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住在通济桥街85号,每周末都会按部就班地去我家豆花饭铺子上帮忙。每次去我都会坐在塑料凳上花上好一会儿功夫观察这条小巷子。我看到了这条小巷子里面的每个人都用尽全力,只为平凡度过一生。
01.市井里忙碌的身影
这条老巷子78号是小面馆,79号是羊肉馆,75号是水族店,76号是渔具店,77号是杂货店,80-81号是家电维修,82号至今没有租出去,83号是小超市,85是我家豆花店,对面是通济桥派出所。派出所是这里的定海神针,这条巷子从来都很和谐。上午和晚上是派出所最“热闹”的时候,大概这是犯罪和纠纷高峰期吧。
视线回来这里的小店。上午是最忙碌的时候,小超市赵姐着急着卸货、摆货;旁边的羊肉馆客人已经络绎不绝,羊肉汤味道弥漫在这条巷子;水族店陈大哥接了一桶水,蹲在车后正在清洗它的小车;家电维修的波波哥是个大帅哥,好好打扮下很适合演硬汉剧,只看见他上半身钻进二手洗衣机内开始捣鼓着,他妻子采购了一批保暖内衣摆了个小摊卖冬货;面馆兵哥很惆怅,自己生意差了很多,都去吃羊肉汤去了。
02.市井声音里有三种圈层
下午14点过后,忙碌渐渐褪去,大家面容轻松不少,但这条巷子多了一群吆喝者。羊肉汤的钟小妹吆喝着打麻将,不到3分钟,迅速组成一局,随后听见麻将桌上的碎碎念。14点45分,一位大爷背着一筐蛋像往常一样吆喝着:“卖鸡蛋,卖鸭蛋,打坏蛋”。15点53分,一位中山装大叔骑着他的老牌自行车吆喝着:“磨刀,磨菜刀磨刀”。随后派出所对面传来警官对一位中年妇女的斥责声。巷子热闹持续着……
走出这条巷子,又是另一番景象。车流不息,一位年轻人骑车一辆共享单车从身边经过,妇女拿着文件急促地跨步。正西街公交站台,下班的年轻人冲出车门,着急走向回家的方向。温度渐渐变凉,天色渐渐变黑,大街上霓虹灯绿。
视线回到巷子里,大家才吃完晚饭,擦去嘴边的菜油,开始收摊,有说有笑……
这里有三种圈层,一是体面公务员工作的警官,劝着每个犯错的公民;二是巷子里的每家店铺的小老板,忙碌和放松有规律的轮回;三是来自外界流动的劳动者们的吆喝。三种圈层之所以都各自和谐地共存,都源自对生活的敬畏之心。
03.快慢之间,懂得收放自如
离开这条巷子,我的身边被物欲纵横的社会给包围。我特别想摆脱那份让人喘不过气的压力和迷茫,以至于让我认为这条巷子里的人是最安全的。我相信,在城市的你们也会有这种感受。前段时间,读了一篇文章“成都不是你想要的天堂”,我很欣赏作者用另一种方式书写了成都的本来面貌,看到了每个平凡的瞬间。
在某些时候,我们需要停下来,慢慢地前进,在这个过程中好好享受沿途的风景,长时间的快跑使得我们满头大汗。在我看来,平凡地生活其实是最高质量的人生状态,它将你拉进了一个和谐的圈层,有时间去体会生活的状态。
这篇短文写到这里已是凌晨0点21分,我希望我们每个人有权利平凡的过着一生,都追求着平凡生活的权利。快慢之间,收放自如!
欢迎交流_马六甲(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