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818六点二十五星期五《科举与唐诗》王士祥1.1
昨天上午在街上吃的饭,中午去水源街四季香吃五元焖面五元肉丝汤,晚上去水源街吃土豆粉,去河边游泳来回最起码两个来回,回来睡觉已经十二点多了,早上也没有按是起床,一会七点准备去吃饭,或者准备到七点半吃饭,吃完饭之后把鸡蛋领回来。昨天晚上游泳感觉还是应该多游泳几圈,游泳多了就感觉很舒服,以后要多游泳。
昨天晚上突然想听王士祥老师的课,于是就找出来听,感觉真的很想听,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原来听王士祥老师讲《科举与唐诗》听了一部分,没有听完,昨天晚上接着听,就感觉想听,昨天晚上听完了,今天早上重新开始听。感觉还是喜欢听,其实我感觉中国的文化形式里边诗歌还是最有生命力的,《诗经》我读不懂,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里边也只有唐诗最有生命力,因为现在的高中以下教材里边只有唐诗的内容最多,当然别的朝代诗歌也很好,生活就是这样简单的一两句话就能清楚道理,诗歌就是有这样的作用,因此诗歌的生命力才这样强。我想学习唐诗,但是唐诗实在是太多了,有记录的有五万首左右,我一天背诵一首唐诗这一辈子也背诵不完,并且我还有很多的事情需要做,我就是学习一些最经典的内容。一直想学习古代文学,因为当代文学和现代文学我是在是搞不懂,但是古代文文学我又找不到突破口,唐诗应该是我学习古代文学的一个突破口。研究唐诗的人很多,从小学到现在也积累了一些诗歌。小的时候我就感觉唐诗没有意思,但是必须得背诵会,因为不会背诵的话老师就不让回家吃饭,现在唐诗已经普及了,但是能记住的不多,当让一首唐诗的后边是一个作者,一个作者的一生就已经够学习了,当然一个作者还有很多诗歌。有的时候我就考虑唐诗我应该背诵会多少首我才能考上硕士研究生?我才能成为博士研究生?我才能评为教授、副教授?
唐诗我到底应该背诵睡会多少首?关于作者我应该记住什么?其实肯定不会有标准答案的,我就感觉教育就是水涨船高的问题,当大部分人都背诵会一些唐诗的话,这些唐诗就可能不会出现在课本里了,因为都会了,就应该学习一些别的唐诗。王士祥老师的课我很早应该是试着听了,但是没有听完,现在拐回来我又想听了,感觉就是讲得好,当然我也想听郦波老师讲课,但是哔哩哔哩上的视频我快听完了,找不到比较好的,听郦波老师讲《诗史》,唐代以前的我不喜欢听,一个视频七八个小时,真的是不能接着听,感觉就不想听了。其实我原来也基本上听完了王士祥老师的课,讲的也都不是很熟悉的唐诗,讲的是唐朝的古诗为什么会那么好。可能唐朝的诗歌为什么会那么好也是我在思考的问题吧,王士祥老师讲的主要原因就是唐朝考试的内容就是诗歌,这样的话所有的人都开始写诗,所有的人都开始讨论诗。唐朝的科举考试就像现在的高考,每一年高考完作文题都是讨论最多的,人人都可以说上一两句,数学题人们就不讨论,因为大部分人都不会。这是唐诗比较好的一个原因,我不可能把唐诗看清楚。但是像王士祥这样的教授对唐诗的研究是比较权威的,当然像叶嘉莹这样的教授绝对是中国研究唐诗宋词的权威,当然我听不进去叶嘉莹的讲座,应该是我的唐诗宋词的基础比较低。
可是我能听进去王士祥老师讲的唐诗课程,这样就感觉很好,我现在就是很怕我闲下来,就是我什么都不想听,什么都不想写,什么都听不进去的时候我就该睡觉或者运动了,我现在就是看不进去小说、电视剧、电影,就是能听一些纪录片、课程、理论书籍、人物传记等,我现在就是想听一些传记,但是传记很少,比较权威的也比较少,我看百度里边推荐的中国名著里边只有林语堂的《苏东坡传》。其实我现在对于学习的内容就是感觉很迷茫,不知道应该学习什么,应该背诵会哪些内容?应该写哪些文字?古代文学我就搞不懂,现代文学和当代文学我就更搞不懂,没有办法,我只能是找我最喜欢的内容。我现在就是感觉还没有选好科目,高中毕业我不知道应该报什么专业,我就报中文或者叫汉语言文学,现在就是让我选择硕士研究生的课程,让我选专业,我没有经历过硕士研究生的考试我也不知道是怎么选的,但是我最起码应该找到古代文学的突破口,王世祥教授上过百家讲坛,我应该想王士祥教授学习。其实我就是听了王士祥教授的课忘不了,感觉王世祥教授的声音一直在耳旁萦绕,原来就听到王士祥教授讲晋朝的石崇的讲解感觉很新鲜,今天又听到了,感觉还是很新鲜。
感觉把大学教授的课程放到全网上让大家来听,让大家来选择,从小学生就可以听,当然到最后还是得考试,科举制度和现在的考试制度是一样的,考什么就学习什么,高考制度应该是会一直持续下去的,高考制度就是科举制度的延续,科举制度就是为了选拔人才,现在的高考制度也是为了选拔人才,考试有弊端,但是考试制度也是相对来说最清廉的人才选拔制度。我现在不用面对考试,我也不用强迫自己现在必须背诵会一首古诗,我也不用不断地进行重复,我就是想多听专家教授学者的课程,听他们的课程我就能找到中国文化的密码,这是我的想法,找不到中国文化的密码不重要。7: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