点明小说的内容概要
作家之所以会创作一部小说,大多源自某个不期而至的冲动或是初衷。比如,失去宠物的悲伤,某句触及内心的话语,某个有趣的想法,或是某个不愉快的经历。进而,对要写的小说有了些许或清晰,或模糊的想法。可是,仅靠这些想法并不一定能够推动一本小说展开。这也正是很多作家最终无法驾驭小说,而导致作品无疾而终,或是偏离最初构想的根本原因。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于,创作之前发现并确认自己的想法,找到切实的写作方向。也就是《小说的骨架》中介绍的方法:提炼前提句,即以作者现有的念头为切入点,通过提问促进思维进一步发散,深入挖掘小说更多的可能性,并从中提炼出可行性的思路和写作的明确目标。
前提句,说穿了,就是小学语文课上教的提炼内容概要。它要求用一句话尽可能详尽地描述小说的梗概。前提句越是详细,方向就越明确。毕竟,小说是有无限可能的。比如,作者因百姓遭受贪官污吏的迫害而落草为寇的事,产生了创作小说的冲动。如果写作目标不清晰,小说的内容既有可能是主人公遇上大清官平反了冤屈过回原本平和的生活;也可能是主人公破罐子破甩与强盗土匪为伍鱼肉乡邻;或是主人公成为劫富济贫专业户等等。作者在写了一半后发现自己所写情节并非自己想要的,那就真尴尬了。
有了前提句,就有了贯穿全书的中轴线,牵引着作家的灵思朝着一个方向汇集。一旦思维发散的方向有了偏差,也能很快地发现并予以纠正。从这个角度看,前提句也就充当了迷你版提纲的功能。不喜欢写提纲的作者,不妨试试提炼前提句,体验一下提纲为小说创作带来便利。或许,它会改变你对提纲的认识和写作的流程呢。
2. 情节:勾勒小说轮廓
苏轼的《文与可画篔簹谷偃竹记》有云:“故画竹,必先得成竹於胸中。”也就是说,画家想要画好竹子,必须先对竹子有个整体的认知才行。小说创作也同样如此。在提纲阶段,勾勒出小说的大致轮廓,作者才能从宏观上对小说的走向进行把握。作者凯蒂将提纲的这一步戏称为“连点成画”游戏法。
我们要先写出零散的情节点。将脑海中与小说相关的一切想法全部写出来,不用管它们多不着调。要是遇到说不通或需要进一步完善的地方,标注出来扔一边,接着往下写,直到所有的穷尽所有的想法。它们就是小说基本的情节点。有了这些点,就可以从中窥见小说最后的大致轮廓,而点与点之间的空白则代表当前的情节漏洞。再以提问的方式,促进思维发散,设法填补空白情节。
作者凯蒂特别指出,在创作过程中一定要留心那些会引起身体莫名兴奋的点子,它们很可能是小说具有感染力的来源。如果能够妥善的用文字将情感传达给读者,很有可能带给他们类似的体验,从而增加他们对小说的认同感。
3. 人物:检验情节的合理性
小说的创作离不开情节和人物。情节和人物互相融合,又相互制约。情节的推进通过人物的行动来体现,而人物的刻画又由情节的展开而鲜活。情节的合理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冲突和主题。
第一,小说是基于冲突的。我们都听过 “没有冲突,就没有小说” 这句话。试想一下,若是小说中的人物轻而易举便可获得他想要的一切,有什么动力让读者去翻阅书页?本质上讲,小说的核心就是主人公追求某种愿望,期望达成目标的过程。真正的冲突,就是在人物与目标之间设置障碍。然而,人物碰到的麻烦事并非都是冲突。只有促成人物实际行动的麻烦事,才是合理的冲突。这是因为人物的行动背后隐藏着动机,而动机会点燃愿望,愿望又会自然延伸为目标。当人物的行动越来越偏离原定计划,他与目标的距离自然也就越来越遥远,冲突也就越来越激烈。
第二,小说都是有主题的。主题是小说的生命力、心跳和意义。我们喜爱小说,不仅仅是因为小说能带给我们阅读的愉悦感,还因为通过阅读能够让我们有所收获,促进成长,拓展视野。更重要的是,小说能够满足我们内心深处难以言述的某些情感需求:我们都愿意相信世界是美好的,公平正义是存在的,人们都能得到他们应该得到的,好人必会有好报而坏人注定要受惩罚。这也正是伟大经典之作经久不衰的关键。最好的主题是不着痕迹地通过人物的变化体现出来。有了小说的情节和人物的轨迹,我们就能够尽早发现并强化小说的主题。而一旦小说的人物或主题引起读者的共鸣,他们很可能会莫名地爱上这本小说,甚至可能会永远记住它。
读完《小说的骨架》,我突然有了一种“原来我也能写小说”的明悟。正如出版后记中说的那样,“提纲写好了,小说的胚子就不会太坏;提纲不小心写砸了,那也是极宝贵的一段私人探索经历。”作者凯蒂的无私分享,让我明白,原来小说的创作需要可靠的技巧来规划,写作的灵感来自有技巧的引导,作家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也是需要边界和秩序的。最重要的是,找到适合自己的提纲写作方法,在提纲破译、组织和引导下,小说创作也就是两杯咖啡下肚之后就动手的事。强烈建议有志文学创作的爱好者们,一定要仔细拜读这本《小说的骨架》,它绝对不会令你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