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在每天都在为别人感动的日子里。
前几天部门开会,公司总负责人K来总结,他是比我还要年轻一岁的高级职业经理人。其实工作这么多年中也经历各种大大小小的培训和领导。不论是演讲风范,逻辑条理,还是思维深度,语言魅力及个人气场,他的认知层次可能都是我目前所无法企及的。
随着交际圈的扩大,遇到不少比自己还优秀许多的年轻人,在一次次被碾压的过程中,才发现真的只有不断精进,扩大认知格局才不至于差距越来越大。
领导K现场给我们背诵了一首古诗,语速稍快,中间没有任何停顿,像对着稿子念一样持续一两分钟用一口气背完。几乎是华少的快舌头重现,但他的内容是咬文嚼字般并不好记的长篇古诗词。
在座的大家被震撼了,热烈鼓掌。
为什么要背诗?K总说当年刚入培训演讲这行时所做的最基础的刻意练习。而公司在他的领导下,最近两年的业绩在行业内首屈一指的翻了三番,领导着几位优秀的团队长所向披靡,创下一个又一个奇迹。
所谓的牛人都有两把刷子的,不经意的一点就会让你瞠目结舌。
其实在成年人的世界里,很多道理和方法都知道,都不喜欢被教导。
但需要被提醒。
什么时候也能成为那个“英雄人物”让自己也感动一下自己呢?什么时候也能成为那个享受被鼓掌的人呢?
人的一切痛苦是对自己无能的一种表现。
而让自己变得更好,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K总给我们分享了六个度。
1 .广度
一个领域的专家必定是涵盖这个专业相关的全面能手,凡牵扯到的必然略知一二或者样样精通。就像我们整天在谈理财规划,那么各个投资渠道的方式方法都要钻研学习,分析利弊,才能中肯的客观评价。
笑来老师也讲过多维度竞争的优势,我想与这个如出一辙。
单个维度上,大家比长度
两个维度上,大家比面积
三个维度上,大家比体积
我见过生活中过的普普通通但又恰到好处的人,什么都会,而且什么都能拿来学。虽然看起来没有什么用,实际上无形中塑造了你,这些点点滴滴花在学习上的时光,如果落在盘里的大小珍珠,被一根线缠着,就变成闪闪发光的珍珠项链。
2.深度
术业有专攻,专业就一定要钻研到底。
就像考试的要求不是及格而是满分。某个产品看能不能把所有的特性挖掘得彻彻底底。
我们总要有一个方面拿的出手的吧。总要有个身份标签特别技能让别人记住你,成为配说那样话的人,成为配得上那个机会的人。
成为一个有价值的人,成为一个有用的人,为梦想而工作的人,拿出自己的作品和世界对话,从物质上和精神上获得回报和满足。
3.速度
逆水行舟,不进则死。
“在我们这个地方,你必须不停奔跑,才能留在原地”
“快”是对当下最好的形容,而在如此瞬息万变的世界里,多听一些站在时代前沿的声音,不会是一件坏事情。
不是同一个起跑线上的,想要达到终点,后起跑的拼的就是速度了。
据说有的行业工作时间是996(上午9点到晚上9点,一周上6天);
现在更有公司是247(一天24小时三班倒,一周上7天)。
创业型的公司就是争分夺秒抢占先机,速度够快,才能先遇到下一个风口。
而对于我们最悲哀的就是我们挣钱的速度已经赶不上父母老去的速度了。
张爱玲也说过“出名要趁早”啊,有时候与其等待机遇,不如自己主动寻找,说不定还快些。
蹉跎岁月,时不我待。
4.浓度
这个是针对我们最优质的客户群体,保持浓度。
罗胖在跨年演讲中也说了“超级用户思维”。企业的使命就是创造并留住客户。企业要做到“我希望你以我为荣”,我要给你提供服务的荣耀感。要尽可能做让客户觉得长脸的事,也绝不给用户丢脸。
争抢用户的策略就是保持深深的粘性。
也只有我们足够好,客户才会选择我们。
两两相惜,是互相的。
5.温度
对待家人要有温度。温柔和亲切。
很多时候都相反,我们在外人面前宽容大方,喜笑颜开。回到家拿着手机不愿多说一句话。心累是最好的借口。
家是永远的港湾。家就像是空气,从未察觉,从未特意记起,但从不会忘记。
有空多陪爱人父母孩子吃顿饭,聊聊天,温暖的家人会给我们最坚实的力量。
中国人的传统就是一家人一起吃饭。
一桌菜,你一言我一语,聊天聊地聊工作聊生活。
就是在寒冷的冬天一火锅煮着,
生活就这样热气腾腾的。
6.态度
对待自己的态度:
表里如一,问心无愧
不忘初心,方能始终
周国平说过:“人有三次成长,一是发现自己不再是世界的中心的时候,二是发现再怎么努力也无能为力的时候,三是接受自己的平凡并享受平凡的时候”
学会接纳岁月的变化,找到生命负荷的最佳平衡点,也是人生的一次成长。
如果做一件事,世界会变好一点,那就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