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搜索,终于觅得10万+的好文章,同为沟通类,同为心理类文章,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
亮点一:
十四字 精准传递文章主旨
题目:
沟通中的情绪价值到底有多重要?
关键词~“沟通、情绪价值、重要”,点名题意,可以迅速get到重点。
疑问句~“到底多重要”勾起读者的兴趣,想一探究竟。
新词汇~“情绪价值”,引起好奇,想拓展认知。
亮点二:
开篇给出结论:“情绪价值”有多重要
“情绪价值”是最近才接触到的词,研究之后觉得颇有裨益。我们喜欢交往的人,一定是能够给我们带来高情绪价值的人,让人心生愉悦、满足,带来稳定、良好和符合期待的情绪体验。那些总是提供负情绪价值的人,除非他的物质价值或者利益价值超过情绪价值的重要性,一般都不太受人欢迎。
作者写这篇文字,对这个词汇感兴趣是源于“颇有裨益”;我们通常为什么会对情绪价值如此钟情;反之,不具备情绪价值又会怎样。
有出处,有肯定,有对比。
亮点三:
精彩栗子 ,精准带入
栗子,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不自觉体会到,情绪价值的重要性。开篇即体会。
闺蜜S是经济学博士,前不久给我们分享了一个小“实验”:如何通过表达友好(nice)让别人实现她自己的目标?
以实验形式呈现主题,经济学博士给出策略,其中:经济学博士,这样的头衔会跟让读者信服。
“你太厉害了!碗比我洗得干净多了!”
“多亏有你,不然我都注意不到桌子脏了”
“你太有天赋了吧!第一次煲汤就这么棒”
其中,描述了具体做法:随时留意室友动态,一有作为立即给予赞美。这样的描述直观可见,是读者日常生活中可以用到的语句,会勾起读者的兴趣:原来这样的表述就是情绪价值,原来这样说就能成为大家喜欢交往的人。实验结果使得最初据不收拾、态度理直气壮的室友,变的开始相对主动分担部分家务,再一次勾起读者兴趣。
“作为一个经济学动物,更偏向于把nice当做一种手段。通过提高别人的满足感,最终受益的其实是我们自己。”
栗子结尾给出结论,nice是手段,通过提高别人的满足感,最终受益的是自己。以总分总的形式,通过场景画面呈现出情绪价值,使读者从描述中一步步体验到情绪价值的重要性。
亮点四:
善用描述,真切体会
描述“口吐善言”
同样收到一份礼物:
A:这个礼物太漂亮了!我好喜欢!你眼光真好!
B:我讨厌这个颜色。
同样听朋友讲一段经历:
A:你太厉害了!一个人把部门的事儿都搞定了。
B:呵呵。
同样见到久未见的朋友:
A:你怎么又变漂亮了?皮肤好好啊。
B:你怎么又胖了。
描述“提供认同感,关注他人”
之前认识一个很成功的企业家,在圈内口碑颇好,虽然话不多,身边却围绕了一大批人愿意跟他交往。对照了半仙的观点,我发现他很注重细节,并且擅长向他人提供“认同感”。
印象最深的有两件事。一次是一群人上楼梯,我跟在他身后,看到他一直保持右手抬起虚扶的姿势,俨然是为了保护前边的人。还有一次,大家坐在一起闲聊,一个人一直小心翼翼地护着衣服,还不时抚触袖扣,他便说道,“这套衣服选的可真有品位,特别适合你。”这个人立马高兴起来,原来这衣服是他的儿子买给他的。
描述“提供自我的存在价值”
老家隔壁就住着一位这样的老阿姨,生活讲究又坦然,她的姿态仪容,由内而外的温润优雅,无一不在散发着岁月打磨后的淡淡光华。我很喜欢跟她呆在一起,听她说说话,看她做些琐事,或者什么也不做,就能让人心绪平和又安宁。
这些文章骨架之外的画面,生动恰当的为理论性的干货起到衬托作用,恰到好处的为文章增加可读性。
综上,一篇好文章,从开头到结尾,处处体现用心,处处都有“套路”。写作之路,任重道远,还要多看多写多模仿,方能成就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