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十六岁上的初中二年级。学校在荒郊野外,紧邻着一个国营的棉厂。我到现在也不知道棉厂是干什么的,隐隐觉得是加工棉花的地方吧。我的家乡盛产棉花,有“银夏津”的称号。我上学的这里是我能深刻认识的第二个环境,怎么说呢,农村孩子感受到点城市的氛围,总是印象极其深刻。其实不过就是在外面吃饭和在家里吃饭的区别,却可能是两种生活。
我上初中的地方是我经常可以吃外面的饭的地方,就满足了我对外面世界的向往。这种差别的体验,让我难以忘怀。从我进入城市生活后,在外面吃饭的时候,总产生一种总结:啊,这就跟我在棉厂的食堂里和豆腐脑一样呀。人生的初次体验,印象太深刻只是因为生活经历太淡薄。
我上初中以前,就是个村里的孩子,只知道玩、干农活、看电视、跟小伙伴买一样的吃的用的。玩也离不开农田,现在能想起来的对美好的追求,说出来是要惹人笑的。那时候村子里有好多新盖的房子没有装修,没有门禁,自然成为小孩子们玩乐的场所。在这些新房子里,会有些跟有趣的事情发生。有在里面过家家的,有在里面磕头拜把子的,新房子嘛,总得有些新气象哈。我和小伙伴们在红薯地里采了红薯的叶子,叶子要带着茎才行。我们把这些带茎的红薯叶子鼓捣成耳饰、项链、手链,煞有介事的带在身上,想象自己是什么人,然后再互相夸赞一番,很有些趣味。
这些趣事有时候会变得无聊,变成程序化的游戏。这种时候总是我最伤感的时候,人生仿佛在那一刻失去的意义。我没有在任何的悲观情绪中沉沦过,大概是因为我经历过那种时刻。满身带着红薯秧炮制的首饰,在这些红薯秧失去生气的时刻,胡乱把扔在别人家的新房子里,还有比这更让人惶惶的时刻吗?我是没有过了。我的小伙伴们怎么想的我不知道,我反正在那个时刻是向往着未来的生活的,至于什么样的生活,不知道。
这种失落时刻的向往,支撑着我的人生路。死皮赖脸的充满希望,大不了重新去地里采些红薯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