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接触宋词,就真的喜欢上了她。
当时,还是少年,读到那些词句,就好像品味到了蜜饯一样。
在唐诗宋词的长河里,尤其喜欢李清照的一首《永遇乐•落日熔金》。
《永遇乐·落日熔金》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作品,为作者晚年伤今追昔之作。
此词以对比手法,写了北宋京城汴京和南宋京城临安元宵节的情景,借以抒发自己的故国之思,并含蓄地表现了对南宋统治者苟且偷安的不满。
上片写元宵佳节寓居异乡的悲凉心情,着重对比客观现实的欢快和她主观心情的凄凉;下片着重用作者南渡前在汴京过元宵佳节的欢乐心情,来同当前的凄凉景象作对比。
全词用语极为平易,化俗为雅,未言哀但哀情溢于言表,委婉含蓄地表达了自己心中的大悲大痛,堪称词坛大手笔。
李清照是宋代女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被尊为婉约宗主,是中华精神文明史上的一座丰碑。有“千古第一才女”美誉。其生于名宦之家,幼时过目不忘,出语惊人,博览群书。
有人评价其词作:豪迈遒劲,颇有大丈夫气概,字里行间洋溢着爱国热情,思想境界精神境界极高;其词作往往借古讽今,充满浪漫主义色彩。
李清照的作品,读起来就能感觉到她是在用心在构思,用情在写作。这些特点在这首《永遇乐•落日熔金》最能体现。
巧妙的构思:表面上写的是诗人在南宋京城临安过元宵节的愁苦心情与诗人在中原汴梁闺蜜时代过元宵节时的喜悦心情对比,实际要表达的是今夕盛衰之痛和个人身世之悲。
用情在写作:诗人写入词作中的景色,都是通过精心筛选了的——
落日,暮云,染柳,怨笛,无不显示薄暮情调般的哀情和苍凉。上阙词偏重写景,情景交融,下阙词偏重叙事,情境交融。诗人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所以世人一读到“簇戴争济楚”的词句,就感觉到诗人和好姐妹们在盛京时期“偏重三五”的元宵夜的形象楚楚动人,人物形象跃然纸上。情到自然来,用词才方能信手拈来一样。
落笔凄楚,“不如向帘儿地下,听人笑语”仿佛一切欢乐都是他们的。
这让我想起了一首诗《题临安邸》中的诗句“西湖歌舞几休?”和“直把杭州作汴州”。连南宋高层们尚且偏安的心安理得,何况普通百姓?不是每个人都有“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大境界,不是吗?
这样一想,女词人的爱国情怀,不就体现出来了吗?
永遇乐
作者:李清照 (宋)
落日熔金,暮云合壁,人在何处。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
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如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