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专业不好,冷门专业,到时候不好找工作,还不挣钱,选这个。”
“在家给你找个工作,别出去了,出去人生地不熟的,在家多好,离我们近,还稳定,回头还好让家里亲戚给你介绍对象。”
“这女孩(男孩)太低了,家庭条件也不好,我们不同意,还是回头让你姨或者婶子介绍一个靠谱点的”
…………
是不是类似的话也曾经发生在你身上,亦或是你身边的朋友、同学身上。
在中国,亲情道德绑架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现象,父母的强加干预孩子的选择严重影响着一代又一代青年人的发展。
那么,面对这种现象、这种情况,作为子女的我们该如何选择,该何去何从呢?
其实,如果避免和父母决裂,总结起来无非三种情况:说服父母,暂时欺瞒父母,顺从父母。
1.说服父母
相信不少人都看过一部著名的印度电影—《三傻大闹宝莱坞》。
三位男主中的其中一个——法罕,在毕业之季,面临两种选择:一是按照父母的期望,去做一名自己毫无兴趣的工程师,从此行尸走肉般的游离在各个工程业务之间;另一个方向就是去说服父母,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摄影,虽然可能报酬不多,但能让自己天天开心,活出自我。
就在学校开始工程师面试的最后时刻,在好朋友兰彻和拉加的鼓励下,法罕回到家采用真情的语言,向父亲说出了之前一直不敢提的、内心深处的想法,父亲看到儿子的选择被自己掌握以来的痛苦、委屈,瞬间感觉到孩子大了,自己不应该去干涉孩子的选择,要让他按照自己的想法去生活。于是父亲欣然同意,并且说要把已经为儿子准备好的“工程师礼物”——笔记本电脑给换成专业相机,让儿子去追随自己内心深处的理想。之后两父子紧紧拥抱在一起,感人至深。
其实,父母并不是不讲道理,而是现在大多数的我们没有耐心,在于父母沟通一次无果的情况下就不愿意再次敞开心扉和他们交流,心里之门离他们越来越远,造成与父母之间的隔阂越来越深,虽然是一家人,但交流却形同陌路。
在遇到和父母意见分歧的时候,请心平气和的去和父母沟通、去交流自己内心深处的想法,一次不行,就十次、百次,只要坚持,只要不放弃,父母还是很大程度上会被你说服的。
2.暂时欺瞒父母
小宋,男,180;小郑,女,155。两人是大学同班同学,在大二的时候两个人被彼此吸引走在了一起。
大学3年来,两人的关系一直很好。学习上两人相互鼓励,一起读书、学英语、考证书、拿奖学金;生活上小宋对小郑疼爱有加,小郑也在细节方面教会小宋很多。总之,两人相处很舒适、很幸福。
大学毕业时,两人便一起去见了小宋的父母。然而小宋母亲嫌弃小郑身高太低、家庭条件也不好,尽管在小宋的百般劝说下,母亲仍然表态:要么分手,要么就当没有这个娘,永远不要回这个家。小宋见母亲态度这么决绝,又害怕母亲心脏病复发,只能表面答应和小郑分手。
不过私下里,小宋对小郑说:母亲挺喜欢你的,只是现在刚毕业,等工作几年挣了钱,买了属于咱们的新房子再结婚。
小郑说:你就不要骗我了,伯母肯定不满意我的身高,不同意咱俩在一起交往,是不是,我能理解。
小宋更加坚定余生非小郑莫属,握着小郑的手说:就算全天下的人反对,我也一定不辜负你。
小郑只说了一句话:我相信你!
从此,小宋就瞒着母亲继续和小郑交往,两个人去了同一个城市为买房成家一起努力、一起奋斗。
逢年过节,两人都各回各家,小宋手机里所有有关小郑的联系方式都被自己备注只有两人才知道的信息,就为了防止母亲翻看自己手机又要心情不好了。
工作两年后,母亲竟然托人在老家给小宋介绍了对象,小宋不去,母亲就绝食。没办法,小宋只有硬着头皮去见面,还和见面对象说明了自己和小郑的情况。还好,对方特别理解,还帮组小宋一起隐瞒他的母亲,表面上和小宋男女朋友关系,实际上只是普通朋友。
又过了一年多,小宋和小郑通过两人的努力,在城市里首付买了属于自己的房子,搬进了属于自己的家。此时小宋对小郑说:咱们领证吧,领完证回家我再找个合适的机会和母亲摊牌,相信她一定会接受你的。
小郑当场就哭了,选择相信小宋是对的。
于是,两个人去民政局领了证,再次过年回到家,小宋就和母亲摊牌了。当刚知道这个事实的时候母亲还是很生气的,但在小宋的耐心引导下,给母亲说小郑如何如何好,如何如何照顾他,还说每次过年回家都是小郑给她和爸爸挑选的礼物……
看到母亲态度有所缓和,接续说到:你看,她把你儿子养的多好,又白又胖,精神抖擞。
听到这,母亲笑了,又在小宋的“狂轰滥炸”下,终于接受了小郑这个儿媳妇。
小宋当场抱着母亲开心的哭了。母亲拍着小宋的后背说:之前都是妈妈不好,不该反对你们在一起,你们受委屈了。
现在他们一家人生活很幸福,母亲待小郑就像亲闺女一样。
3.顺从父母
关于顺从父母例子在前面文章里亲情绑架之顺从父母提到过,在这就不在重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