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是一场大考,因为从一出生开始,我们就会面对各种各样有形无形的考试,学生时代更是达到了巅峰,三天一小考五天一大考,考试成了常态。
在无时无刻的考试中,总有那么一刻会让人感到焦虑,因为考试意味着对自己的一种检验,无论是努力过还是懈怠了,都会直观体现在考试中。
要想每次考试都取得一个不错的名次,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战胜考试焦虑》,美国心理学家和教育家本·伯恩斯坦在这本书里,给我们详细讲述了如何保持理性和思考。
笔者认为这本书里有一个核心,就是本·伯恩斯坦提出了一个三脚凳模型,我们都知道,三脚凳有三条腿,而这三条腿分别代表身体,思维和精神,只有让身体保持冷静、让思维保持自信、让精神保持专注,才能保证我们在考试中取得良好的成绩;如果三条腿有任何一条少了或者缺了,其他两条显然也无法保持优势,最终导致的结果,就是考试的失利。
有些学生会出现这样一种情况,就是自己平时学习很刻苦,一切都是万事俱备了,但在考试临门一脚的时候,却慌了,根本没办法保持冷静,大脑一片空白,考试失常也就在所难免了。
这种结果说到底是一种对考试的应激反应,造成这种情况的一是父母平时的责难过多,干涉过多,给孩子造成了巨大的心理负担;二是自身不够自信,在对自己没有把握的情况下,很难说会集中精神去做下去,双重压力之下,自然也就没有办法认真地去对待考试。
说到底,要想让自己在考试中做到冷静、自信、专注,首先在备考的时候,就要制定好学习计划,一个一个小目标地去完成,不要让自己有太大的压力,保持一个愉悦的心情,由易到难,就跟爬坡一样,要让自己对学习首先感兴趣了,然后再慢慢增加难度,从而向深度兴趣拓展。
既然是备考,就总有懈怠不想学的时候,这个时候家长要有定力,不能强迫孩子继续学习,而是要果断地让孩子休息,或者去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对于孩子来说,科目之间总有一个亲疏排序,学习既要学感兴趣的科目,也要学不感兴趣的科目,但如果到了懈怠期,感兴趣的科目是一个很重要的调剂。
一切准备就绪,就是考试前的调整,这个时候就不要给自己压力,平常心,这样就能沉着冷静地应对考试,也真正做到了《战胜考试焦虑》里的目的,考试自然也就不在话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