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这本书的封皮和里面的插图,就喜欢上了这本书,淡淡的颜色。
早期我们和父母的关系,内化成我们的性格,决定了命运。人的一生,就是在一遍遍轮回童年的幸或者不幸。
李雪通过精神分析心理学角度,诠释了母婴关系,在人的一生当中,是非常重要的。它将会影响一个人的一生。
婴儿是及其细腻敏感的存在,他像镜子一样反应父母的内心世界。
有的孩子“焦虑”“多动”“自闭”“躁狂”这些表现都是在呼唤爱。
如果父母能够感受孩子的感受,感受到孩子的痛苦,给予接纳和弥补。那么婴儿期的创伤很可能会被治愈。
李雪写道:延迟满足能力始于婴儿期的及时满足。可能很多家长不能同意此说法,我记得武志红老师说过,“无回应之地便是绝地”,尤其是婴儿,你必须在7秒钟之内回应他,他才有安全感,只有做到了及时回应,将来才能达到延时满足,孩子才会产生信任,才会能够等待。
李雪写道:成为你自己,而不是成为别人眼中正确的你,生命才真正有意义。
有时,总是按照别人的方式生活,总想做个听话的孩子。总要找正确的路走,什么是正确的路?只有沿着自己的内心走下去,做回自己,生活才有意义。真的是这样,在生活中慢慢的体会到做自己真好,别人认为你的样子一点也不可爱,完全失去了自己。
李雪观点:任何顽固的坏习惯都是在呼唤爱。作为母亲,看到孩子有不好的习惯都会下意识的去纠正,去训练孩子养成好习惯。每个妈妈都是爱孩子的,都希望自己的孩子优秀。有时做到对孩子坏习惯视而不见真的很难。尤其爱唠叨,知道没用,也控制不住自己多说几句。有时候可能是过多的担心孩子这,担心那,其实是自己对无知的恐惧所产生的焦虑。是因为你不懂,所以你很焦虑。如果知道人的成长规律,你才不会太焦虑,你才能坦然面对而不担心孩子学坏等。
所以说,想让孩子变得优秀,父母一定先变优秀,让爱在自己身上流动,你才能够影响到你的家人,让家温暖,有爱流动,共同成长。坏习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父母身上没有流动的爱,给孩子充足的空间及爱的滋养,我相信孩子一定会成为一个有爱,健康,真实的人。
还有一段说的特别好,我很赞同,孩子的欲求满足还是不满足,取决于你的能力和意愿。有能力也愿意满足,就轻松愉快的尽情满足,多多益善。没能力或者不愿意满足,就直言相告:我暂时没有能力满足你,或者我就是舍不得钱。父母不需要完美,但至少要诚实。”和不赞成节俭的言论“请不要再教育孩子粒粒皆辛苦,而是分享给他工作并获取金钱的乐趣;请不要再唠叨孩子珍惜花钱,而是告诉孩子你值得富足美好的物质生活;请不要再倾述养家多辛苦,而是讲述你为这个家庭奋斗的自豪和满足。为了孩子未来精神和物质的丰盛,请收回我们对待生活的沉重和匮乏感,将希望与丰盛传递给下一代。”
一开始我们都是被教育要节俭持家,要能吃苦,不能乱花钱。按照她的方法,会不会把孩子惯坏,我曾表示过怀疑。
记得大儿子小时候,特别喜欢喝饮料,我觉得不健康,不想给他买,可是他就是特别想喝,总是吵着要。后来我决定就让孩子喝够,给他买了,连续买了好几次,从那以后他就不再那么疯狂的要喝了,喝几口就不喝了。通过这件事情我觉得她说的是对的。在某方面被充分满足的孩子,不会被惯坏,反而会让孩子在这方面,不再执着,不会有阴影,在这方面特别自由无碍。而不被顺畅满足的孩子,反而会留下很多阴影。
这本书,不仅仅是为了教父母如何教育孩子,而是为了帮助我们每个人看清自己的童年故事,从自己内在的痛苦模式中解脱。我们透过对母婴关系的理解,来觉察自己的现状,从而对自己和孩子多一分允许,少一分评判和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