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次得到的同时,又是另一种意义的失去

每一次得到的同时,又是另一种意义的失去 。


图片发自简书App

悲观哲学家叔本华说:人生就是一团欲望。当欲望得不到满足便痛苦,当欲望得到满足便无聊,人生就像钟摆一样在痛苦与无聊之间摆荡。

乐观哲学家周国平则反其道说:人生有两大快乐,一是没有得到你心爱的东西,于是你可以去追求和创造;一是得到了你心爱的东西,于是你可以去品味和体验。

太悲观的人看不到希望,太乐观的人看不到挫折。我们总是游移在悲观和乐观之间。

其实我们每一个得到的同时,也是另一种意义的失去。

例:有人失去了健康的身体,反而获得了正常人所欠缺的丰满灵魂。张海迪如此,史铁生如此,赵希君亦然。

生前穷困潦倒的梵高,创造了绘画史上的神话。落魄的海子死后却造就了诗歌分水岭的辉煌。

陶渊明,梭罗远离了尘世的喧嚣,却获得了灵魂的宁静。

万物皆有裂痕,那是光进来的地方。——莱昂纳德·科恩

在某种意义上,也许存在一个得失守恒定律,你在某方面得到太多,必定在另一方面失去同样。在得失间,有谁看清了这其中的永恒?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