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先看字面的意思。人不学习是没有好处的,在年幼的时候不学习知识技能,长大之后如何去安身立命呢?玉石不加雕琢是没有用处的,人不学习就不会掌握立身处世的本领。
解:这句话以及下两句都是在劝诫小孩要认真学习,也是进一步来论述教育中孩子应该如何作为,并指出我们应该引导孩子去主动学习。这个问题还是《易经》说的最直接透彻。六十四卦中第四卦蒙卦,从易理上来看是讲述教育问题的卦象,其卦辞写的非常清楚:“蒙,亨。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初噬告,再三,渎,渎则不告。利贞。”重点是在“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这里的匪并不是土匪的意思,古时候匪与非是通用的,这句话的意思就是教学中家长和老师不要求着孩子学习,要想办法让孩子来主动向我们求教,也就是要引导孩子主动学习,所以中国传统上讲学习叫“求学”。
而且这种主动学习要有一个很好的态度,“初噬告,再三,渎,渎则不告”就是说小孩子学习中遇到了问题来向我们求教,第一次的时候我们要很明确的告诉他们,“噬”的意思是斩钉截铁、毫不犹豫。但是同一个问题,孩子翻来覆去的问,这就是不认真学习,有亵渎的意味了,那么就不能再告诉他,这里要注意,不告诉并不是说就不去管他,而是要引导他养成自我思考解决问题的习惯,和认真学习的态度。“利贞”,贞是正的意思,就是说在学习中,学生具有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态度,那么学习上就会无往而不利。
第二句话出自《礼记•学记》,原文是“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如此看,虽是一字之差,到底还是《礼记》更高明些,前面说过了,古汉语中的道代表的意思太广博了,这里不再深究。再美的玉也需要雕琢,再好的孩子也需要接受教育,不然器不成用,人不能为社会所用而得安身之所。
这里要稍微展开一点,就是为什么是用“玉”来做比方呢?这并不仅仅是玉这个器物在古代的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更是因为玉的加工过程非常艰辛漫长,需要有足够的耐心和毅力,还要有高超的加工技术,加工玉的过程可以说和我们接受教育的过程是一样的,不能急、不能燥,还要有正确的方法,这些都具备了,才能取得令人满意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