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完李尚龙的«你只是看起来很努力»深受感悟,正如作者讲的:
"看起来每天熬夜,却只是拿着手机点了无数个赞;看起来在图书馆坐了一天,却真的只是坐了一天;看起来买了很多书,只不过晒了个朋友圈;看起来每天很晚的离开办公室,上班的时间却在偷懒;看起来去了健身房,却只是在和帅哥美女搭讪"。 那些所谓的努力时光,是真的头脑风暴了,还是,只是看起来很努力而已?
这本书讲了好多个小故事,让我不得不反省反省自己。
一直以来,我一直追求学习方式,要怎么样才能提高记忆力,怎样提高学习能力,直到看了作者的:别纠结,学习形式不重要。才明白,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我是学药学专业的,这个专业不好的地方就在于背的太多,好多药名称,别名,功效,主治什么的太多,我是每个读几遍就背,背会了就下一个,往往背几个后重新背前几个就忘了,看了别人的学习方法,自己也跟着用,比如睡前读几遍,早上起床读几遍,什么方法都尝试过,最后发现还是老老实实背诵适合我,一遍不会就背两遍,两遍不会就三遍,死记硬背。但还是要复盘的,过一星期就全部再背一遍,我会把它们抄在本子上,方便我随时查看。
正如文章中写到所谓学习方法,其实没有什么固定的节奏,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有效果的,才是最好的。
卢思浩给作者作的序中写到:我们之所以会觉得焦虑,无非是现在的自己和想象中的自己,很有差距。
正如他所说的那样,我们对未来充满了幻想,比如我,我幻想这我以后的生活充满阳光,过着朝九晚五,浪迹天涯的生活,我希望拥有一个书店,看着人们来来往往,为考试,为提升知识,来书店。得空闲的时候和几个老友聊聊家常,喝喝茶,逗逗猫,这生活多么倩意。
可现实是买了很多书,却从来没有翻开过,把认为有用的资料收藏起来,另存起来,直到硬盘满了还是没有看过,说要减肥,却永远只是口号,不见于行动 ,说无数遍不熬夜了,却永远是明天。
看着现在的自己和想象中的自己的差距,然后拼命的看别人写的鸡汤文,拼命给自己打鸡血,看别人的计划满满,也给自己设定一大堆计划,然后计划永远是计划,没有实现。看到别人学绘画,跟着学,看别人写手账,也跟着写,看别人摄影,也跟着学。我们做这些事情,并不是出于自己的爱好,也不是深思熟虑后的结果,只是想让自己忙碌起来,不想让自己落下别人太多。
卢思浩说:不要看别人做什么好,就去尝试做什么,因为每个人表现给你看的不一定是全部。很多时候你跑到别人的轨道上了,才发现那个不适合你,看起来光鲜的其实也有属于他们自己的苦逼。看到全部,在谨慎做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