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国演义》的赤壁大战之前,有这么一个情节。 曹操麾下的蒋干自告奋勇做为说客去江东规劝周瑜。 意思是想说,曹操带领八十三万大军,号称百万,而江东大都督周瑜勉强凑了五万兵卒,两边实力悬殊,劝周瑜还是别打了,应该直接投降。
蒋干这个话,当然没说出来。那是因为周瑜早猜中蒋干来看他的真实意图,没有给他机会说。 大致的情况是,蒋干乘一叶扁舟,跨江来到周瑜阵营,自称来看老同学。 周瑜欲擒故纵地说:“吾虽不及师旷之聪,闻弦歌而知雅意。” 意思就是,“兄弟,别装了,我虽然没有师旷那么聪明,但我也能听懂你的话外之音。”
周瑜的这句话,涉及到一个典故,就是《吕氏春秋》里说到的俞伯牙和钟子期两个人。
伯牙擅长弹琴(也称鼓琴),而子期懂得听琴,也就是领悟琴音的含义。 伯牙是在一次出使楚国的途中,一个人在江边的船头弹琴。刚一弹完,一个樵夫从草丛中跳了出来,对他的琴艺大加赞赏,并能准确说出伯牙的琴的来历。 这个樵夫,就是子期。 伯牙在惊叹之余,非常欣喜。他继续调弦抚琴。琴声时而雄壮、高亢,时而舒畅、流利。子期边听边说:“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泰山。” 一会儿又说“善哉鼓琴,洋洋乎若流水。” 伯牙非常感叹,当场跟子期结为兄弟。
两人约好来年中秋,在此地再会。可惜第二年伯牙如期而至,子期却已经不在人世了。 伯牙大悲,在子期坟前弹了一曲《高山流水》,然后割断琴弦,以后再也不弹琴。
这个小故事,引出了两个后人喜欢用的词,一个是高山流水,一个是知音,都是用来代表知心的朋友。
回到周瑜的话,是说他自己也很聪明,就像子期听闻伯牙的弦歌,能明白其中的雅意。
后记:
周瑜在提到闻弦歌而之雅意的时候,也谦虚地说,自己不如师旷。师旷,春秋时期晋国著名的音乐家。传说师旷生而失明(也有别的说法)。但是史书比较一致的说法,是他博古通今,很有学识,而且听觉非常敏锐,精通音律,辨音力极强。所以他以“师旷之聪”闻名于后世。关于师旷,有不少传说,我们可以在以后的系列里展开来将。 话再说回来,周瑜自谦,自比不如师旷,并不让他这个江东大都督丢颜面,反倒是映衬了他在沟通中领悟力很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