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长寿作为一种终极目标而使人们苦苦追逐时,这种躁动功利的行为无异于掘坟自埋。它不会寄托于一两粒丹药,多少家医院,而是根髓于一种民众心态和民众行事之中。从道家思想世俗化的道教中我们可以窥探出长生不老的雏形,乃是一种静心、无为、守雌、弃智的纯任自然的状态。幻化为一种城市底气,便是质朴。
质朴不是守贫,不需要太过怡情,便是在这二者中徐清徐浊的跌宕。所谓,徐州。
当江苏绝大数城市正处在高温警报中,徐州的早晨清爽地让人受宠若惊,禁不住想去赞美拥抱它,它却安之若素,时而再扬起嘴角,送来几缕微笑的清风,涤我劳念。而我,如一位熬不过酷夏的老人,在此休养生息。
【壹】:质朴无为养生民
安顿于四院对过的青年旅社,今天原计划是要去沛县的。可是又真的不敢去,怕面目一新的派头粉刷了我豢养多年的梦呓。梦里,我听见刘邦最初的叹息,愧不能当如秦始皇之类的大丈夫,于是一个安稳的城市,便随着叹息下的欲念腾云舞龙,掀起了一路血嚣乱尘,于关中暂定,于蜀中缓浊,于垓下沉淀,最后又在关中酝酿,升腾成一方清明无为之国。
到底又安稳了,这个沛县的痞子,活脱脱一老子笔下“道”之缩影。他守着这胸无点墨的虚,赢得了垂拱而治的实;他将小家善恶伦理的家谱撕碎,却起草了一本治世安民的良策;他是个如假包换的地痞,却是个济世安民的贤君,这二者之间若真的架起什么桥梁,似乎只有质朴二字方能诠释。他不像李煜或高宗,要一些太过煽情养情怡情的诗词歌赋沉淀为后世的吟咏,也不像汉武帝,需要文治武功彰显盈溢的国殊。对他来说,辞赋不可食,征伐不可衣,被战乱侵扰太久的子民,只需要一个安然的长夜,鼾如胎息。而我像是经常读诘屈聱牙字句时邂逅一首浑然天成、质朴流韵的小诗,有一种轻松的快感,却又不流于肤浅。
当然不肤浅,司马迁对其的评价更是避短扬长,除去为尊者讳这一可能,更多的应该是一种英雄所见略同,他写道:
夏之政忠。忠之敝,小人以野,故殷人承之以敬。敬之敝,小人以鬼,故周人承之以文。文之敝,小人以僿,故救僿莫若以忠。三王之道若循环,终而复始。周秦之闲,可谓文敝矣。秦政不改,反酷刑法,岂不缪乎?故汉兴,承敝易变,使人不倦,得天统矣。
大致意思就是说,夏朝的政治质朴厚道,质朴厚道的弊病在于使百姓粗野少礼,所以殷朝用恭敬而讲究威仪来代替它。恭敬而讲究威仪的弊病在于使百姓象侍奉祖宗那样侍奉统治者,所以周朝用尊卑等级来代替它,尊卑等级的弊病在于使百姓不能开诚相见,所以要补救不能开诚相见的毛病,只能提倡质朴厚道。夏,殷,周三代治理国家的法则是循环往复,终而复始的。从周到秦可以说弊病就出在讲究尊卑等级上面,秦始皇嬴政没有改变这种状态,反而残酷地使用刑法。这岂不是荒谬吗?所以汉朝兴起,把过去的弊病加以改变,使人不至于倦怠,符合天道。
每每读此,老是想到老子曾云:“天物云云,各复归于其根,曰静。静,是谓复命。复命,常也。知常,明也。”这里的“常”,便是“道”,便是这大千世界的规则,便是一种循环往复的似有似无,它无处不在却又无可遁形。但是刘邦用一种天然的悟性读懂了这本无字天书。此刻,他不是高高在上的皇帝,而是以己类推的小民,总结了当下承前启后的必由之路:质朴无为,休养生息。
而这种品质,更是贯穿于刘邦的那首《大风歌》,简单到一种让人忍不住落泪的豪迈与无助。他回沛县,不是怕锦衣夜行,而是思念那种质朴无华的亲切,老老小小,看到他回来,没有噤若寒蝉的胆怯与仰视,还是像从前一样饮酒高歌,再提提从前的一些囧事道道乐子,刘邦想到这一身叱咤峥嵘,想到得江山的不易与守江山的艰难,怎能不思念这简简单单的快乐,这安安静静的简单。
不要说是沛县,就是我现在所落榻的市里,依然有这般简单的韵致。在我住的附近,早上闲来散步,看到许多养生之所,印象最深刻的便是一家店名为“现代彭祖养生基地”的大大招牌。彭祖,这个高寿类仙之人出现在徐州,我一点都不觉得突兀,作为九州之一的徐州,在历史上一直没有太大的动静(即便是生出帝王刘邦,却是在关中有一番作为),我想是拜彭祖所赐。理论上,彭祖是徐州的孩子,实际上,他便把徐州当成自己的孩子。他不要这个孩子沾染帝王之气,不要他沾染胭脂之香,不让他沾染商贸之念,只要他做一只永远也飞不走的鹤,饮泉无欲、静待天寿。
【贰】:争教红粉不成灰
许是我从小根基太浅,对离家不远的徐州并无些许知晓,连最初的了解和神往乃是由舞伎关盼盼牵引。所以于骨子深处,即便是把徐州这本书翻得深了旧了,还是想看看扉页上这名女子身轻如燕的神韵。
于是盼来了昨天,在李的陪同下去云龙公园看了看燕子楼。燕子楼地处徐州西郊,是武宁节度使的张愔生前特地为“醉娇胜不得,风袅牡丹花”的宠妾关盼盼兴建的一处别墅,雅致清逸。远远望去,一方水湄之中楼阁幽然,四周有划船的游客荡舟心许,很难想象这里曾经上演怎样的惊艳与艳绝。
那时盼盼与张愔在一起为此楼命名,一起于此楼上阅晨钟暮鼓,于溪畔柳堤上执手漫步,于月下话矢志不渝。只可惜张愔一死,那些动人的细节便成了噬骨的毒药,肝肠寸断。我一直坚信盼盼当时定有死的决心,首先若是恋生自然是想活出另一般滋味,何苦挨挨守节长达十年?其次一个在封建社会出身寒微、声色事人的女子,碰的上一个知心知己疼惜之人,已不敢再有奢求。况且此男子以重金买己,加之以专门训练、悉心调教,方使得一璞玉之女焕发出和氏璧之辉,羡煞众人。
和氏璧本想粉身碎骨报答知遇之恩,只可惜怕人非议夫君睚眦胸襟,以妾殉葬。
可是英明一世的白居易到底还是来搅这趟浑水,你曾听她润喉清唱长恨歌,你曾睹其两袖绝尘霓裳舞,是否是她于你心底太过完美,使得你倾慕死而同穴的情深,以至于在一种凄翳两全的幻梦里竟不自觉地写下要人性命的诗句:见说白杨堪作柱,争教红粉不成灰。
你看,你夫君墓上白杨已粗可作柱,你若独守空帏亦两地煎熬,为什么不化作灰尘,追随夫君到九泉之下做永世夫妻呢?“歌舞教成心力尽,一朝身去不相随”,那么,你是不是根本以爱作幌子偷得余生?
盼盼觉得不需要多说什么了,其实她等这样的催命诗等了很久,只要有人为她的死买单而不辱没夫君的名声,盼盼绝食早不是突然才有的兴致。这种想法,藏了十年。
十年生死两茫茫,这其间的重量读得懂的不会是唐朝的白居易,而是宋朝的苏轼。1076年四十岁的苏轼到徐州做太守,妻子王弗归泉十一年,所以登临燕子楼,想到关盼盼,他的情别致凄怆:
天涯倦客,山中归路,望断故园心眼。燕子楼空,佳人何在?空锁楼中燕。古今如梦,何曾觉梦,但有旧愁新怨,异时对南楼夜景,为余浩叹。
旧愁新怨,异时彼刻,生命像一场你刚唱罢我登场的梦剧,重复着惊人的相似。还是忍不住谢谢盼盼,为我一直心仪的男子无意中制造这样一个缅怀的意境,因为徐州的胭脂香太淡,缱绻味太散,很难集中成一嗅便醉的架势,梦倒苏轼。
也罢,徐州本来就不是一个香艳的城市,盼盼只是误入其中的一笔,虽错得荡气回肠,还是改不了徐州质朴简致的天性。香艳,太跌宕,太纠葛,是一杯要人命的自饮自酌,彭祖定是看穿了这二字背后的注释,便让徐州浅尝则止,以戒入定。
【叁】:招鹤放鹤又饮鹤
说到苏轼,便不由得要喋喋不休地说起放鹤亭的事了。
放鹤亭在徐州云龙山巅之上,为彭城隐士张天骥于1078年所建。昨日我独登山巅,远远地看见“张山人旧馆”几字,看来我朝思暮想的放鹤亭就在不远处。
不急,慢慢爬,因为说这放鹤亭还得先提一下这张山人(即张天骥)。这个张山人在云龙山西麓黄茅岗筑有草堂,作为一个爱好诗乐花木的隐士,最渴望的就是遇到意气相投的人,好于山间畅饮留恋,不辜负这好山好水好情好意。
正好苏轼来了,一个在婉约与豪放的抵牾里繁衍出一派旷达之色的奇男子来了。我想,苏轼定是冲着这人和这鹤而来的:此人隐居不仕,过着苏轼梦中的桃源生活;此鹤清远闲放,呼应了苏轼骨子里的旷达之逸。
不知不觉间已来到放鹤亭,在寻得碑文慢读良久后忍不住要摘录些许如下:
山人有二鹤,甚驯而善飞。旦则望西山之缺而放焉,纵其所如。或立于陂田,或翔于云表,暮则傃东山而归,故名之曰“放鹤亭”。
郡守苏轼,时从宾佐僚吏,往见山人,饮酒于斯亭而乐之。挹山人而告之曰:“子知隐居之乐乎?虽南面之君,未可与易也。《易》曰:‘鸣鹤在阴,其子和之。’《诗》曰:‘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盖其为物,清远闲放,超然于尘埃之外,故《易》、《诗》人以比贤人君子、隐德之士。狎而玩之,宜若有益而无损者;然卫懿公好鹤则亡其国。周公作《酒诰》,卫武公作《抑》戒,以为荒惑败乱,无若酒者;而刘伶、阮籍之徒,以此全其真而名后世。嗟夫!南面之君,虽清远闲放如鹤者,犹不得好,好之则亡其国;而山林遁世之士,虽荒惑败乱如酒者,犹不能为害,而况于鹤乎?由此观之,其为乐未可以同日而语也。”
山人欣然而笑曰:“有是哉!”乃作放鹤、招鹤之歌曰:“鹤飞去兮西山之缺,高翔而下览兮择所适。翻然敛翼,宛将集兮,忽何所见,矫然而复击。独终日于涧谷之间兮,啄苍苔而履白石。鹤归来兮,东山之阴。其下有人兮,黄冠草履,葛衣而鼓琴。躬耕而食兮,其馀以汝饱。归来归来兮,西山不可以久留。”
就这单单一个鹤字,苏轼的才情让人仰止。从易经到诗经,从懿公好鹤到刘阮嗜酒,无异是要为鹤正名,这个灵异之物本就与世无害,那些世俗的附会休想牵绊它超尘脱俗的飞翔。这其间,更是倾慕超凡拔俗的张山人如野鹤闲云,过着比“南面而君”的皇帝还要逍遥自在的快活日子。
也因之,在与放鹤亭相对应的地方还有一个招鹤亭。观此我突然想到,这鹤可不能如“黄鹤一去不复返”,它要超凡脱俗,却不可完全脱离这俗世。归兮,归兮,这质朴安尘的徐州,承载不起你太过飘逸的绝踪。张山人躬耕自食,还为你留下几餐半食,所谓得道却不宜成仙,其实饱餐闲飞,于这纷繁的人世间往来徘徊不是很好吗?
况且,那边不是还有个饮鹤泉吗?
这饮鹤泉的地点正好与招鹤亭、放鹤亭成正三角形,给人一种稳定得不能再稳定的感觉了。想来这鹤是逃不脱这俗世的牵缚,好山好水好餐好泉,干嘛要追求那些虚无缥缈的后话,享受此生此时的余韵不是真正长寿的妙法吗?此刻,仿若看见彭祖翳入云端的浅笑,摸摸胡子欣赏自己的杰作。
当然,这饮鹤泉还有更深的故事,彭祖果然是彭祖。原来此泉原叫石佛井,传说汉朝后期有一个皇帝见云龙山蜿若游龙,且“时有云气出其中,去地七百余尺”,生怕徐州再出个像刘邦那样的皇帝,就下令在山上凿井开泉,以破徐州的天子云气。毕竟徐州的这般质朴,生出一个刘邦已是奇迹,还是慢慢地恢复到它最初的状态,要那么多繁复的故事徒徒惹得人心荡漾,起伏过频,宠辱甚惊,彭祖怎么忍心彭城因此步入短命的征途上?
后记:这篇文章的思路得成要感谢恩师李,我虽屡次经过徐州,这次也小住几日,对其了解不过尔尔。但是李在徐州学习数年,吃饭时一针见血地指出:
“徐州缺少两样东西,一是真正的文化气息,二是商贸意识。比如眼前的这几道菜,不在乎所谓的色香味俱全,也不要什么特别斯文的名字,但是分量足,味道美,绝对实在物超所值。旅游景点的菜是如此,其他地区更不要说。 还有一次我去附近的一家个体小超市买东西,就少了一毛,而且买了几十多块钱的东西,但是老板就不高兴了,非得让我找出一百元让他找零。因为他觉得自己童叟无欺,所以不允许你占哪怕一丁点的小便宜。这是他们质朴的思维。”
我笑了,也许一时半伙不喜欢,可是长久呆着,绝对安心。
2010-8-16